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06 14:5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三种理论模式,总结了中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规律。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温州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剖析了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和制约因素。最后,对推进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进行了战略思考: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推进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应该是——以县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异地并举;在肯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同时,提出了劳务输出产业化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323.6
【文章目录】:
引言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前提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界定
        1.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测算方法
        1.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
        1.2.1 几种理论模式的主要内容
        1.2.2 几种理论模式的指导意义
2 中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
    2.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国际借鉴
        2.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2.1.2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因和前提条件
        2.1.3 工业化战略的选择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至关重要
    2.2 中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
        2.2.1 同步·异步
        2.2.2 吸力·压力
        2.2.3 迁移·转移
        2.2.4 集中·分散
    2.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总结
3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分析
    3.1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与背景分析
        3.1.1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3.1.2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分析
    3.2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与特征
        3.2.1 温州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规模与结构
        3.2.2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的基本估计
        3.2.3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3.3 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分析
        3.3.1 制度障碍
        3.3.2 经济障碍
        3.3.3 素质障碍
        3.3.4 “拉力”障碍
        3.3.5 认识障碍
        3.3.6 信息障碍
        3.3.7 加入WTO的影响
4 推进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
    4.1 推进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4.1.1 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
        4.1.2 促进城市化进程沟通城乡关系
        4.1.3 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
        4.1.4 促成农村价值取向的革新
    4.2 推进温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4.2.1 就地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4.2.2 异地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4.3 政策建议
        4.3.1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4.3.2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4.3.3 改革就业管理制度
        4.3.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3.5 全面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4.3.6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之凤;;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2008年07期

2 马德;;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安迪;温州新型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田万慧;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3 宇璐;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产业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强;贵州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产业对策[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73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73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