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
李俊 金鑫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我国将要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研究,从国内外的退休政策进行对比,重点探讨了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对国家及人发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延迟退休;双轨制;贫富差距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于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关于延迟退休的探讨近几年已经引起学界和普通百姓的激烈争论,之所以受到极大关注,关键在于对每个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
一、延迟退休产生的背景
延迟退休,简称延退,主要是指延迟退休年龄。该项制度主要是世界各国结合本国的人口结构变化情况以及就业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提高退休年龄即延迟退休的一种制度。
1、世界范围内的延退情况
目前全球各国都或快或慢的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现象,很多国家都正在研究将退休年龄延迟。全美国平均的退休年龄为65岁,但一般均可在62岁提前退休。2000开始美国开始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到2027年美国平均退休年龄将延长至67岁。日本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年龄均为60岁,但从2013年-2025年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被阶段性推迟到65岁。法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始于1983年,根据现行规定,法国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2010年9月10日,法国议会众议院投票表决,同意将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60岁提高至62岁。德国19世纪便开始推行养老保险,1956年德国进行养老金改革,把退休年龄定为65岁。这几年,德国人的平均退休年龄实际上是65岁,但平均寿命已达到80岁,因此德国决定从2012年开始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2、我国退休情况
2013年3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该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围绕延迟退休这一话题的争论从未停止。2013年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公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而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退政策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要推行了,那么它将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等问题都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利弊分析
1、推行延迟退休的益处
(1)缓解养老金缺口压力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化水平不断升高,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金目前来看能不能有效供养老年人,到底有没有缺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养老金的有效供给,这些问题必须现在就要重点观注。
目前,关于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有的专家认为2013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超过18万亿;但也有官员认为不仅不存在缺口问题,而且还有结余,养老金缺口之说是子虚乌有。但不管是哪种版本的说法,我们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老年人养老金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将法定退休年龄60岁延迟到65岁,则可以让本应该在现在法定退休年龄60岁的职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而推迟几年领取养老金。这样既可以增加和充实养老金帐户并且能够弥补养老金亏空,又可以减轻和推迟养老金帐户的支付压力。
(2)充分利用和发挥脑力劳动者的价值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而这些都是长期参与社会实践所积累下来的。现在人的正常寿命在不断延长,很多人在达到法定退休退休年龄60岁时,依然是宝刀不老、精力充沛的,不管是从体力还是脑力还是精神状态等各方面来说,仍然能够很好的胜利相应的工作。特别是教师、医生、法律从业者、科研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60岁依然能够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针对脑力劳动者适当延迟其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工作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以老带新”,使年轻人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和更快掌握相关工作知识和经验,从而实现良好的衔接和传承。
2、推行延迟退休的弊端
(1)挤压年轻一代的就业空间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当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而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也就是说,如今年这般的“史上最难就业年”还将持续5年。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背后是庞大的就业压力。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0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目前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每年都能够创造一新的就业岗位,但每年找不到工作的人员数量还是很庞大的。中央明确提出了要更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势必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未来能够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而如果这时候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那么老年人将继续占据着本应该交给年轻人的岗位。这无疑是在挤压年轻一代的就业空间,年轻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年轻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年轻人没有展现才华的舞台和机会,这将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及企业的发展
未来几年达到原来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基本都是1955年后出生的这一批人。这些人可以说是和国家共同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和共和国一同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等重大事件,这在他们当初年轻时已经对他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即将退休之际,本可以颐养天年之际,延迟退休势必打乱他们的生活计划和安排。尤其是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60岁之后的身体肯定不如年轻人,反应等各方面也相对迟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如果再继续从事几年的繁重的工作,肯定对其身体是严峻的考验。另外,目前中国家庭许多都采取“隔代抚养”,许多人不但要赡养高龄父母,还要帮助子女带孩子,而延迟退休将打乱这一格局。如果延迟退休,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子女的孩子没人照看。在这种情形下,要么采取雇佣保姆的方式,要么家庭成员中有人要放弃就业,要么就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或是年轻人不管生孩子。
对于大量企业来说,继续雇佣这些就业能力在逐渐下降的老年职工,不但要支付较多的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税费,而且无法用较低成本招募更有创造力的新人。对于负担过重的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在背负着更大的压力。对于创新力不足的企业来说,无法及时的实现新陈代谢,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升级和转型。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势必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3)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社会存着较严重的贫富差距,而这种差距仍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有句古语“不患寡而患不均”, 也就是说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可见,贫富差距比贫穷更可怕,而贫富差距过大难免会引起人们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的动荡。因此,党中央提出了“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提法。但从延迟退休角度来看,这将可能会继续加剧和扩大这种贫富差距。因为我国目前实现的养老金双轨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但退休金较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需缴纳养老保险,却能够在退休后拿到更多的退休金。如果是这种双轨制继续推行,而又开始推行延迟退休,那么企业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更多,被认为是多交钱来供养机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另外,体力劳动者往往薪酬较低,脑力劳动者薪酬较高,而体力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与年龄关系更直接,这些都将会扩大贫富差距。
三、结论
延迟退休政策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和推行相关政策时,必须要谨慎、细致和考虑周全。首先,延迟退休不能搞“一刀切”,脑力劳动者受年龄影响较小可适当延迟退休;而体力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受年龄影响较大,则退休不延迟或少延迟。其次,延迟退休不能搞强制推行,而应该是可以自愿选择。每一个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工作性质以及就业意愿等进行自愿选择。只有自愿选择延迟退休的,才会有继续工作的主动性和动力,也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是被强迫的,那么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再次,延迟退休政策应该与其它政策配套推行。如延迟退休政策推行前应该考虑取消养老金双轨制,这样才不会继续扩大贫富差距,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后,制定延迟退休政策要符合我国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的延退政策才能够真正体现我国的实际,不应该一味“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假待遇、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人口寿命都较我国要具有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齐二石.2006,7.物流工程[M].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40,243~264.
[2]方庆绾,王转.2006,4.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M].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3,63~72.
[3]方志贤.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综述[J].物流科技,2008(9):42~44.
[4]朱立强,朱耀祥.2004.设施规划与物流.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0~12.
本文编号:18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