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治理”背景下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的理论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4:05

  本文关键词:“治理”背景下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的理论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引发了深刻的行政变革的逻辑命题,而县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推进县级政府治理过程中的行政变革。本研究的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理论模型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理念输入、日益复杂多变的县级地方政府治理要求以及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式兴起的背景下提出的。本研究首先立足于中国现实,从建国以来县级政府职能职责的演进视角,观察县级政府领导力所面临着的领导外在压力的变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外部领导压力与县级政府领导自身结构功能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领导行为的适应障碍,分别是:县级政府领导的领导力向度单一、领导力互动的缺失以及领导力功能的失衡。基于“治理”的基本理念和规范,识别出三种县级政府领导力适应障碍的产生原因分别是:“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单向治理,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间缺乏“动态交互”以及忽视政府在治理系统中的“再平衡”功能。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县级政府领导力研究主要确认了三类主要的领导类型:(1)基于层级的、合作的和控制的传统行政观念所形成的领导力——行政领导力;(2)产生对自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应对能力的适应领导力;(3)犹如复杂适应系统那样,领导者的结构和赋予的条件能够使组织产生最佳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赋能领导力。基于汤普森的组织理论分析策略提出的“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的整合”的分析框架,构建了由“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和“赋能领导力”三个领导力维度组成的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中三种领导力的发挥是在既有的“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框架内,根据多变的治理环境,发挥具有开放性、适应性、动态性的领导力功能与强度,回应了县级地方政府行政生态环境,回应了“有效培育治理主体”、“整合构建治理网络”以及“灵活运用治理工具”的时代要求,考虑到与市场、社会和行政体系内部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是复杂性科学应用于我国公共管理的有益探索,并为县级政府领导力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县级政府 治理 复杂领导力 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1.1 问题的提出8-10
  •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政府领导力研究10-12
  • 1.2.2 复杂领导力研究12-14
  • 1.2.3 政府治理能力研究14-16
  •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16-18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18-19
  • 2 概念辨析及理论框架19-31
  • 2.1 概念辨析及概念定义19-20
  • 2.1.1 政府管理与政府领导19
  • 2.1.2 公共领导力与政府领导力19-20
  • 2.1.3 政府治理能力与政府复杂领导力20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0-27
  • 2.2.1 公共组织理论20-24
  • 2.2.2 复杂适应系统模型24-27
  • 2.3 研究的分析框架27-31
  • 2.3.1 对汤普森的组织理论分析策略的借鉴27-29
  • 2.3.2 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理论模型分析框架29-31
  • 3“治理”背景下县级政府领导力的治理责任、适应性障碍及原因分析31-40
  • 3.1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力的治理责任31-32
  • 3.1.1 建立政权、统一领导31
  • 3.1.2 发展经济、职能转换31
  • 3.1.3 社会发展、公共事务治理31-32
  • 3.2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力适应性障碍32-37
  • 3.2.1 “收放之间”缺乏灵活32-33
  • 3.2.2 与其他主体之间缺乏互动33-35
  • 3.2.3 治理策略较为单一35-37
  • 3.3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力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37-40
  • 3.3.1 “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单向治理37
  • 3.3.2 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间缺乏“动态交互”37-38
  • 3.3.3 忽视政府在治理系统中的“再平衡”功能38-40
  • 4 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的理论模型构建40-51
  • 4.1 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理论模型与复杂领导力维度40-44
  • 4.1.1 县级政府领导力理论模型40-41
  • 4.1.2 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维度41-44
  • 4.2 回应“治理”要求的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44-51
  • 4.2.1 有效培育治理主体44-46
  • 4.2.2 整合构建治理网络46-48
  • 4.2.3 灵活运用治理工具48-51
  • 5 结论与展望51-53
  • 5.1 研究结论51-52
  • 5.2 研究展望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东;从“南门立木”看政府诚信[J];前线;2004年07期

2 郑文科;政府诚信、价值及保障[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08期

3 吕青云;刍议政府诚信对政治稳定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4 陆震;政府诚信三题[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鄂振辉;我国政府诚信问题初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6 田秀云,陶艳华;政府诚信从世俗实然到道德应然的适然之策[J];道德与文明;2005年02期

7 黄敬林;;政府诚信与诚信政府[J];经纪人学报;2006年03期

8 马国清;彭爱群;;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J];理论界;2006年09期

9 林宏丹;;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J];理论导报;2006年06期

10 谭万霞;;论政府诚信的建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光;宋慧宇;;政府诚信若干基本问题研究[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陆武师;张光成;;政府诚信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亚东;;当代中国政府诚信与公信力问题的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4 薛梦霞;;解读政府依法行政的目标模式[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5 张海夫;;政府诚信刍议[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薛建平;马亚学;许晓华;;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樊泳湄;;论政府诚信[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万小艳;;政府信誉危机的化解与和谐社会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万小艳;;政府信誉危机的化解与和谐社会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艳;政府诚信如何越做越好[N];山西日报;2012年

2 杨畅;政府诚信的构建路径[N];光明日报;2013年

3 江亚平;政府诚信的“误差率”[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教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蒋硕亮;无政府诚信即无社会诚信[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张洪波(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严格执法是政府诚信的具体表现[N];法制日报;2005年

6 徐立青(本文作者为中央赴青博士团成员);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N];青海日报;2005年

7 崔运武 王亚南 庄晓东 熊思远 何树红 段万春 蔡正非 李耀平 欧黎明;科学理解政府诚信 努力建设信用政府[N];云南政协报;2005年

8 杨海坤;法治政府必定是诚信政府[N];法制日报;2007年

9 陈汉;问责干部“光说不干”体现政府诚信[N];贵阳日报;2007年

10 毛翠香;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就加快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N];青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秋菊;诚信建设中的政府[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顺;论新世纪中国政府创新的管理文明取向[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杜晓溪;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辉;论协同型政府[D];吉林大学;2010年

5 彭忠益;公共组织视角下政府领导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唐雪漫;政府信用理论与我国信用政府的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杨兴凯;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信任机制与测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薇;论转型时期政府诚信的缺失与重建[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刚;论政府诚信与制度约束[D];重庆大学;2004年

3 王开莉;论政府诚信[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存如;政府诚信及评价指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慧青;政府诚信的伦理审视[D];郑州大学;2011年

6 程艳冉;论地方政府诚信效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绍海;我国基层政府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8 陈星林;地方政府诚信问题与责任规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魏前广;哲学视野中的政府诚信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魏志军;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对塑造当地政府形象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治理”背景下县级政府复杂领导力的理论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7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