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5 22:05

  本文关键词:公共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治理,就是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各自充分发挥在不同领域内的优势,达成一种合作式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公共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共同承担责任的治理形式。公共治理有着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广泛性、治理模式网络化、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目标一致性五大特征。在公共治理视域下,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一种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式治理的机制。从现实来看,人民调解本身的属性是符合这些特征的,具有建立这种多元化、合作化治理机制的条件。从历史来看,人民调解制度虽然几经变迁,但其合作式治理的模式却始终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合作主体在不断变化,而合作形式却大体相似。然而,作为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开端,“大调解”体系虽然一再强调体制创新,并先后形成了多种地区典型经验范本,但从本质上来说,却破坏了人民调解这种合作式治理的模式,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错位现象、治理客体的错漏现象、治理模式的单线化、治理手段的单一化以及治理目标的冲突和异化现象。“大调解”机制原本反应的是国家对于社会治理的多元化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偏差,又回到了—元化治理的模式。所造成的结果是,人民调解制度在大调解之后持续升温却并没有出现复兴式的发展态势,虽然个别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就全国来看总体仍然处于低迷状态。本文立足于公共治理的研究视角,将人民调解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制度变迁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善治理论等分析工具,在对公共治理及人民调解制度有关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合作式治理”作为人民调解制度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定位,并对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现状所呈现出的“合作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作的建构”这一全新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思路,目的在于使得人民调解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回归正确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解决现实的治理困境。
【关键词】:公共治理 人民调解制度变革 大调解 合作式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15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3
  • 1.2.1 国内研究概况11-12
  • 1.2.2 国外研究概况12-13
  • 1.2.3 研究述评13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公共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理论15-21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5-18
  • 2.1.1 人民调解制度15
  • 2.1.2 公共治理15-16
  • 2.1.3 公共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16-18
  • 2.2 理论基础18-21
  • 2.2.1 制度变迁理论18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18-19
  • 2.2.3 善治理论19-21
  • 第三章 合作式治理:人民调解制度历史变迁及启示21-27
  • 3.1 人民调解制度历史变迁的阶段21-23
  • 3.1.1 雏形期:官府与宗族组织的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21
  • 3.1.2 萌芽期:共产党政权与农会组织的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建国前)21-22
  • 3.1.3 发展期:中央政府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合作(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22
  • 3.1.4 瓶颈期:司法部门与基层组织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22
  • 3.1.5 复兴期:政府与社会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22-23
  • 3.2 人民调解制度历史变迁的启示23-27
  • 3.2.1 合作治理主体的多元化23
  • 3.2.2 合作治理客体的广泛性23-24
  • 3.2.3 合作治理模式的网络化24-25
  • 3.2.4 合作治理手段的多样化25-26
  • 3.2.5 合作治理目标的一致性26-27
  • 第四章 合作困境: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现状和问题反思27-38
  • 4.1 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开端——制度创新27-28
  • 4.2 人民调解制度创新现状28-33
  • 4.2.1 复兴的困境28-30
  • 4.2.2 两种模式30
  • 4.2.3 个案经验——以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为例30-33
  • 4.3 人民调解制度变革中的问题反思33-38
  • 4.3.1 治理主体的错位现象33-34
  • 4.3.2 治理客体的错漏现象34-35
  • 4.3.3 治理模式的单线化35-36
  • 4.3.4 治理手段的单一化36-37
  • 4.3.5 治理目标的冲突和异化37-38
  • 第五章 合作的建构:公共治理视域下人民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38-45
  • 5.1 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动力与阻力38-39
  • 5.1.1 制度变革的动力——供求关系的不平衡38
  • 5.1.2 制度变革的阻力——目标的差异和冲突38-39
  • 5.2 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方式39-40
  • 5.2.1 合作的促成——渐进模式39
  • 5.2.2 合作的过程——三个层次39-40
  • 5.3 公共治理视域下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的对策建议40-45
  • 5.3.1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打造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40-41
  • 5.3.2 治理客体的广泛性——发挥人民调解的多种功能41-42
  • 5.3.3 治理模式的网络化——完善人民调解的组织结构42-43
  • 5.3.4 治理手段的多样化——设计专业化的调解过程43-44
  • 5.3.5 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建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系统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登友;柳建华;涂建设;辛忠波;;浦东构建大调解格局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司法;2008年09期

2 王再文;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3 马静华;陈一鸣;;柑村纠纷解决实践中的解纷主体——以川东北某村的考察为中心[J];司法;2006年00期

4 宋明;彭箫剑;;人民调解的必由之路:迈向自治型纠纷解决机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李婷婷;李亚;;人民调解实践:动向、问题和对策[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辛忠波;;人民调解在服务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作用价值及其实现——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平邑来沪人员居住地调委会实践为例分析[J];人民调解;2013年05期

7 陈艳敏;;多中心治理理论:一种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J];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03期

8 李剑;;组织化调控的效能与限度——评《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杜小敏;;人民调解专业化发展趋势与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婷婷;社会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功能与再定位[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变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1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