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聚氨酯泡沫和新型干水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强化作用
本文关键词:碳纳米管、聚氨酯泡沫和新型干水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强化作用
【摘要】:水合物技术现已运用在气体储存和运输、混合气体分离、空调蓄冷、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和溶液提浓等工业领域,但水合物自然形成速率缓慢,极大地限制了水合物技术的应用,如何强化水合物的生成过程是水合物技术工业化的关键。本文在水合物静态生成体系中引入了几种新型材料,采用恒容法研究不同材料对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强化作用及强化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配制了多壁碳纳米管-0.03wt%SDS水溶液,研究在不同浓度和气相压力下,该混合溶液对水合过程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多壁碳纳米管浓度为0.002 wt%~0.04wt%的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水合物储气量和最大储气速率也增大,最大储气量为165V/V,最大储气速率为12.3 m3·m-3·min-1,t90则减小,最小t90为26.8min。在相同浓度和温度下,压力越大,储气量和最大储气速率越大。其强化作用可以总结为吸附作用、对传质过程的强化和对传热过程的强化。其次,在0.03wt%SDS溶液中引入不同孔径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孔径大小对水合过程的影响和聚氨酯泡沫的循环储气性能,以及添加碳纳米管溶液后的复合材料对水合过程的强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储气性能,PU-1.0可以实现最高储气量179 V/V,PU-2.0可以实现最大的储气速率9.7 m3·m-3·min-1。在添加碳纳米管溶液提高导热性能后,复合材料实现了最高储气量184 V/V。PU泡沫材料本身疏水、高比表面积的特性和具有连通性良好的孔隙空间的结构特点,可以实现对传质过程的强化。最后,将新型干水引入水合物生成体系发现,铜粉干水的最大储气速率比干水样品的增大了35.69%,但是储气量被削弱。冷冻干水可以实现较高的储气量148V/V,但是最大储气速率比干水降低了43.90%,这是水合物快速生成产生的大量水合热无法及时移除导致的。铜粉冷冻干水在实现较高储气量的同时,对比干水最大储气速率提高了48.78%,这是实现了传热传质的同时强化的结果。
【关键词】:甲烷水合物 生成 强化 多孔介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2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气体水合物简介11-13
- 1.2 气体水合物的生成13-15
- 1.2.1 气体水合物成核13-14
- 1.2.2 气体水合物生长14-15
- 1.3 气体水合物生成的强化方法15-26
- 1.3.1 机械强化方法16-17
- 1.3.2 化学强化方法17-26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26-28
- 第二章 碳纳米管强化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实验研究28-49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29-31
-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29-30
-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30-31
- 2.2 实验步骤31-33
- 2.2.1 碳纳米管溶液的制备31-32
- 2.2.2 导热系数测定32
- 2.2.3 水合实验32-33
- 2.3 实验数据处理33-35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35-47
- 2.4.1 碳纳米管溶液表征35-37
- 2.4.2 碳纳米管溶液的浓度对水合过程的影响37-43
- 2.4.3 压力对水合过程的影响43-46
- 2.4.4 强化机理分析46-47
- 2.5 本章小结47-49
- 第三章 聚氨酯泡沫强化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实验研究49-76
-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50-52
-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50-51
-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51-52
- 3.2 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52-55
- 3.2.1 聚氨酯泡沫的性能表征52-54
- 3.2.2 水合实验54-55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55-75
- 3.3.1 聚氨酯泡沫性能表征55-61
- 3.3.2 孔径对水合过程的影响61-67
- 3.3.3 碳纳米管加聚氨酯泡沫实验67-73
- 3.3.4 循环储气性能评价73-74
- 3.3.5 强化机理分析74-75
- 3.4 本章小结75-76
- 第四章 新型干水强化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实验研究76-91
- 4.1 实验原料及设备76-78
-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76-77
- 4.1.2 实验设备及仪器77-78
- 4.2 实验步骤78-79
- 4.2.1 新型干水制备和表征78-79
- 4.2.2 水合实验79
- 4.3 实验数据处理79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79-90
- 4.4.1 新型干水性能表征79-82
- 4.4.2 水合过程评价82-88
- 4.4.3 强化机理分析88-90
- 4.5 本章小结90-91
- 结论91-93
- 参考文献93-10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4-105
- 致谢105-106
- 附件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林松;日本勘探近海甲烷水合物[J];海洋石油;2002年03期
2 卢林松;日本准备开采海底甲烷水合物[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3 吴保祥,段毅,雷怀彦,张辉;水+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填充率[J];天然气工业;2004年08期
4 郝文峰,樊栓狮,王金渠;搅拌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J];天然气化工;2005年03期
5 许维秀;李其京;陈光进;;甲烷水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雷怀彦;官宝聪;龚承林;刘建辉;黄磊;;海底甲烷水合物溶解和分解辨析及其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4期
7 展静;吴青柏;王英梅;;冰点以下不同粒径冰颗粒形成甲烷水合物的实验[J];天然气工业;2009年06期
8 孙中明;张剑;刘昌岭;赵仕俊;业渝光;;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饱和度测定及其力学特性研究[J];实验力学;2013年06期
9 罗承先;;世界甲烷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J];当代石油石化;2013年12期
10 郑军卫;美国国家甲烷水合物多年研发计划简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春山;龚建明;;甲烷水合物资源评价技术探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业渝光;刘昌岭;张剑;刁少波;;甲烷水合物实验合成的初步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吴保祥;段毅;雷怀彦;张辉;;水+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填充率[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承峰;刘昌岭;孟庆国;;基于显微拉曼光谱的甲烷水合物生长过程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彭超;耿建华;;海洋甲烷水合物形成动力过程模拟方程及计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天锐;;关于岩古钾肥、古—新地震和人造甲烷水合物的思维启迪[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伍向阳;段体玉;杨伟;孙樯;;不同压力下I型甲烷水合物拉曼光谱[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蔡震峰;邹如强;卢海龙;;同位素效应对H型2,2-二甲基丁烷和甲烷水合物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9 郝文峰;樊栓狮;梁德清;田龙;杨向阳;;甲烷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保祥;雷怀彦;段毅;张辉;;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平衡P-T条件实验模拟[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爱古;甲烷水合物:一种新的替代能源[N];中国电力报;2003年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石宏仁 唐金荣;美国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N];中国矿业报;2010年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石宏仁 唐金荣;美国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爱古;甲烷水合物引发能源革命?[N];市场报;2003年
5 ;日本要开发海底能源[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吕静 王平才;北极甲烷面临解冻危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高博;冷泉专家谈冷泉[N];科技日报;2013年
8 毛磊;海底气泡疑为沉船祸首[N];人民日报;2003年
9 丛玫;日本欲大规模开采“可燃冰”[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现琼;低维碳材料在微纳图案表面包覆及促进甲烷水合物解离的分子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陈超;油包水乳液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梁海峰;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于锋;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睿;水—气—盐流体体系低温相平衡的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文;甲烷水合物CO_2置换开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黄怡;碳纳米管、聚氨酯泡沫和新型干水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强化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玉龙;氨基酸促进甲烷水合物形成的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郑艳红;甲烷水合物在盐、醇类介质中相平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5 聂雄飞;甲烷水合物沉积物单轴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叶陈诚;甲烷水合物降压分散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何双毅;面向天然气固态储运的甲烷水合物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王锐;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蠕变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新;甲烷水合物在含动力学抑制剂体系中的生成动力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10 冯梅;受限在纳米尺度下甲烷水合物的动力学性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6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5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