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聚乳酸膜拉伸和部分成核剂诱导结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4:39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膜拉伸和部分成核剂诱导结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外消旋型聚乳酸 流延成膜 拉伸 成核剂 结晶


【摘要】: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工业有毒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及不可降解材料的过量使用,严重破坏了地球环境,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寻求新的可降解材料来应对资源与环境危机。聚乳酸制品,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当失去利用价值时可被微生物降解,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可塑性,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聚合物材料。然而,常态下的聚乳酸产品质硬且脆,抗冲击性很差,大大制约了其应用范围。而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很好的提高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同时使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能、透气性及耐热性等都有所改善。此外,拉伸和添加成核剂诱导操作简单,耗能低,方便可行,拥有十分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聚乳酸膜拉伸和成核剂诱导结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巨大的经济价值。本论文以外消旋型聚乳酸(D,L-PLA)为原料,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流延法制膜,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上进行拉伸处理或加入微量的不同的成核剂,诱导其结晶,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结晶形态、结晶度及晶型的变化。在微观状态上,从聚合物中间相的角度解释了外消旋型聚乳酸结晶度及结晶行为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外消旋型聚乳酸薄膜经拉伸处理或加入微量成核剂,由无定型变为半结晶型,其结晶度及凝聚态结构均发生了改变。外消旋型聚乳酸的结晶度及结晶结构不仅与拉伸应变有关,而且与温度、成核剂等也有关。拉伸应变使得聚乳酸分子链取向运动,使聚乳酸的中间相结构发生改变,使其转变为晶相,从而使得聚乳酸膜的结晶度得到提高;温度影响聚乳酸分子链的运动能力,温度越高,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越强,使聚乳酸中间相融合成晶块;成核剂能改变无定型聚乳酸分子的结晶行为,诱导其结晶,从而提高其结晶度。在拉伸应变、温度、成核剂等影响外消旋聚乳酸膜结晶度及结晶行为的因素中,温度的影响是最明显的。POM表明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熔融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外消旋型聚乳酸薄膜的结晶程度变化十分急剧,结晶度从7.41%提高至40.96%。DSC测试表明拉伸应变诱导取向能有效的增加聚乳酸膜的结晶度,当温度为90℃,在0%-31.16%的应变力范围内,结晶度随应变力的升高从12.10%提高至33.18%。XRD测试表明成核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聚乳酸膜的结晶度,并改善其结晶行为,诱导其结晶晶型为α型。
【关键词】:外消旋型聚乳酸 流延成膜 拉伸 成核剂 结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23.4;TB3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符号说明8-11
  • 1 绪论11-30
  • 1.1 引言11-12
  • 1.2 结晶理论的依据12-13
  • 1.2.1 结晶模型12
  • 1.2.2 Tumbull和Fisher的小分子经典成核理论12
  • 1.2.3 Laurizen-Hoffman结晶理论12-13
  • 1.3 聚合物结晶研究13-25
  • 1.3.1 拉伸诱导结晶研究17-18
  • 1.3.2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18-22
  • 1.3.3 影响聚乳酸结晶的因素22-25
  • 1.4 成核剂对聚合物结晶的影响25-26
  • 1.4.1 成核剂25
  • 1.4.2 聚己内酯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25-26
  • 1.5 表征手段26-27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27-30
  • 2 聚乳酸膜拉伸诱导结晶研究30-41
  • 2.1 前言30
  • 2.2 实验部分30-31
  • 2.2.1 主要原料30
  • 2.2.2 样品制备30-31
  • 2.2.3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31
  • 2.3 结果与讨论31-39
  • 2.3.1 POM谱图分析31-34
  • 2.3.2 IR谱图分析34-35
  • 2.3.3 DMA图谱分析35
  • 2.3.4 DSC分析35-39
  • 2.4 本章小结39-41
  • 3 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膜结晶行为研究41-49
  • 3.1 前言41
  • 3.2 实验部分41-43
  • 3.2.1 实验试剂41-42
  • 3.2.2 混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表征42
  • 3.2.3 混合膜的制备42-43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3-47
  • 3.3.1 IR谱图分析43-45
  • 3.3.2 DSC图谱分析45-46
  • 3.3.3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46-47
  • 3.4 本章小结47-49
  • 4 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混膜结晶行为研究49-58
  • 4.1 前言49
  • 4.2 实验部分49-51
  • 4.2.1 主要原料49-50
  • 4.2.2 混合膜的结构表征50
  • 4.2.3 共混膜的制备50-51
  • 4.3 结果与讨论51-57
  • 4.3.1 IR谱图分析51-53
  • 4.3.2 DSC图谱分析53
  • 4.3.3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53-55
  • 4.3.4 SEM图谱分析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5 研究技术路线58
  • 6 本论文的创新点与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望,邓庆仪,黄少慧;聚合物成核剂研究的近期进展[J];广州化工;1999年03期

2 王克智,李训刚,代燕琴;成核剂与聚烯烃的结晶改性[J];中国塑料;2001年11期

3 张晓丽,李海英;塑料制品的添加剂——成核剂的分类及研究[J];当代化工;2002年04期

4 高峡,刘瑞刚,金曼娜,卜海山;羧酸盐类成核剂在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中的化学成核[J];高分子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德禧,郑德,陈宇;新型、高效稀土β晶型成核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塑料;2004年04期

6 郭峰;傅勇;徐振明;杨苏平;;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年04期

7 费正东;孙莉;徐立新;钟明强;;成核剂改性PP的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年02期

8 王东亮;郭绍辉;冯嘉春;郑德;钱玉英;;α、β成核剂复配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07年12期

9 张超灿;徐光;吴力立;张藕生;;β成核剂对抗冲聚丙烯共聚物的结晶和力学性能研究[J];塑料助剂;2008年03期

10 白雪;史建公;张敏宏;赵桂良;石勤智;刘志坚;杨万泰;赵丽梅;;聚乙烯成核剂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外能源;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幼辰;郭卫红;;稀土β成核剂对于PPR/POE/nano-CaCO_3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2 池圣贤;乐道进;徐祥兵;龙林林;;成核剂在聚丙烯改性中的协同效应[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董穆;刘念;郭朝霞;于建;;取代芳酰胺型β成核剂聚集形态及其对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张丽英;张浩;邹浩;张薇;张师军;;复合成核剂对抗冲共聚聚丙烯性能影响的探讨[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鲁圣军;于杰;蒋冠森;张天水;张敏敏;;纳米SiO_2及硅溶胶成核剂对透明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丁会利;张洁;李景宜;;稀土β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形貌的影响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娟;于杰;何文涛;向宇姝;秦舒浩;;以硅溶胶为载体的杂化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及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秀丽;王建华;余凤湄;刘天利;王宪忠;;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宋波;王勇;白红伟;施靖;;成核剂在不同聚丙烯基体中的诱导结晶作用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章自寿;郑军军;陈春燕;王春广;麦堪成;;熔融温度对负载型β-成核剂成核PP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家立;成核剂开发独领风骚[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王乐意;国产成核剂挤压进口产品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胡爱民;殷宪国;成核剂加快发展正当其时[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张晓君 通讯员  田月;吉化集团聚丙烯透明成核剂技术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洪雨;烟台建成山梨醇类成核剂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关世太 黄启坤;我国聚烯烃成核剂产业亟待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新型聚丙烯用成核剂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新型聚丙烯用成核剂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3年

9 王德禧;成核剂改性拓展聚丙烯应用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王永军 李丽;国产新型PP成核剂应用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静;侧链液晶高分子类β晶成核剂的合成及其诱导等规聚丙烯结晶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石尧麒;基于α/β复合成核剂成核聚丙烯结晶过程调控及成核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温亮;基于杯[8]芳烃与小分子构筑的自组装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过程的调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敏;有机成核剂的复配及其在聚丙烯中超细化分散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姜昌泉;基于碳五馏分的羧酸金属盐类聚丙烯成核剂的制备及成核效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宋平;聚乳酸结晶和熔融行为及成核剂调控结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铁柱;生物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的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蔡智;高效分离裂解碳五环戊二烯制取聚丙烯成核剂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彩迪;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及加工工艺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高灿;聚丙烯成核剂双环[2.2.1]-庚烷-2,3-二羧酸钠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剑;高透明易开口的LLDPE树脂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宫含章;聚丙烯β晶成核剂己二酸锌的制备及成核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高峰;HDPE/LDPE共混物超临界CO_2挤出发泡中成核剂的优选及工艺条件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恰;磷酸酯钠盐成核剂晶体结构及粒径对聚丙烯结晶过程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姚锡经;液晶类成核剂的制备及其对iPP结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4年

8 成威;PPR管材低温机械性能改善技术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9 陈逸新;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超临界CO_2微孔发泡与结晶行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汤哲;TMB-5对iPP结晶结构的影响[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11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811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c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