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民规模的增长是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这也使得公民多了一种表达自己意愿、参与公众治理的渠道——网络。如今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的中国,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正在打破以往匮乏的表达渠道,逐渐在网络上体现出来。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引起共同利益者或团体的共鸣,从而跟帖、评沦或者转发,形成热门话题,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考验着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因某些共同利益致使一些网民群体集合,集合起来的网民围绕某网络话题自发而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公共空间来表达自身意愿,与此同时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影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直接导致了很多变化——群众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利益结构严重失衡、群众对于社会的不满日益严重。此外,网络型群体事件的层见叠出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集合起来共同导致的。包括民众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传统的表达渠道又缺乏实效、政府信息不公开透明、传统媒体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不正当执法等。诚然,我们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型群体事件确实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更多的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甚至升级为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我国已成功应对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风险,并积累了许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是作为新兴领域而蓬勃发展的网络空间,我们对这上面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方案还相对较少,所以,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时候,政府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就成了眼下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意义、类型、影响因素、发生脉络和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现阶段面对网络型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处置方案中的不当之处和缘由进行分析。基于危机应对理论,对政府防范网络型群体事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政府妥善处理相关事件,维护网络虚拟与现实的两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现状 趋势 多发原因 案例 防范 处置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一、国外研究综述14-15
- 二、国内研究综述15-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19
- 一、文献研究法18
- 二、系统分析法18-19
- 三、案例分析法19
- 第四节 理论工具19-20
- 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论20-27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类型20-21
-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20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20-21
-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21-22
- 一、参与主体的虚拟性21
- 二、爆发时间的瞬间性21-22
- 三、聚合能量的倍增性22
- 四、传统应对手段的无效性22
-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2-26
-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22-24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影响24-26
- 第四节 参与群体及动机26-27
- 一、草根阶层26
- 二、中产阶层26
- 三、知识分子26-27
- 第三章 国外管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启示27-31
- 第一节 国外管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27-28
- 一、网络媒体管理的归属27
- 二、各国均在干预网络舆论27-28
- 三、世界各国的网络管理模式具有差异性28
- 第二节 国外互联网监管经验的启示28-31
- 一、建规立制,依法管理28-29
- 二、网上执法警方配合29-30
- 三、推行网络实名制30-31
- 第四章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31-42
- 第一节 我国管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31-32
- 一、我国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尚处于起步阶段31-32
- 二、政府部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存在诸多现实困难32
- 第二节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32-36
- 一、网络原因:固有特性,极易导致网络热点舆情频发32-33
- 二、社会原因:热点增多,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集中映射33-34
- 三、法律原因:立法滞后,跟不上网络飞速发展的形势34
- 四、经济原因:追求利益,导致社会责任缺失底线失守34-35
- 五、管理原因:主旨偏差,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管控失范35-36
- 六、技术原因:更新迟缓,致使驾驭监管网络的能力不强36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足36-40
- 一、互联网技术层面所存在的问题36-38
- 二、政府职能管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38-40
- 第四节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40-42
- 一、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增多40-41
- 二、规模日趋扩大41
- 三、组织更加严密41
- 四、参与群体愈渐复杂41
- 五、形式更加多样化41-42
- 第五章 苏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42-47
- 第一节 苏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42-43
- 第二节 苏州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和启示——以成功处置"7.27"儿童溺水死亡事件为例43-47
- 一、事件经过43
- 二、处置情况43-44
- 三、存在的问题44-45
- 四、处置经验45-46
- 五、启示46-47
- 第六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措施47-52
- 第一节 完善网络民意诉求渠道47-48
- 一、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47
- 二、建立有效畅通的沟通机制47-48
- 第二节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分析机制48-49
- 一、信息监测48
- 二、分析研判48-49
- 三、制定预案49
- 四、预警分级49
- 五、完善制度49
- 第三节 建立完整的公众危机心理预警机制49-50
- 一、设立专门的舆论搜集机构49
- 二、对搜集到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49
- 三、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干预49-50
- 第四节 建立社会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50
- 一、及时发布真实信息50
- 二、加快专业网络评论员群体的培养50
- 第五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50-52
- 一、加强群众网络素养培育50-51
- 二、加强行业自治组织建设51-52
- 第七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52-59
- 第一节 正确定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性质52
- 第二节 加快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进程52-53
- 一、制定出台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52
- 二、制定互联网服务企业安全责任法52-53
- 三、实施网络后台实名制53
- 第三节 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引导机制53-57
- 一、转变思想,全面提升对舆情引导的认识53-54
- 二、完善机制,充分强化舆情引导阵地建设54-55
- 三、强化学习,不断促进作战人员能力提升55-56
- 四、拓展阵地,全面拓宽舆情引导工作渠道56
- 五、互动开放,,以公共关系建设带动舆情引导社会化发展56-57
- 第四节 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网下处置机制57-59
- 一、追根溯源,查清事件真相57
- 二、落实问责,查处责任主体57-58
- 三、还原真相,打击造谣传谣58
- 四、查缺补漏,加强后续控制58-59
- 结束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民安;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忠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9期
3 王昭耀;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纲;“新化西河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周忠伟,叶松;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龙庆相;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昭君,曹扎根,李颖忠;强化信息收集 切实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9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大明;正确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J];求是;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陈海泉;;浅谈海警部队如何正确处置海上群体性事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v
本文编号:28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