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20:14
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公众越来越多的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的传播载体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兴起和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新方式,成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新渠道。同时,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形象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还处在一个转型阶段,政府由于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和现代服务方式,对网络的影响力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对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上更是显得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地方政府形象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力和公信力,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良好的地方政府形象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团结凝聚民众,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的开展公共管理活动,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绩效。因此,在网络舆情背景下探讨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新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地方政府形象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特征,分别对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下地方政府形象...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地方政府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其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地方政府形象概述
2.1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和特征
2.1.1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
2.1.2 地方政府形象的特征
2.2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意义
2.2.1 增强政府威信,推进地区稳定发展
2.2.2 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进步
2.2.3 更好的落实各项政策,提高行政效率
2.2.4 有利于发展地域文化,创造良好的施政环境
2.3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影响因素
2.3.1 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的媒体环境
2.3.2 地方政府官员自身的素质
2.3.3 地方政府的政府行为
第3章 网络舆情概述
3.1 网络舆情的涵义及其特点
3.1.1 网络舆情的涵义
3.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3.2 网络舆情的功能
3.2.1 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平台
3.2.2 影响政府决策的新方式
3.2.3 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新渠道
3.3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规律
3.3.1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
3.3.2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第4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4.1 网络舆情给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挑战
4.1.1 案例回放
4.1.2 案例分析
4.2 案例启示——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政务信息透明度低
4.2.2 网络媒体运用理念有待改进
4.2.3 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低
4.2.4 部分官员官僚主义作风尚存
4.3 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失当的原因探析
4.3.1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缺乏
4.3.2 现代公共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缺位
4.3.3 处理方法不科学
4.3.4 应对机制不健全
第5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策略探讨
5.1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5.1.1 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5.1.2 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
5.1.3 建立健全地方性的网络法律法规,以法制网
5.2 加强地方政府自身建设
5.2.1 培养地方政府体制内"意见领袖",争取网络话语权
5.2.2 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领导上网
5.2.3 加强地方官员应对网络舆情的培训
5.3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5.3.1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处理预案
5.3.2 建立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及时与网民沟通和交流
5.3.3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重视网络舆情的发展
5.4 加快电子政府形象建设
5.4.1 完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
5.4.2 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5.4.3 重视本地网络论坛(BBS)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建设[J]. 陈晨.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2]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 曹劲松. 新闻与写作. 2010(05)
[3]网络行政论坛——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J]. 黄军.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4]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J]. 曹劲松. 新闻与写作. 2009(12)
[5]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 温淑春.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5)
[6]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田群兰. 新闻知识. 2009(05)
[7]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 姜胜洪.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1)
[8]网络舆论的消极难控现状及其引导[J]. 郭明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5)
[9]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王立国,马莹.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10)
[10]试论网络民意在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J]. 刘剑. 法制与社会. 2007(08)
硕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形象建设探析[D]. 李真.黑龙江大学 2010
[2]电子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改善对策研究[D]. 彭皓园.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秦微琼.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论我国对外地方形象树立的媒介传播策略[D]. 廖志谋.广西大学 2008
[5]危机管理视角的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 程传超.兰州大学 2008
[6]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形象建设[D]. 龙云婧.天津师范大学 2008
[7]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探究[D]. 龚燕.四川师范大学 2008
[8]从传播学角度看地方政府形象塑造[D]. 孙海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923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地方政府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其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地方政府形象概述
2.1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和特征
2.1.1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
2.1.2 地方政府形象的特征
2.2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意义
2.2.1 增强政府威信,推进地区稳定发展
2.2.2 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进步
2.2.3 更好的落实各项政策,提高行政效率
2.2.4 有利于发展地域文化,创造良好的施政环境
2.3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影响因素
2.3.1 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的媒体环境
2.3.2 地方政府官员自身的素质
2.3.3 地方政府的政府行为
第3章 网络舆情概述
3.1 网络舆情的涵义及其特点
3.1.1 网络舆情的涵义
3.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3.2 网络舆情的功能
3.2.1 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平台
3.2.2 影响政府决策的新方式
3.2.3 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新渠道
3.3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规律
3.3.1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
3.3.2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第4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4.1 网络舆情给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挑战
4.1.1 案例回放
4.1.2 案例分析
4.2 案例启示——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政务信息透明度低
4.2.2 网络媒体运用理念有待改进
4.2.3 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低
4.2.4 部分官员官僚主义作风尚存
4.3 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失当的原因探析
4.3.1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缺乏
4.3.2 现代公共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缺位
4.3.3 处理方法不科学
4.3.4 应对机制不健全
第5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策略探讨
5.1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5.1.1 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5.1.2 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
5.1.3 建立健全地方性的网络法律法规,以法制网
5.2 加强地方政府自身建设
5.2.1 培养地方政府体制内"意见领袖",争取网络话语权
5.2.2 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领导上网
5.2.3 加强地方官员应对网络舆情的培训
5.3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5.3.1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处理预案
5.3.2 建立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及时与网民沟通和交流
5.3.3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重视网络舆情的发展
5.4 加快电子政府形象建设
5.4.1 完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
5.4.2 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5.4.3 重视本地网络论坛(BBS)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建设[J]. 陈晨.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2]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 曹劲松. 新闻与写作. 2010(05)
[3]网络行政论坛——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J]. 黄军.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4]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J]. 曹劲松. 新闻与写作. 2009(12)
[5]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 温淑春.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5)
[6]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田群兰. 新闻知识. 2009(05)
[7]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 姜胜洪.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1)
[8]网络舆论的消极难控现状及其引导[J]. 郭明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5)
[9]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王立国,马莹.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10)
[10]试论网络民意在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J]. 刘剑. 法制与社会. 2007(08)
硕士论文
[1]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形象建设探析[D]. 李真.黑龙江大学 2010
[2]电子政务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改善对策研究[D]. 彭皓园.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秦微琼.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论我国对外地方形象树立的媒介传播策略[D]. 廖志谋.广西大学 2008
[5]危机管理视角的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 程传超.兰州大学 2008
[6]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形象建设[D]. 龙云婧.天津师范大学 2008
[7]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探究[D]. 龚燕.四川师范大学 2008
[8]从传播学角度看地方政府形象塑造[D]. 孙海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9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5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