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
发布时间:2020-07-24 07:10
【摘要】:最近三十年,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跨部门互动的相关实践在世界各国有了非常普遍地应用,而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都倾向于使用“协同治理”这一概念来指代这种跨部门之间的协同,成为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最新的发展方向。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这一发展方向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何更好地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从而丰富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并指导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实践,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而这一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西方文献中协同治理的概念进行梳理,从而为我国的研究与西方接轨打下基础;第二,加强对协同治理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构建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框架;第三,突破对个案进行研究的模式,构建协同治理实践的通用分析工具。为此,本文在对国外大量有关协同治理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对协同治理的内涵界定进行了梳理,构建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协同治理的理论分析模型。最后,将该综合模型应用于具体实践,得出相应的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已有文献对协同治理的概念界定进行了梳理,在与其他相似概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给出笔者自己的定义,并对这一定义下协同治理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入理论研究框架构建的部分。结合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特点,笔者以协同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政策网络理论、新制度主义以及资源依赖理论等其他理论,构建由主题维度和理论维度组成的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随后,在该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吸收已有研究模型的合理因素,给出协同治理新的分析模型,以期对协同治理实践进行描述、说明和预测。最后,本文使用此模型对一个国外的失败案例及两个中国案例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治理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启示。 文章首次系统性地介绍西方有关协同治理的研究成果,并从理论视角构建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具体而言,本文可能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选题比较新颖,紧扣西方研究的发展前沿。第二,研究视角独特。从理论研究视角对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不仅在国内很少有人开展相关的研究,即便在西方,这也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第三,研究内容有创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系统探讨协同治理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内涵界定;(2)首次比较系统地介绍协同优势理论,并以其为基础构建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框架;(3)在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协同治理新的分析模型;(4)首次使用协同引擎与协同行为的方式对协同过程进行描述,克服了原有文献对协同过程描述的缺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
本文编号:276849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2 程寿;公共治理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1期
3 张康之;;走向合作治理的历史进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丁煌;;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何水;蓝李焰;;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宏观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曾维和;;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晓;;协同治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有效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8 夏国永;;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6期
9 李辉;任晓春;;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10 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768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6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