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完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08:2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基于传统行政区行政意识的地方政策已难以有效治理。鉴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跨区域性特点,需要区域内地方政府彼此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手段,运用于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区域地方政府合作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有必要通过相互间的政策协调来实现。区域地方政策一体化在区域公共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政策协调,有利于扫除地方行政区划障碍,促进区域内要素无障碍流动,改善区域地方政府间关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地方政策协调实践中,由于受行政分权、政府自利性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地方政府更倾向于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基于本地区的视角进行决策。这样,轻者会导致区域地方政府间政策不协调,重者会导致彼此间政策的恶性竞争,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恶化,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不但需要具有合作观念的政府的主导,同时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创设完善的制度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协调机制予以实现。本文融合运用公共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等理论,分析了区域地方政府在政策协调过程中出现的协调水平低、组织体系松散、法...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理论认识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区域地方政府
2.1.2 政策协调
2.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实现的基本条件
2.2.1 政策协调实施主体
2.2.2 政策协调制度环境
2.2.3 政策协调运行机制
2.3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积极效应
2.3.1 政治层面:利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改善
2.3.2 经济层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3.3 社会层面:便于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
第三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的问题、危害及成因
3.1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3.1.1 政策协调水平较低
3.1.2 政策协调组织体系松散
3.1.3 政策协调执行不到位
3.1.4 政策协调法律保障欠缺
3.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危害
3.2.1 区域资源配置扭曲
3.2.2 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
3.2.3 区域地方政府形象受损
3.2.4 域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3.3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成因
3.3.1 区域地方政府传统观念的制约
3.3.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信息不对称
3.3.3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的客观变化
3.3.4 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3.3.5 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难以考量
3.3.6 区域地方政府的利益难以协调
第四章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路径分析
4.1 基于政策协调实施主体层面
4.1.1 重塑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理念
4.1.2 建立权威性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
4.1.3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协调过程
4.2 基于政策协调制度环境层面
4.2.1 完善区域整体规划制度
4.2.2 改革创新区域财税体制
4.2.3 制定政策协调相关法律法规
4.2.4 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评价体系
4.2.5 创设政策协调发展基金制度
4.3 基于政策协调机制设计层面
4.3.1 完善区域政策信息共享机制
4.3.2 构建政策协调相应评估机制
4.3.3 构建政策协调损益补偿机制
4.3.4 构建政策协调监督约束机制
4.3.5 完善区域高层政策合议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J]. 王玉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珠三角一体化的政策法律冲突及其协调[J]. 石佑启,黄新波.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3]对我国公共政策协调研究的思考[J]. 高莉娟,刘春春.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4]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J]. 王玉明. 城市. 2011(03)
[5]武汉城市圈整合发展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J]. 别道学,张绍春. 长江论坛. 2011(01)
[6]“广佛肇经济圈”的“弱势”区域关怀研究[J]. 韩银娥. 探求. 2011(01)
[7]我国经济区域内地方立法间的博弈论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域为例[J]. 陈琛.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01)
[8]整体政府下的政策协同:理论与发达国家的当代实践[J]. 周志忍,蒋敏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9]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的再探讨[J]. 刘小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10]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J]. 刘习平,杨伟. 城市. 2009(12)
硕士论文
[1]跨区域地方政策协调机制研究[D]. 胡佳.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8345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理论认识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区域地方政府
2.1.2 政策协调
2.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实现的基本条件
2.2.1 政策协调实施主体
2.2.2 政策协调制度环境
2.2.3 政策协调运行机制
2.3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积极效应
2.3.1 政治层面:利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改善
2.3.2 经济层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3.3 社会层面:便于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
第三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的问题、危害及成因
3.1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3.1.1 政策协调水平较低
3.1.2 政策协调组织体系松散
3.1.3 政策协调执行不到位
3.1.4 政策协调法律保障欠缺
3.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危害
3.2.1 区域资源配置扭曲
3.2.2 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
3.2.3 区域地方政府形象受损
3.2.4 域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3.3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成因
3.3.1 区域地方政府传统观念的制约
3.3.2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信息不对称
3.3.3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的客观变化
3.3.4 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3.3.5 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难以考量
3.3.6 区域地方政府的利益难以协调
第四章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路径分析
4.1 基于政策协调实施主体层面
4.1.1 重塑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理念
4.1.2 建立权威性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
4.1.3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协调过程
4.2 基于政策协调制度环境层面
4.2.1 完善区域整体规划制度
4.2.2 改革创新区域财税体制
4.2.3 制定政策协调相关法律法规
4.2.4 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评价体系
4.2.5 创设政策协调发展基金制度
4.3 基于政策协调机制设计层面
4.3.1 完善区域政策信息共享机制
4.3.2 构建政策协调相应评估机制
4.3.3 构建政策协调损益补偿机制
4.3.4 构建政策协调监督约束机制
4.3.5 完善区域高层政策合议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J]. 王玉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珠三角一体化的政策法律冲突及其协调[J]. 石佑启,黄新波.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3]对我国公共政策协调研究的思考[J]. 高莉娟,刘春春.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4]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J]. 王玉明. 城市. 2011(03)
[5]武汉城市圈整合发展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J]. 别道学,张绍春. 长江论坛. 2011(01)
[6]“广佛肇经济圈”的“弱势”区域关怀研究[J]. 韩银娥. 探求. 2011(01)
[7]我国经济区域内地方立法间的博弈论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域为例[J]. 陈琛.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01)
[8]整体政府下的政策协同:理论与发达国家的当代实践[J]. 周志忍,蒋敏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9]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的再探讨[J]. 刘小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10]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J]. 刘习平,杨伟. 城市. 2009(12)
硕士论文
[1]跨区域地方政策协调机制研究[D]. 胡佳.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8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5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