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09:21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对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为我国输送高质量现代工程师的重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以及培养现代工程师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项为指导,探索适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趋势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这是现阶段我国工程教育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面对全球工业发展的新境遇,世界各国逐步在工程教育领域做进一步的调整与部署,尤其是德国工业4.0的高科技战略、英国工业2050战略以及美国的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等,这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工作,为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工程师指明了方向,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供了思路。该论文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现代工程师等概念做以界定,同时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涉及该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利于对本研究脉络的把握。本文对美国的ABET、德国的ASIIN、日本的JABEE、法国的CTI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设立的认证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同时指出了国外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总结出这些国家现代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以及我国现代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篇论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七项标准为切入点,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项为指导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现代工程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TB-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1.1 课题来源11
  • 1.1.2 研究目的11-12
  • 1.1.3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创新点19-20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0-24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2
  • 2.1.1 专业认证20
  • 2.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
  • 2.1.3 现代工程师21-22
  • 2.2 理论基础22-23
  • 2.2.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22
  • 2.2.2 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国内外现代工程师培养现状24-40
  • 3.1 国外现代工程师的培养现状24-34
  • 3.1.1 美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24-27
  • 3.1.2 德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27-29
  • 3.1.3 日本现代工程师的培养29-31
  • 3.1.4 法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31-34
  • 3.2 我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现状及问题34-37
  • 3.2.1 我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现状34-35
  • 3.2.2 我国现代工程师的培养存在的问题35-37
  • 3.3 国外现代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37-38
  • 3.3.1 完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37
  • 3.3.2 制定多样化的现代工程师培养方案37-38
  • 3.3.3 密切工科院校与企业的联系38
  • 3.3.4 注重工程师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38
  • 3.4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的现代工程师培养的实施对策40-60
  • 4.1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现代工程师的培养40-42
  • 4.1.1 坚持OBE理念40-41
  • 4.1.2 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41-42
  • 4.2 优化现代工程师的培养方案42-45
  • 4.2.1 明确培养目标定位43-44
  • 4.2.2 制定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44
  • 4.2.3 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44-45
  • 4.3 搭建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平台45-47
  • 4.3.1 融合传统课程与前沿课程45-46
  • 4.3.2 实现课程内容的分块整合46
  • 4.3.3 注重实践课程环节的设置46-47
  • 4.4 提高毕业要求的有效标准47-50
  • 4.4.1 拓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维度48
  • 4.4.2 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48-49
  • 4.4.3 实现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49-50
  • 4.4.4 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50
  • 4.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0-53
  • 4.5.1 配置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51
  • 4.5.2 完善教师选聘机制51-52
  • 4.5.3 加大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力度52
  • 4.5.4 探索校内外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52-53
  • 4.6 建立健全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53-56
  • 4.6.1 优化质量持续改进的基本环节53-54
  • 4.6.2 建立健全教学环节的内部监控体系54-56
  • 4.6.3 改进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56
  • 4.6.4 落实持续改进机制的实施效果56
  • 4.7 改善办学支持条件56-59
  • 4.7.1 引进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57-58
  • 4.7.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58
  • 4.7.3 加强工程实践基地建设58
  • 4.7.4 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使用58-59
  • 4.8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国;朱正伟;;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2 赵晓闻;刘宁;;基于工程思维视角的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3 陈文远;潘玉驹;高宇鹏;李益明;;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1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王立国;;关于现代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7 陈新艳;张安富;;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理论月刊;2008年10期

8 马万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年08期

9 韩晓燕,张彦通;试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余寿文;工程教育与现代工程师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代工程师培养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93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