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失衡现象及改革问题研究
李芳 兰州商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以减税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以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还存在一些失衡现象,需要改革与完善。本文从分析我国税制结构失衡的现象入手,提出了改革和调整现行税制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税制结构 减税 调整
一、引言
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特别是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革,我国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了一系列以减税为主基调的税制改革措施,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等。这些减税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刺激其投资,扩大生产。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对于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刺激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失衡现象,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
(一)、间接税比重偏高,,直接税比重偏低
这样的税种结构对保障税源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但却形成间接税与直接税的失衡。由于间接税转嫁的可能性比较大,间接税与直接税的失衡,会对税收的调节机制产生扭曲,从而影响税收应有的调节作用。
(二)、税制结构不合理,对居民消费倾向产生负作用
我国的间接税包含在消费品价格中,间接税直接构成产品价格的一部分,由消费者和厂商根据各自的需求弹性进行分担,消费需求弹性较低时,需求方会承担大部分税负。而我国间接税所课征的商品和劳务大多数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相关,需求弹性低,税负易于转嫁给居民部门,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总额的比例随收入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对需求弹性低的商品课税,使得流转税具有累退性特点,不利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从而降低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三)、难以形成地方稳定性税源
我国的间接税中,除营业税属地方税种外,其他税大都属于中央税或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地方需要有稳定可靠的税源。由于目前的税种结构已经固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关系,即便间接税数量有较大的提高,本级财政可以分享的税收也很有限。
三、改革和调整现行税制,实施结构性减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背景下,间接税通常可以直接嵌入商品售价之中向全社会转嫁,导致生活必需品等商品含税过高,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居民工资与收入的提高,工薪阶层收入隐性缩水,普通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同时,间接税比例过高,会导致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生产总值,而不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针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失衡现象,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必须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总体税负。
因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结构性减税。第一,坚持税收法定的原则,提高税收立法层次。公民纳税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并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定为前提。我国应该将大部分税种的立法权收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提高税收立法层次并树立税法的权威。第二,逐步调整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所占的比重。我国现行税制中的间接税比重较大,由于税负转嫁的作用,导致城乡居民承受沉重的税收负担。这种税制结构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不利于调节社会收入贫富差距。因此,要逐步调整现行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所占的比重,并相应提高直接税所占的比重。第三,进一步扩大税收减免范围,降低宏观税负水平。建议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减免税范围,适度降低社会宏观税负水平。第四,在税收改革方面,建议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减轻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将建筑安装业等纳入“营改增”范围,消除部分行业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以达到减轻和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配合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逐步降低工薪阶层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推进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税制向混合征税制的征管模式转变,增强个人所得税对社会收入的调节功能。第五,在税制改革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大幅度减轻社会的非税负担。国家应从总量上控制非税收入,进一步理顺税费关系,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大幅度减轻社会的非税负担。
四、结论
从目前召开的两会看,税制改革仍然将作为重头戏,其大体态势是积极稳妥的构建符合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现代税制。通过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的推进,在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的改革则会更好地突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而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将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本文编号:18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