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途径及其经济社会运行效应分析
【摘要】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经历了从经济社会观到国家治理观的变迁,而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强调国家审计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对国家审计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分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所起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实现国家“善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过去几年中,对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学者们纷纷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将免疫学中的概念、理论移植到审计学中,或者是把审计学中的固有概念、理论进行“翻新”,从理论层面泛泛而谈,很少能够深入到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中,分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及其效应。论文通过历史考察国家审计职能,阐述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从风险预警机制、质量控制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三个层面研究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并从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条件和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中存在的不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我国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历程,分析了国家审计本质和职能的变迁,推导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得出:在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审计本质演化过程中,国家审计职能从揭露(认证、评价)功能发展到揭示(认证、评价、鉴证)、抵御(执法)和修补功能,再到预防(预警、修补)、揭示(认证、评价、鉴证)和抵御(执法)功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此形成。(2)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财政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财政审计预警指标权重,合成财政审计预警指数,并对我国财政审计进行了预警。通过研究得出:直接隐性风险是影响财政审计的重要风险;目前我国财政审计预警警度处于中警状态。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中应该关注财政审计预警警度变化,确定财政审计关键点和审计力度,预防政府财务危机发生,确保国家财政安全。(3)在充分考虑审计需求、审计供给影响因素基础上,从国家审计质量链条的角度,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出:国家审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导致公众审计需求形成机制被割裂;审计信息传递机制和人大对预算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大无法形成正确的审计需求;地方政府审计需求阻断了国家审计质量链条,导致中央政府审计需求无法影响整个国家审计质量链条,且地方审计机关忽视抵御功能的发挥;地方政府干预,导致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降低了国家审计质量;审计信息传递机制受阻,导致专业胜任能力对国家审计展示功能影响不显著;审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抑制了配合抵御功能的发挥。(4)把平衡计分卡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模型,并以BJ审计局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5)把国家审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引入耗散结构理论,从适应经济社会系统变革的角度分析了“免疫系统”论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并应用布鲁塞尔器模型研究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更容易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6)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分析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得出: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制度、审计预警制度、审计信息披露传递制度和审计与司法、纪检监察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关于政府审计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督促被审计部门在审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严于律己,执政为民。基于深入认识和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本文将从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府审计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审计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不仅不断满足广大公众对政府审计的监督需求,还进行着体制的变化与更新。不过,我国的政府审计仍然没有逃出“屡查屡犯”“查而未改”的桎梏,这使得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面临着瓶颈,审计质量备受广大群众质疑。 为什么一些问题总是屡查屡犯,且有加重的趋势?为什么诸多部门和机构都卷入其中?为什么这些审计问题所牵连的资金巨大?更有调查问卷表明,多数被调查者对对地方审计机构披露的审计问题满意程度远远低于其对国家审计署所披露的信息2003年开始掀起“审计风暴”到现在已经有 11 年了,为什么不见下面的省、市、县刮起“审计风暴”?董大胜也在 2014 年的联组会后表示,由于审计力量不够,全国 54 个央企,仅有不到 10 个经历了审计。人们所关注的,不单单是审计工作的进行情况,还有审计结果的质量,这一现象在省级或更低级的审计机关更甚,更加在意其能否发挥审计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监督保障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审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政府审计质量的研究
本文局限于资料和数据,所以并没有对免疫系统中“自稳”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要继续深入挖掘“免疫自稳”这一功能,从而可以对免疫系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上个世纪,有关政府审计质量的讨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也有学术界的不同学派关于这一概念如何定义的争论。当 2008 年,政府“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成为了我国政府审计界的一个里程碑,我国的关于政府审计的研究、实践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也向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靠近。(1)政府审计质量的界定 政府审计质量的优劣与其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政府审计质量如何界定,社会上的研究各不相同 。 有的学者注重程序审计质量。Tie(1999)将政府审计质量定义为政府审计过程对政府审计准则的遵循程度[1];Krishnan 和 Schauer(2001)则格外强调对审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政府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既定的审计准则[2]。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2007),即原美国审计总署给予政府审计质量如下定义:“审计师按照既定标准依法实施审计,以合理的方式保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风险,并已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进行披露”[3]。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分析
2.1.1 免疫系统理论
上文中提到,本文是在考虑社会公众期望的前提下,以“免疫系统”为出发点研究政府审计质量,为了给下文中的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部分对免疫系统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审计期望差距、程序观和结果观四个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从政府审计的本质出发,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自主性的逐渐增强,政府审计从“经济监督论”发展到“经济控制论”再到如今的“免疫系统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08 年以来,免疫系统论在我国理论界渐渐深化,也逐渐成为了最能体现政府审计本质的理论。免疫系统的各项功能也成为影响和衡量政府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早期民主政治,流行在政府审计界是的“经济监督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政府的专职机构和工作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用以促进宏观调控、维护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 [38]。在这种理论下,政府审计部门承担的是公共受托财务责任,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政府部门财务审计流程以及会计账目等方面的合法合规与真实性。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共受托财务责任逐渐演变成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在这一时期以弗林特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经济控制论”。
........
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本文大多数数据均来源于 2006-2011 年的《中国审计年鉴》,前人和本人在进行研究时收集的样本受到时间范围上和具体内容上的限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当获得更广时间跨度和更全面的数据,这对于政府审计质量的研究来说将更加全面、可靠。免疫系统中的自稳功能应用于审计过程中,调节的是程序审计质量;而防御和监视功能应用于控制审计结果中。上述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到,审计结果大体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又基于上述理论中对“结果论”的分析,结果审计质量可以作为过程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本文首先认为:我国的政府审计质量可以以“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两方面的情况作为衡量指标。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如果上期审计机关对于违规行为处理比例越高,纠正的违规行为越多,本期查出的违规行为的增长率就会减小。上期处理移送案件的比率越高,实际处理的违规人员增多,对于本期产生的威慑力就会越大,本期移送的案件数量的增长率就会减小。也就是,如果上期的“防御”效果提高,本期的“防御”效力相对降低。同理,上期的审计报告或者审计意见被采纳的比例越高,有关部门就会更加重视审计部门提供的报告和提出的建议,并根据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体系的建设,所以到了本年,审计提出的意见数量上的增长率就会变少。也就是,如果上期的“监视”效果水平提高,本期的“监视”效力会相对降低。政府审计效果与其效力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是从实证角度研究政府审计的切入点,正是政府审计的免疫功能所带来的,如果这种关系不断维持下去,最终会实现审计质量的提高。
.......
3 基于免疫系统模型的政府审计质量研究..........18
3.1 模型设计..........18
3.2 描述性统计..........21
3.3 回归分析..........24
3.4 本部分研究结论及建议..........29
4 用问卷调查法对政府审计质量的进一步研究..........31
4.1 问卷调查的过程及样本描述..........31
4.2 调查结果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2
4.3 问卷调查法研究结论及建议..........35
5 研究结论与展望..........37
5.1 研究结论..........37
5.2 未来展望..........38
4 用问卷调查法对政府审计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4.1 问卷调查的过程及样本描述
本章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公众的审计期望进行调查。本部分不仅从其他审计师的角度论证本文假设的合理性,也将社会公众的期望与本文的假设相对比,如果调查结果不仅与审计界的基本观点相符,并且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差距不大,则上文的假设条件是可靠的,从而基于假设的结论也是成立的,反之,则不成立。从 2013 年 12 月开始,我与我的同伴重点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几个不同的省份和城市发放问卷,问卷的形式以电子问卷为主,辅之纸质问卷(用于街头调查,高校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涉及审计师(包括政府审计人员和一般审计人员)、行政人员、投资者或股民、一般职员及退休政府人士、学生等,调查范围广,涉及。问卷共发放 600 份,回收 460 份,回收率为 77%,有效问卷 435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95%。其中审计师 105 人,,行政人员为 75 人,投资者或股民 70 人,企业职员为 95 人,退休人士 25,学生 30 人,其他人员为 35 人。其中审计人员的问卷占有效问卷比例为 24.1%,他们代表的是审计界的意见,行政人员的比例为 17.2%,他们代表的是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其他人员为 58.6%,他们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意见。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总结
本文从我国当前严峻的政府审计现状出发,提出了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其中运用了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并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途径。本部分将提出对政府审计质量提高的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最后以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大、发现的问题较多,但是制度跟不上实体的需求,这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中部地区的情况与我国整体的状况基本一致,不仅更好地发挥着其“防御”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监视”功能,但是案件处理的比例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并且国家经济状况的越开越多地受到广大民众的监控,但是目前实现的审计的效果确实很一般,预计这样的情况会继续。 其次,政府审计上一年的“防御”和“监视”效力对当年“防御”和“监视”效力有积极的影响。上年审计决定处罚金额增长率越大,被移送案件增长率越大,本年发现的问题会变少;上年出具审计报告和提出审计建议增长率越大,本期出具报告和提出建议的数量会减少。也就是说,政府审计审查的力度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其中,移送案件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力最大。
...........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2] 李凤雏,王永海,赵刘中. 绩效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 审计研究. 2012(03)
[3] 谭劲松,宋顺林.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 审计研究. 2012(02)
[4] 廖义刚,陈汉文.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国家建构理论的分析[J]. 审计研究. 2012(02)
[5] 吴窑,穆东. 基于动态平衡记分卡的绿色供应链研究[J]. 物流技术. 2012(05)
[6] 蔡春,蔡利. 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2)
[7] 杨肃昌.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2)
[8] 祁毓,郭均均. FDI会影响地方政府效率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02)
[9] 蔡春,朱荣,蔡利. 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 审计研究. 2012(01)
[10] 卢现祥,徐俊武. 中国共享式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公共支出、部门效应和政府治理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12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