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07:44
2017年6月,国家正式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也确定徐州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中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独立板块予以体现,突出了徐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这些都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对徐州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徐州城市规模和实力居淮海经济区之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突出优势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经济首位度不高,跨省行政壁垒分割带来诸多体制性沟通协调障碍,同其他城市存在次区域间对抗性利益关系,周边区域国家战略发展挤压发展空间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9大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提出了当前淮海经济区正处于增长极快速形成和带动力持续提升的关键转换期,徐州需要扮演好区域增长极的角色,担负起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从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进而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在徐州建...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Research Trend and Analysis)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Research Route and Methods)
1.4 创新点和难点(Innovation and Difficulties)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Related Concepts)
2.2 理论基础(Theoretical Basis)
3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挑战
3.1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Huaihai
3.2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条件(Advantages of Building
3.3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问题和挑战( Problems and
4 国内中心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4.1 明确发展定位(Defin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City)
4.2 提升城市实力(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City)
4.3 集聚发展资源(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Resources)
4.4 扩大对外开放(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5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5.1 振兴发展实体经济(Developing the Real Economy)
5.2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5.3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Improving Urban Services)
5.4 弘扬城市文化特色(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库恩思想中的科学革命[J]. 胡瑞娜.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5)
[2]从欧洲都市的发展演变看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设定[J]. 王韬钦. 中国市场. 2017(26)
[3]蜿蜒前行的科学:立法与公共政策的制定[J]. 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刘诚,冯仕贤. 地方立法研究. 2017(05)
[4]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下中心城市发展新方位的研究[J]. 郭先登.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5]加强区域经济研究意义重大[J]. 魏礼群.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6]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 刘尚希.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7]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问题[J].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8]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总体规划“法条化”探索——以广州市为例[J]. 彭高峰,刘云亚,韩文超. 城市规划. 2017(04)
[9]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三种传统[J]. 贾路南.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10]西方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谱系与方法演进[J]. 张克.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本文编号:2908340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Research Trend and Analysis)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Research Route and Methods)
1.4 创新点和难点(Innovation and Difficulties)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Related Concepts)
2.2 理论基础(Theoretical Basis)
3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挑战
3.1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Huaihai
3.2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条件(Advantages of Building
3.3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问题和挑战( Problems and
4 国内中心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4.1 明确发展定位(Defin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City)
4.2 提升城市实力(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City)
4.3 集聚发展资源(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Resources)
4.4 扩大对外开放(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5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5.1 振兴发展实体经济(Developing the Real Economy)
5.2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5.3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Improving Urban Services)
5.4 弘扬城市文化特色(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库恩思想中的科学革命[J]. 胡瑞娜.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5)
[2]从欧洲都市的发展演变看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设定[J]. 王韬钦. 中国市场. 2017(26)
[3]蜿蜒前行的科学:立法与公共政策的制定[J]. 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刘诚,冯仕贤. 地方立法研究. 2017(05)
[4]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下中心城市发展新方位的研究[J]. 郭先登.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5]加强区域经济研究意义重大[J]. 魏礼群.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6]区域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 刘尚希.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7]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问题[J].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8]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总体规划“法条化”探索——以广州市为例[J]. 彭高峰,刘云亚,韩文超. 城市规划. 2017(04)
[9]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三种传统[J]. 贾路南.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10]西方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谱系与方法演进[J]. 张克.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4)
本文编号:2908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0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