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山前岩溶热储聚热与富水机理:以济南北岩溶热储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4 19:49
  岩溶热储是中国北方两大主力供暖热储之一。山前岩溶热储主要位于岩溶地下水流系统下游埋藏型岩溶分布区,属深循环、弱开放、径流滞缓的区域地下水流系统之排泄区。本文以济南北岩溶热储为例,基于地质构造、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热水起源及其运移演化和富集机理:地热水一小部分来自于泰山北翼火成岩、变质岩分布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大部分来源于寒武纪长清群和寒武纪—奥陶纪九龙群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分布区岩溶地下水的深循环径流补给;地热水主要循环富集于层间岩溶与断裂破碎带复合处、层间岩溶与岩体接触带复合处。根据地温场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的热源及其传递和聚集特征,提出了热储四元聚热机制:一元是大地热流毯状传导聚热、二元是凸起区高热导率分流聚热、三元是导热断裂或岩体接触带带状对流聚热、四元是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聚热。在热储聚热与富水成因机理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水源、热源及热储赋存规律的岩溶热储地热田成矿模式,构建了如何寻找地热水富集区和热流聚集区的找矿模型,揭示了地热成矿规律,为地热资源探测找矿提供了依据。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1 山前岩溶热储地热田基本特征
2 济南北岩溶热储地热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4 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及其循环演化
    4.1 地热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4.2 地热水的补给区及补给高程
    4.3 3 H测年
    4.4 14C测年及年龄校正
    4.5 自补给区岩溶地下水至滞留区地热水的演变路径
    4.6 地热水起源与演化
5 热源及其传递和聚集———四元聚热机制
    5.1 济南北地热田地温场特征
        5.1.1 平面地温场特征
        5.1.2 垂向地温场特征
    5.2 岩溶热储四元聚热机制
6 岩溶地下水流系统至地热水流系统的演变模式———冷泉变热泉
    6.1 开放式岩溶地下水流系统
    6.2 半开放式岩溶地下水流系统
    6.3 弱开放式岩溶地热水流系统
7 地热水循环富集
    7.1 济南北地热田地热水富集规律
    7.2 岩溶热储地热水循环富集机制
8 山前岩溶热储地热田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8.1 基于单要素的地热系统分类
    8.2 基于水源-热源-热储层的地热田成矿模式
    8.3 基于热流聚集与水源富集的地热田找矿模型
9 结论



本文编号:3742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742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