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公务出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0:38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原有的社会管理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务出行领域中,一场由公务出行管理向公务出行治理的社会化变革迫在眉睫。同时,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和传统经济、政治管理方式的高度融合,对社会管理方式、资源分配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互联网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背景。“治理”概念的出现与兴起为解决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作为本文的主要理论背景。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不同,“治理”更多的强调政府组织、私人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协同互动,体现了政府权利分化的趋势,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为探索公务出行问题解决方式与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务出行管理逐步走向公务出行治理。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重点分析了当前公务出行存在的问题,为“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构建和“互联网+”背景下公务出行对策与建议奠定了基础。首先明确了“互联网+”及“公务出行治理”...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公务出行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治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及基本概念
2.1 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
2.1.1 新公共管理
2.1.2 治理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基本概念
2.2.1 互联网+
2.2.2 公务出行治理
第3章 公务出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设计思路
3.1.2 研究资料收集
3.1.3 访谈法样本选择
3.1.4 访谈内容分析
3.2 访谈资料分析
3.2.1 公务出行参与主体协调问题
3.2.2 公务出行效率问题
3.2.3 公务出行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
3.2.4 公务出行负外部性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建立“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
4.1 “互联网+”参与公务出行治理的必然性
4.1.1 “互联网+”是公务出行治理无法回避的大环境
4.1.2 “互联网+”与创新公务出行治理互相促进
4.1.3 “互联网+”与公务出行治理创新的理念相契合
4.2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
4.3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参与主体
4.4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层级架构
4.5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治理机制
4.5.1 职级对等机制
4.5.2 监督机制
4.5.3 竞争机制
4.5.4 支付机制
4.6 小结
第5章 “互联网+”视角下的公务出行治理对策与建议
5.1 巩固和发展“互联网+”意识
5.2 推动形成“互联网+”主体互动新局面
5.3 深化“互联网+”竞争实践
5.4 提高“互联网+”监督水平
5.5 创新“互联网+”支付方式
5.6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对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 B 对社会企业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 C 对参与公务出行人员的访谈提纲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发投入与融资价格[J]. 马薇薇. 统计与决策. 2017(11)
[2]利用政府信息寻租的内部监督研究[J]. 焦旭,孙宇. 中国国情国力. 2017(02)
[3]坚持改革导向 强化保障能力 切实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引向深入[J]. 中国机关后勤. 2016(10)
[4]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J]. 王佃利,展振华. 行政论坛. 2016(05)
[5]西藏古代邮驿的发展与传播特点[J]. 王红丽,崔晨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1)
[6]清代库伦南北路驿站考述[J]. 乌兰巴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5(04)
[7]蒙元时期驿站建设的文化基础[J]. 雪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8]我国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J]. 阳飏. 档案. 2015(09)
[9]元代急递铺略述[J]. 胡晓旭. 阴山学刊. 2015(04)
[10]社会企业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与路径[J]. 李健,王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 王诗宗.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公务用车改革路径研究[D]. 赵书晗.内蒙古大学 2017
[2]清代南阳府邮驿研究[D]. 徐蒙蒙.郑州大学 2015
[3]明代辽东地区驿站研究[D]. 史曦禹.辽宁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4413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公务出行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治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及基本概念
2.1 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
2.1.1 新公共管理
2.1.2 治理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基本概念
2.2.1 互联网+
2.2.2 公务出行治理
第3章 公务出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设计思路
3.1.2 研究资料收集
3.1.3 访谈法样本选择
3.1.4 访谈内容分析
3.2 访谈资料分析
3.2.1 公务出行参与主体协调问题
3.2.2 公务出行效率问题
3.2.3 公务出行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
3.2.4 公务出行负外部性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建立“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
4.1 “互联网+”参与公务出行治理的必然性
4.1.1 “互联网+”是公务出行治理无法回避的大环境
4.1.2 “互联网+”与创新公务出行治理互相促进
4.1.3 “互联网+”与公务出行治理创新的理念相契合
4.2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
4.3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参与主体
4.4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层级架构
4.5 “互联网+”公务出行治理体系的治理机制
4.5.1 职级对等机制
4.5.2 监督机制
4.5.3 竞争机制
4.5.4 支付机制
4.6 小结
第5章 “互联网+”视角下的公务出行治理对策与建议
5.1 巩固和发展“互联网+”意识
5.2 推动形成“互联网+”主体互动新局面
5.3 深化“互联网+”竞争实践
5.4 提高“互联网+”监督水平
5.5 创新“互联网+”支付方式
5.6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对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 B 对社会企业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 C 对参与公务出行人员的访谈提纲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发投入与融资价格[J]. 马薇薇. 统计与决策. 2017(11)
[2]利用政府信息寻租的内部监督研究[J]. 焦旭,孙宇. 中国国情国力. 2017(02)
[3]坚持改革导向 强化保障能力 切实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引向深入[J]. 中国机关后勤. 2016(10)
[4]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J]. 王佃利,展振华. 行政论坛. 2016(05)
[5]西藏古代邮驿的发展与传播特点[J]. 王红丽,崔晨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1)
[6]清代库伦南北路驿站考述[J]. 乌兰巴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5(04)
[7]蒙元时期驿站建设的文化基础[J]. 雪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8]我国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J]. 阳飏. 档案. 2015(09)
[9]元代急递铺略述[J]. 胡晓旭. 阴山学刊. 2015(04)
[10]社会企业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与路径[J]. 李健,王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 王诗宗.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公务用车改革路径研究[D]. 赵书晗.内蒙古大学 2017
[2]清代南阳府邮驿研究[D]. 徐蒙蒙.郑州大学 2015
[3]明代辽东地区驿站研究[D]. 史曦禹.辽宁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1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