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效能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18:04

  本文关键词: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效能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毛细管网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主要换热设备,其换热过程的优劣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热经济性。因此,对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进行效能评价,降低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耗散,提高其换热性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节能减排实验室毛细管辐射空调和重力柜为实验平台开展研究,获得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温湿度分布规律,顶棚毛细管网不同供水温度下空调制冷与供暖的室内中心点温度、火积耗散率变化规律,重力柜管内外流体温度、火积耗散率沿毛细管管长的变化情况以及供水温度对除湿量、火积耗散率的影响,利用能耗、舒适度、火积耗散率对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的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1)毛细管辐射空调制冷时,室内中心点O(0,0,2.08)处温度随供水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仍在人体舒适感觉范围内,火积耗散率随毛细管网的供水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毛细管辐射空调供暖时,室内中心点O(0,0,2.08)处温度随供水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升高速率逐渐减缓。供水温度为20~25℃时,温度由16.7℃升至20.0℃;供水温度为25~30℃时,由20℃升至20.6℃,冬季室内温度偏低,火积耗散率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2)毛细管辐射空调工作时,舒适度、能耗及火积耗散率随供水温度在不同区间影响规律不同。毛细管辐射空调顶棚毛细管网供水温度为20~25℃时,空调系统三个指标整体水平较好,为空调系统最佳工作范围,舒适度反应较好,能耗较少,冷热流体换热火积耗散率处于较低水平。(3)重力柜管内冷水温度沿毛细管管长升高幅度很小,管外空气温度沿毛细管管长不断减小,减小速度逐渐减缓。沿管内冷水流动方向,重力柜凝结区火积耗散率不断减小,减小速度逐渐减缓。(4)当重力柜在定流量600L/h、变供水温度运行时,除湿量随着供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除湿量增加速率随供水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小。重力柜内凝结区火积耗散率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减小速度逐渐减缓。毛细管供水温度对火积耗散率的影响以14℃为转折点,10~14℃范围内火积耗散率随供水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供水温度大于14℃时火积耗散率随供水温度的变化不大。(5)重力柜在定流量600L/h运行时,毛细管内供水温度14~15℃时,换热性能较佳,换热过程的火积耗散率较低。
【关键词】: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 重力柜 除湿 供水温度 火积耗散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657.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变量注释表17-19
  • 1 绪论19-27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19-20
  • 1.2 毛细管空调概况及工作原理20-2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2-25
  • 1.4 研究内容25-26
  • 1.5 研究方法26
  • 1.6 本章小结26-27
  • 2 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实验27-46
  • 2.1 实验系统27-34
  • 2.2 实验方案34-35
  • 2.3 实验仪器35-37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37-45
  • 2.5 本章小结45-46
  • 3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能耗及舒适度评价46-52
  • 3.1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电耗构成46-47
  • 3.2 空调系统能耗的分项计量47-48
  • 3.3 运行能耗指标48
  • 3.4 空调系统能效指标48-49
  • 3.5 室内环境评价49-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4 火积理论在毛细管辐射空调中的计算模型52-66
  • 4.1 火积理论52-54
  • 4.2 火积耗散理论的应用54-56
  • 4.3 辐射换热中的火积以及火积耗散极值原理56-58
  • 4.4 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的火积分析58-64
  • 4.5 本章小结64-66
  • 5 重力柜凝结区的火积耗散分析66-72
  • 5.1 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66-67
  • 5.2 计算及结果分析67-71
  • 5.3 本章小结71-72
  • 6 结论和展望72-75
  • 6.1 结论72-74
  • 6.2 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80
  • 作者简历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利蓬,陈矛章;近壁区理论耗散率κ-ε模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4期

2 胡亚元;;从耗散率函数看黏性与塑性间的内在联系[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6期

3 陈林根;田凤红;肖庆华;孙丰瑞;;基于恒截面流道矩形单元体的积耗散率最小传质构形优化[J];热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4 冯辉君;陈林根;谢志辉;孙丰瑞;;积耗散率最小的圆柱形构造体传质构形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5 陆利蓬,陈矛章;近壁区湍能耗散率输运方程的理论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6 王汉封,郭福水,柳朝辉,郑楚光;大涡PIV方法测量水平矩形槽道内湍流耗散率[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冯辉君;陈林根;孙丰瑞;;基于(火积)耗散率最小的三维圆柱形单元体和微、纳米尺度下矩形、三角形单元体体-点导热构形优化[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03期

8 魏曙寰;陈林根;孙丰瑞;;基于(火积)耗散率最小的离散和连续变截面导热通道构形优化[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10期

9 肖庆华;陈林根;孙丰瑞;;基于变截面单元体的(火积)耗散率最小导热构形优化[J];科学通报;2011年17期

10 林荣文,苏万华,谢辉,史绍熙;限流沿对撞壁射流近壁区混合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二)[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驰;尚晓东;黄瑞新;;全球中尺度涡旋能量生成率/耗散率的估算[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苗泽纯;陆利蓬;;近壁区湍能耗散率输运特性的空间模式理论模型[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陆利蓬;陈矛章;;近壁区理论耗散率模型[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温雅婷;何宏让;王春明;王丽琼;焦冰;;沙漠腹地湍能耗散率和结构参数特征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0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索夏寒;印度洋区域海浪的数值模拟及涌浪传播耗散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陈慧;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效能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毛细管辐射空调末端传热及除湿效能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47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