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薄膜在金属衬底Ti、Mo上的低温ECR-PEMOCVD生长及其性能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GaN薄膜在金属衬底Ti、Mo上的低温ECR-PEMOCVD生长及其性能影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由于氮化镓(GaN)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半导体二极管LED、半导体激光器LD)和微电子器件(高温、大功率、高频晶体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这是由于GaN具有直接宽带系(3.39eV)、高的电子漂移饱和速度及高的击穿电压等优良性能。基于含荧光层的InGaN/GaN多量子阱蓝光芯片和红绿蓝三色混合芯片的白色光源的获得,使GaN基器件有望在普通照明方面得到应用。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合适的衬底材料便是其中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衬底材料对GaN基器件的性能影响巨大。目前制备GaN薄膜的衬底材料多选用蓝宝石(α-Al2O3)、碳化硅(SiC)或硅(Si)。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a-A1203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较差,并且与GaN之间晶格失配较大;SiC虽然在导电和导热等方面优于蓝宝石,但却制造困难且价格昂贵;Si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解理、导电导热性能好以及便于大面积生产等优点,但Si材料与GaN热失配较大,GaN薄膜的龟裂问题一度难以攻克。近年来,有研究者尝试在金属衬底上制备GaN薄膜。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价格低廉、便于大面积生产及兼有反光作用等优点,这些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器件的散热及发光效率。更重要的是,金属可以直接作为电极,以实现后续的GaN基器件中电流的垂直传输,在制造工艺上比激光剥离(Laser Lift-Off)和金属键合等技术要简单。因此,直接在金属上沉积GaN薄膜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金属钛(Ti)和钼(Mo)作为衬底材料,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ECR-PEMOCVD)技术,分别以三甲基镓(TMGa)和高纯N2作为Ga源和N源,低温沉积出高度c轴择优的GaN薄膜。传统的MOCVD工艺通常采用1050℃左右的高温,这么高的温度必定会引起严重的界面反应以及GaN与衬底之间巨大的热应力,从而严重影响后续GaN基器件的性能。本文采用的ECR-PEMOCVD设备以ECR等离子体活化技术,在低气压下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提供高活化的N离子,大大降低了沉积温度。本文采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室温光致发光谱(PL谱)以及电流-电压测试(I-V测试)等多种表征手段,重点研究了沉积温度和TMGa流量对GaN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能以及电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衬底上GaN薄膜的最佳沉积温度为480℃,最佳TMGa流量为1.4sccm,最佳条件制备的GaN薄膜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均匀致密的薄膜表面,较弱的光致发光,GaN薄膜与Ti衬底之间显示肖特基接触特性。Mo衬底上GaN薄膜的最佳沉积温度为570℃,最佳TMGa流量为1.6sccm,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GaN薄膜沿c轴择优生长,晶体质量较高,表面较为致密平整,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GaN薄膜与Mo衬底之间显示肖特基接触特性。
【关键词】:氮化镓 ECR-PEMOCVD 金属衬底Ti、Mo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GaN的基本性质10-13
- 1.1.1 GaN的物理性质10-12
- 1.1.2 GaN的化学性质12
- 1.1.3 GaN的光学性质12-13
- 1.1.4 GaN的电学性质13
- 1.2 GaN薄膜衬底材料的选择13-16
- 1.2.1 蓝宝石(α-Al_2O_3)衬底13-15
- 1.2.2 碳化硅(SiC)衬底15
- 1.2.3 硅(Si)衬底15
- 1.2.4 金属衬底15-16
- 1.3 GaN的应用领域16-17
- 1.3.1 光电器件16-17
- 1.3.2 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17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17-19
- 2 GaN的生长与表征方法19-27
- 2.1 GaN薄膜制备技术19-22
- 2.1.1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19
- 2.1.2 分子束外延(MBE)19-21
- 2.1.3 脉冲激光沉积(PLD)21-22
- 2.1.4 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22
- 2.2 实验设备22-24
- 2.3 表征手段24-27
- 2.3.1 薄膜的晶体结构分析24-25
- 2.3.2 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25
- 2.3.3 薄膜的光学特性分析25-26
- 2.3.4 薄膜的电学特性分析26-27
- 3 沉积温度对GaN薄膜性能的影响27-40
- 3.1 沉积温度对GaN/Ti薄膜的性能影响研究27-34
- 3.1.1 实验过程及参数27-28
-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28-32
- 3.1.3 小结32-34
- 3.2 沉积温度对GaN/Mo的性能影响研究34-40
- 3.2.1 实验过程及参数34-35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35-39
- 3.2.3 小结39-40
- 4 TMGa流量对GaN薄膜性能的影响40-49
- 4.1 TMGa流量对GaN/Ti薄膜的性能影响研究40-43
- 4.1.1 实验过程及参数40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40-43
- 4.2 TMGa流量对GaN/Mo薄膜的性能影响研究43-48
- 4.2.1 实验过程及参数43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43-48
- 4.3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新;;新型粘合薄膜技术[J];中国胶粘剂;2006年09期
2 ;“玉米塑料”薄膜技术突破[J];中国包装工业;2009年Z1期
3 林成鲁;薄膜[J];自然杂志;1980年11期
4 周立;;薄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稀有金属;1983年02期
5 ;玻璃涂彩色薄膜技术[J];河南科技;1987年09期
6 耿昌婉;;新型薄膜技术的开发[J];低温与特气;1990年01期
7 付江民;薄膜技术[J];材料保护;1999年08期
8 李学之;;用于延长精密工具寿命的离子打入[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6年02期
9 冯冬晖;张立志;宋耀祖;闵敬春;;薄膜的传湿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10 周长培;章跃;周广宏;丁红燕;;钛系化合物薄膜/多层膜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兰众;李燕;刘云杰;邓宏;;铁电超晶格薄膜[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2 范翊;李亚君;蒋大鹏;张立功;王子君;吕安德;;聚酞菁硅氧烷Langmuir-Blodgett薄膜的制备与特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熊玉卿;王多书;罗崇泰;马勉军;;多波长激光告警及防护薄膜技术[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杨树本;徐玉江;;连续沉积硫化锌薄膜技术及设备的研制[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林艺敏;江绍基;;薄膜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传仁;张继华;娄非志;余为国;莫尚军;张琴;陈宏伟;;薄膜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兴悦;干蜀毅;陈长琦;朱武;;薄膜均匀性的研究分析[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施卫;侯磊;;超声热解法制备SnO_2:F薄膜加热管及其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清岳;新一代单层透明薄膜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深讯;亚太薄膜行业盛会将于深圳强势亮相[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刘芝;薄膜科技及其应用[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MEB 记者 石珊珊;光伏产业未来强劲 薄膜技术优势尽显[N];机电商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丽娜;薄膜太阳能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N];消费日报;2010年
6 ;镀金属薄膜紧逼铝箔地位[N];中国包装报;2005年
7 陈晓平;薄膜技术的“推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严凯;后“双反”时代:薄膜技术是趋势[N];经济观察报;2012年
9 佳文;绿色经济加速阻隔包装业发展与变革[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编译 康佳媛;“结构型”日渐式微[N];中国纺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艳华;钛酸锶钡薄膜在金属铜箔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黄桂芳;无机表面薄膜力学及耐蚀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王玫;β-SiC薄膜的低温沉积及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4 庞晓露;氧化铬薄膜的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表征[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永仓;双高掺杂锰氧化物薄膜的特性研究及薄膜生长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钟志成;钽铌酸钾薄膜制备工艺优化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磊;脉冲激光沉积纳米氧化钛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曲文超;非晶Al-Mg-B超硬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高道江;钼酸盐、钨酸盐和钛酸盐薄膜的软溶液工艺(SSP)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曹江伟;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用Fe-Pt薄膜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海霞;缺氧型氧化钛薄膜及其压敏电阻的电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俊华;PT/PZT多层组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陆钦鑫;射频磁控溅射制备TaN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黄飞;金薄膜加热互连线的失效机理与试验分析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翁章钊;外磁场作用下Sm-Fe-B GMF成膜技术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张旋;植酸模板调控TiO_2薄膜的液相沉积及薄膜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王明显;蓝宝石和LSAT衬底上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刘晓军;透明疏水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9 朱明康;SrRuO_3薄膜的取向控制及铁电集成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10 艾学正;石墨衬底上制备SiC薄膜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GaN薄膜在金属衬底Ti、Mo上的低温ECR-PEMOCVD生长及其性能影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0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