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文】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_以珠三角为例

发布时间:2016-12-24 15:32

  本文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2007年第5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2007Vol.47GeneralNo.209第47卷(总209期)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

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_以珠三角为例

2007年第5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TION)

No.52007

Vol.47

GeneralNo.209

第47卷

(总209期)

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

张紧跟

(中山大学)

  摘 要,这一改革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区域公共管理,而从区域公共管理的内涵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治理经验来看,必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因此,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野来看,行政区划改革只是多元化治理机制中的一种,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适应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该实现治理机制多元化。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区域公共管理;珠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7)05-0091-06  随着珠江三角洲①区域经济的发展,某种类似于国外大都市区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正在生成。但是,由于区内行政区划层次较多、分割繁细,一个城市群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在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城市群区域与各行政区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种典型的“行政区经济运行

[1]

模式”

(P93~99)

3

化。因此,行政区划改革只是其多元化治理机制的一种,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实现珠三角的成功整合,应尽快实现区域公共管理治理机制多元化。

一、行政区划改革的背景

珠江三角洲不仅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而且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诸多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融为一体,城市发展正向法国学者戈特曼所提出的“城市带”的城市化高级形态发展[3]

(P182)

导致在珠三角经济区生态格局里,出现了

争资源、争项目、争中心的现象,使得区域内竞争大于协作,不仅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而且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及资源、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并进一步加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撤县(市)并区和撤并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行政区划改革在珠江三角洲展开。但是,激烈变动的行政区划也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而且在撤并乡镇和撤县(市)为区后,仍然存在着行政区经济运行模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来看,关键在于通过建立健全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机制以实现有效的区域公共管理

[2]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逐步

跨入高加工化阶段,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产业具有互补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协调性。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经济区域,其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港口、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要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运作。

。区域公共管理的要求以及欧

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治理表明,必须实现治理机制多元

  3收稿日期:2006-11-21

 基金项目: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3000-410113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00-422113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00978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3000-4222110)

 作者简介:张紧跟(1973-),男,湖北应城人,行政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① 199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区以及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和高要。

91

第1 / 8页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区划改革:以珠三角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