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5:34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阶段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做出这样的研究定位,一方面在于农村公共危机频发,形势严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农村却相对衰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荒废、自然灾害发作频繁、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农民负担沉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总之,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性社会危机和村庄失序。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危机的政府管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和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等方面,对农村乡土社会变迁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缺乏了解,未能对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把研究范围限定在农村公共危机,即发生地在农村,或者发生地不在农村但其影响波及到农村场域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 农村公共危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事件。为了追本溯源,了解农村公共危机的诱因,本文构建了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当前农村频发的公共危机根源于农村风险社会形成和农村社会的脆弱性。治理农村公共危机,应该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减少风险隐患,降低农村社会的脆弱性。 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是由治理主体理对象和治理环境等三元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在当前中国农村,农村公共危频频发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多变。农村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相互之间权责不清,缺乏有效整合,治理效能不足。同时,由于资源外流,农村社会呈现全面衰败的趋势,公共危机治理资源和手段极为有限。显然,没有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没有明确的权责配置,缺乏可操作的制度化方法,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相反可能会加重危机,导致更大的损失。为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指导,从主体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三个层面,阐明了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之道,指出应该当塑造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建立分工协作和权责明确的治理体制,建设反应快速、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治理机制。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体系。 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有一个关键性的预设前提:社会组织程度高,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不仅坚强有力,而且合作良好。显然,在当前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这个前提并不具备。恰恰相反,县级政府职能偏颇,乡镇政府贫弱不堪,村社组织发育不良,农户合作困难,干群关系紧张。如此等等,都表明农村社会组织程度低下,合作成本高昂、集体行动困难、主体效能不足。因此,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公共危机,首先应该通过民主自治、职能机构的精简,造就一个以民为本的责任型县级政府;其次是通过实行乡派和职能精简,建设惠农型乡镇政府;再次是通过赋权强村,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发挥村社组织的自救互救功能;最后是通过维权和自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减灾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先后实施,一方面农户和村社组织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县乡政府也逐步淡出了农村社会,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成型。另一方面,面对危机的严重威胁和破坏,县乡政府、村社组织和农户等任何一方都缺乏独立应对的能力。因此,唯一的选择是团结起来,合作共治。目前,以县为主,党政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村社组织协同,农户积极参与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初见雏形,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障碍。为此,应该从政府责任和社会资本两方面着手,刚柔并济,相辅相成,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政府、村社组织和农户等多元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协同效应。 公共危机治理,依赖于一系列制度化方法,即治理机制。当前,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重点依然停留在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性重建上,对危机事前的预防预警,以及灾后重建的战略性重视不足。为此,应该以危机预防和准备为主,以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为核心,重视农村灾区重建的战略性,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综合评价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思考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思考
第二章 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2.1 农村与农村公共危机
        2.1.1 农村
        2.1.2 农村公共危机
    2.2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2.2.1 国际背景
        2.2.2 国内环境
        2.2.3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态势
第三章 农村公共危机的诱因分析
    3.1 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关系的分析框架
        3.1.1 危机与风险的关系
        3.1.2 危机与脆弱性的关系
        3.1.3 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关系的分析框架
    3.2 农村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
        3.2.1 社会风险形成的理论阐释
        3.2.2 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风险
        3.2.3 农村政治结构变革与风险
        3.2.4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与风险
        3.2.5 城乡关系演变与农村风险
    3.3 农村社会的脆弱性分析
        3.3.1 脆弱性的分析模型
        3.3.2 农业是弱质产业
        3.3.3 农民的贫困化
        3.3.4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第四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
    4.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
        4.1.1 治理理论
        4.1.2 乡村治理理论.
        4.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4.2 农村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
        4.2.1 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治理
        4.2.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
        4.2.3 农村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
第五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建设
    5.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化主体体系
        5.1.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
        5.1.2 农村公共治理主体体系的构成
    5.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5.2.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效能的分析框架
        5.2.2 县级政府执政偏颇
        5.2.3 乡镇政府“悬浮”
        5.2.4 村社组织消极被动
        5.2.5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5.3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建设的路径
        5.3.1 民主简县
        5.3.2 乡派精乡
        5.3.3 赋权强村
        5.3.4 保障农民权利
第六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优化
    6.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演变
        6.1.1 建国初期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1.2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1.3 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现状及评价
        6.2.1 现行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
        6.2.2 现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优势
        6.2.3 现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6.3 完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的思路
        6.3.1 双重整合的总体思路
        6.3.2 政府权力的刚性整合
        6.3.3 社会资本的柔性整合
第七章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完善
    7.1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机制体系
        7.1.1 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分析模型
        7.1.2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机制体系
    7.2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改进
        7.2.1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内容
        7.2.2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欠缺
        7.2.3 农村公共危机预防与准备机制的改进
    7.3 农村公共危机预警与应急机制的改善
        7.3.1 农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改善
        7.3.2 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的改善
    7.4 农村灾区的战略性重建
        7.4.1 问题的提出
        7.4.2 战略性重建的涵义与要求
        7.4.3 农村灾后的战略性重建的过程与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志强;;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机制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5期

2 孟繁元,王学工;从SARS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刘智勇,张志泽;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和再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4 闫子民;李平;王庆锋;;公共危机中的警察公共关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广告在公共危机中要遵守公益性原则[J];公民导刊;2003年05期

6 甫玉龙;姜继为;;公共危机中政府服务职能需要强化[J];发展;2006年01期

7 陈羽中;;刘德华的公共危机[J];北方音乐;2007年04期

8 卢成会;;论公共危机中社会保障干预的可行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向良云;;论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配模式[J];探索;2008年03期

10 史云贵;黄炯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机制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实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支平;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拓;公共危机伪信息复杂性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董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建荣;公共危机挑战下的中国公民责任及其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劼;公共危机泛传播及其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晓鹏;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鹏;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魏明禄;凝冻灾害危机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晓亮;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常态化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乐平;我国公共危机中信息沟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何学勤;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的居民应对意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桂霞;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丽丽;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郑梦颖;“非典型肺炎”与“5.12汶川地震”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袁伟;我国公共危机中媒体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梦苒;铁路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姜楠;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红娟;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郑焱;我国在构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62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