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应用于存储器的PZT铁电薄膜疲劳失效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6:06

  本文关键词:应用于存储器的PZT铁电薄膜疲劳失效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铁电存储器 铁电薄膜 疲劳失效 氧空位 漏电流


【摘要】: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因其具有诸多的优点而成为备受瞩目的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之一,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疲劳、极化保持损失、印记等失效问题大大制约了其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其中尤其是疲劳失效和薄膜内部存在氧空位缺陷密切相关。本文对疲劳进程中铁电薄膜表现出的疲劳现象进行研究,对疲劳失效机理进行理解和分析,并提出可提高铁电存储器的抗疲劳性的可行性方案。(1)在基于XRD光谱测试的传统应力测试方法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力测试方法。其创新之处是并不需要通过倾斜X射线入射角以测得同一晶面在不同倾斜角下的面间距。通过与传统方法测试结果的比较,新方法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同时对PZT铁电薄膜内部应力进行了评估,发现在疲劳进程的前10秒矫顽电压的变化趋势一致且不受疲劳波形影响。分析表明这是由于薄膜内部存在的应力得到释放导致的,并且在薄膜应力完全释放的理想状态下,矫顽电压值为0.6V。(2)对不同电压范围下的漏电流进行分析,得到小电压下的漏电流为欧姆导电机制,其是由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漂移导致的,并发现小电压下漏电流随着疲劳圈数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疲劳进程中氧空位浓度增加。(3)外加不对称或是频率不同的疲劳波形将薄膜剩余极化和矫顽场在疲劳进程中发生变化,分析得到不对称程度较高或是低频率的疲劳波形导致剩余极化下降更快,这是由于薄膜内部氧空位产生速率更高导致的。当使用不对称的外加波形对样品进行疲劳时,氧空位会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朝界面处漂移,导致薄膜内部的氧空位在上下界面处堆积的浓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正负剩余极化和矫顽电压各自间大小不同,同时这种浓度上的差异将导致正负剩余极化各自的极化保持能力的不同。疲劳进程中,氧空位在界面处浓度的增多导致退极化场的增大,进而导致极化保持性能随疲劳圈数的增加而减弱。(4)通过对疲劳作用导致薄膜热效应的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增加器件散热来提高铁电存储器抗疲劳性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铁电存储器 铁电薄膜 疲劳失效 氧空位 漏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33;TB3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铁电材料的概述9-11
  • 1.2 铁电存储器11-13
  • 1.3 铁电薄膜的失效机制13-16
  • 1.3.1 极化疲劳失效13-14
  • 1.3.2 保持损失失效14-15
  • 1.3.3 印记失效15-16
  •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铁电薄膜电学性能的介绍17-33
  • 2.1 实验样品和测试仪器的介绍17-18
  • 2.2 电滞回线测试18-21
  • 2.2.1 不同外加电压对电滞回线的影响19-21
  • 2.2.2 外加极化波形频率对矫顽场的影响21
  • 2.3 PUND测试21-23
  • 2.4 漏电流测试23-26
  • 2.4.1 欧姆导电机制23-24
  • 2.4.2 肖特基导电机制24-25
  • 2.4.3 其他导电机制25-26
  • 2.5 极化保持特性测试26-30
  • 2.5.1 不同极化强度的极化保持特性比较28-29
  • 2.5.2 不同极化取向的极化保持特性比较29-30
  • 2.6 电容电压特性(C-V)曲线测试30-31
  • 2.7 本章小结31-33
  • 第3章 铁电薄膜内部应力的评估33-41
  • 3.1 薄膜应力的传统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33-35
  • 3.1.1 XRD测试基本原理33-34
  • 3.1.2 XRD测试薄膜内部应力的传统sin~2Ψ 方法34-35
  • 3.2 薄膜应力的新型测试方法35-38
  • 3.3 铁电薄膜内部应力的分析38-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铁电薄膜疲劳失效的研究41-57
  • 4.1 铁电薄膜疲劳机制的研究现状41-42
  • 4.2 疲劳现象的测试42
  • 4.3 疲劳特性对漏电流的影响42-44
  • 4.3.1 疲劳特性对体电导率的影响43-44
  • 4.4 疲劳特性对电滞回线的影响44-50
  • 4.4.1 对称疲劳波形下电滞回线的变化44-46
  • 4.4.2 不对称疲劳波形下电滞回线的变化46-48
  • 4.4.3 氧空位的产生原理48-49
  • 4.4.4 氧空位漂移速率及迁移率的拟合49-50
  • 4.5 疲劳特性对保持特性的影响50-51
  • 4.6 疲劳特性对CV特性的影响51-52
  • 4.7 铁电存储器疲劳过程中的热效应52-55
  • 4.8 本章小结55-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定全;铁电薄膜,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J];材料导报;1993年05期

2 张鲁殷,胡晓君;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文彬;王德苗;董树荣;;铁电薄膜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4 李俊峰;郑新芳;董春华;;铁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9年04期

5 李惠琴;刘敬松;;铁电薄膜及其在存储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6 张修丽;张燕妮;徐海生;刘长利;;有机铁电薄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1期

7 赵梅瑜;;铁电薄膜及其器件应用[J];无机材料学报;1973年04期

8 包定华;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铁电薄膜:工艺及进展[J];硅酸盐通报;1995年02期

9 沈效农,王弘;铁电薄膜导电过程与机理[J];功能材料;1996年04期

10 戴自璋;铁电薄膜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国;肖定全;刘洪;朱基亮;;多层纳米铁电薄膜介电增强机理[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易春;;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存储器的制备和失效行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周益春;;存储器用铁电薄膜:制备,力学性能和失效[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路晓艳;曹文武;;超薄铁电薄膜中临界厚度附近的压电效应及其稳定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彪;;纳米铁电薄膜及其相关材料相变性能的尺寸效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6 田雪雁;徐征;;铁电薄膜退火方法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7 蒋丽梅;周益春;杨娇;;铁电薄膜漏电流应变调控的热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侯识华;宋世庚;郑应智;马远新;郑毓峰;;掺锰PLZT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陈秀丽;刘来君;樊慧庆;;钛表面外延生长弛豫铁电薄膜水热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朱信华;洪建明;李爱东;朱健民;吴迪;周舜华;李齐;刘治国;闵乃本;;层状钙钛矿铁电薄膜的层错结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梅;挠曲电耦合下铁电薄膜电畴演变及应变调控[D];湘潭大学;2014年

2 程小荣;基于铁电薄膜的光解水光阴极制备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宋东坡;Bi_6Fe_2Ti_3O_(18)铁电薄膜溶液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王趱;γ-射线辐照及掺杂对铋基铁电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陈辉;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陈志辉;铁电薄膜制备及新型铁电存储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张芹;铁电薄膜极化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普男;铁电薄膜的静态特性及动态介电特性的结构过渡层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贾建峰;多层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陈宏伟;铁电薄膜材料及在介质移相器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宇宏;通过纳米颗粒掺杂及机械弯曲形变调控P(VDF-TrFE)铁电薄膜的电光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雷洪;基于反铁电薄膜的双稳态MEMS面内驱动器集成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吕灵燕;稀土掺杂钛酸铋铁电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王祥宇;溶胶-凝胶PZT铁电薄膜在外场作用下的畴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郑林辉;ZnSnO_3铁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陈丹;三元系PZT基铁电薄膜微观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祥东;锆酸铅薄膜电容器的储能行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陈月圆;应用于存储器的PZT铁电薄膜疲劳失效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9 刘慧娟;NKBT-BHFCO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10 张啸;多场作用下BST薄膜的相变及畴翻转机制分析[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5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