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5 22:04

  本文关键词: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并联机构 六自由度 液压伺服 联合仿真


【摘要】: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累积误差小、承载高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实验等领域。本文以与企业合作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为基础,完成对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理论分析,根据技术参数完成平台机构、液压、控制部分的分析和设计,并研制出实验平台,具体内容如下:分别建立了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通过矩阵法建立了平台运动学模型,拉格朗日法建立平台动力学模型,根据技术指标设计平台的结构尺寸,用PRO/E构造平台三维模型,最后通过ADAMS模型仿真与MATLAB数学分析结果,验证了运动学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模型的合理性,并通过动力学仿真确定了液压系统设计所需的最大驱动力:在运动学基础上运用三维边界搜索法结合MATLAB编程分析了平台定姿态工作空间。对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确定了系统驱动方式、系统能源和控制方式,绘制了液压系统原理图,并对液压系统的主要元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选型。运用AMESim对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液压系统进行了建模。考虑伺服阀对液压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伺服阀进行参数设置,并进行测试,得到了与实际接近的电液伺服阀特性参数;建立ADMAS机构模型与AMESim液压系统模型的联合仿真模型,采用传统PID控制策略,使动平台上分别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运动,观察联合仿真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根据液压运动平台的工作原理,进行硬件结构设计以及相应硬件的选型,并给出了主要控制元件的电气原理图;根据平台控制原理以及控制过程进行软件系统设计,使用VB设计上位机人机控制界面,使用ISAGRAF完成下位机控制器的运动控制,并对实际搭建的运动平台进行运动控制试验,与仿真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仿真模型的合理性与工程实用性。
【关键词】:并联机构 六自由度 液压伺服 联合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7;TP27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2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15
  • 1.2 并联六自由度机器人简介15-16
  • 1.3 并联六自由度平台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16-21
  • 1.3.1 并联六自由度平台的应用18-19
  • 1.3.2 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理论研究19-21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并联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22-44
  • 2.1 机构的位置分析22-23
  • 2.2 运动学分析23-28
  • 2.2.1 运动学反解23-26
  • 2.2.2 运动学正解26-28
  • 2.3 平台动力学分析28-32
  • 2.3.1 动平台的动能和势能29-30
  • 2.3.2 驱动杆的动能和势能30-32
  • 2.4 并联运动平台的机构设计32-33
  • 2.5 工作空间分析33-36
  • 2.5.1 影响工作空间的因素34
  • 2.5.2 定姿态工作空间34-36
  • 2.6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36-43
  • 2.6.1 三维运动模型的建立36-37
  • 2.6.2 三维模型的导入37-39
  • 2.6.3 运动学仿真39-41
  • 2.6.4 动力学仿真41-43
  • 2.7 本章总结43-44
  • 第三章 六自由度平台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44-56
  • 3.1 运动平台驱动系统简介44
  • 3.2 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44-48
  • 3.2.1 液压伺服系统油源的选择45-47
  • 3.2.2 液压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47-48
  • 3.3 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与计算48-53
  • 3.3.1 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48
  • 3.3.2 液压缸的参数计算48-49
  • 3.3.3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49-51
  • 3.3.4 伺服阀计算与选型51-53
  • 3.4 液压伺服系统建模53-55
  • 3.4.1 AMESim简介53
  • 3.4.2 AMESim建模过程53-55
  • 3.5 本章总结55-56
  • 第四章 基于ADAMS与AMESIM联合仿真56-69
  • 4.1 多学科联合仿真56-59
  • 4.1.1 多学科建模简介56-57
  • 4.1.2 联合仿真实现方案57
  • 4.1.3 AMESim与ADAMS接口57-59
  • 4.2 液压伺服阀的建模59-62
  • 4.3 PID控制62-63
  • 4.4 联合仿真63-68
  • 4.4.1 联合仿真设置63-66
  • 4.4.2 联合仿真试验66-68
  • 4.5 本章总结68-69
  • 第五章 并联六自由度平台控制系统设计69-81
  • 5.1 液压平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69-70
  •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70-73
  • 5.2.1 系统的控制原理70-71
  • 5.2.2 控制器及相应模块选择71-73
  •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系统73-80
  • 5.3.3 下位机软件74-75
  • 5.3.4 上位机软件75-78
  • 5.3.5 实时运动控制试验78-80
  • 5.4 本章总结80-8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6.1 总结81
  • 6.2 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祉群,何建国,蒲洁,吉方;幅度可控的六自由度浮动装配台设计[J];机械制造;2004年11期

2 鲁俊婷;刘金浦;;六自由度微动平台旋转自由度的设计[J];办公自动化;2009年20期

3 魏国福;;采用六自由度装置作为洞风检测和调整支座[J];外国海军导弹动态;1984年07期

4 陈阳泉;;一个新的旋转稳定弹弹道计算的刚体六自由度和五自由度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Z1期

5 王旭永,吴江宁,李世伦,骆涵秀;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空间位置运动算法及实现[J];机电工程;1995年04期

6 郭小勤,,赵福良;六自由度主动手腕控制设计研究[J];机器人;1995年05期

7 徐卫平,张玉茹;六自由度微动机构的运动分析[J];机器人;1995年05期

8 杨晓光;六自由度整骨[J];机械工程师;1996年04期

9 杨世民,王春海;运用摄像法实现对刚体六自由度低频运动的观测[J];天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房丰洲,张奕群,张国雄;空间物体六自由度定位术[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祉群;何建国;蒲洁;吉方;;幅度可控的六自由度浮动装配台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倪政国;张志春;;一种高速高精度的六自由度检测系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霍炬;杨明;;基于图像的动态目标六自由度测量方法的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转萍;吕晓明;郑叔芳;张如鹏;;运动目标六自由度单束激光跟踪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徐颖;刘星;孙晓阳;;基于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爬升性能计算[A];2010年航空器适航与空中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潘春萍;梁建民;武光华;;模拟器六自由度平台非线性控制的研究与应用[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7 王超;王仕成;刘志国;蒲源;;基于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的导弹质量评估系统研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韩俊伟;于丽明;;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力平衡补偿控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胡彩容;陆军;张秀春;吴君心;潘建基;;锥形束CT基于六自由度床的校位精度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邓方林;黄先祥;;战略导弹全寿命六自由度仿真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应用[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琨;上海馆今起开放全部展项[N];中国贸易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魏;“赛”出来的生产力[N];青岛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赵三明;模拟测试技术可大幅降低制造商开发成本[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早报记者 李yN 杨洁;穹顶巨幕、画面含香《阿凡达2》欲翻版20年前奇迹[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武倩倩;六自由度磁悬浮隔振系统及其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钱承;六自由度隔振平台实验系统主被动耦合减振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关广丰;液压驱动六自由度振动试验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李磊;六自由度并联平台位置正解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皮阳军;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舰船运动模拟器轨迹跟踪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晶;船舶模拟器六自由度平台建模及控制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范文超;双工件台六自由度微动台运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强欢;六自由度机械臂关节模块化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诚;远程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测控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平;六自由度微重力模拟实验平台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周楠;空间望远镜次镜六自由度调节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7 谭骏;基于T-S模型的六自由度悬浮平台控制策略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桂霞;六自由度船舶运动模拟试验台的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9 丁浩;基于模糊控制的六自由度飞行模拟机洗出算法优化[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10 钟有博;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73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73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