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管理范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05 17:32
未来社会是一个去中心化经由集体行动的逻辑建构起来的公共领域,将体现出公共交往空间不断扩展、对话交流与合作治理意识不断强化、网络式革命蓬勃兴起等新态势。与此同时,公共教育、社会保障、金融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时隐时现且未得到有效解决,各类突发事件渗透到人类活动各领域,引起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面对日益变幻的社会环境和日益棘手的公共问题,每个研究公共行政的人都应承担起发展前瞻性思考、批判性回应的能力,积极实现公共行政实践解决社会复杂问题进而提升人类普遍福祉的使命。本文以克服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行政范式在新型社会形态和公共问题下的功能性反常与危机为出发点,试图探寻一种新的适应性公共行政范式即公共价值管理范式,并对这一范式的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建构,以期能有效解决复杂适应性的公共问题并为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及政府治道的发展提供参考。公共价值管理范式不仅是社会环境变化和社会问题变迁的共同作用,它也是在各种行政理论的纷争与冲突之中发展起来的,本文首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要点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理解公共价值管理所蕴含的价值、精神和内容奠定基础。接着,对公共...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兴起
2.1 现代治理危机的爆发
2.2 社会变迁对公共行政的挑战
2.3 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演进
2.3.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
2.3.2 新公共行政理论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2.4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诞生
第三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八大要素探析
3.1 视创造公共价值为核心使命
3.1.1 公共价值
3.1.2 公共价值使命管理
3.2 “无预谋性”的公共行政理念
3.2.1 “预谋性”与“无预谋性”
3.2.2 稳定与成长的均衡
3.2.3 技术和人性的均衡
3.2.4 效率与公平的均衡
3.2.5 理性与直觉的均衡
3.3 重新审视政治和行政的关系
3.4 重视公众偏好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3.5 主张灵活开放的公共服务供给途径
3.5.1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
3.5.2 公共服务伦理途径
3.6 构建合作性的主体间关系
3.6.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3.6.2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3.6.3 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关系
3.6.4 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7 采取社会设计途径的公共行政过程
3.7.1 社会设计途径及其特征
3.7.2 作为社会设计的公共价值管理
3.8 发展复合式公共责任体系
3.8.1 复合式公共责任体系
3.8.2 公共责任失灵问题
第四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启蒙:公共价值启蒙
4.1 公共行政价值的启蒙
4.2 公共行政主体的启蒙
4.3 公共行政客体的启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作性公共管理:现状与前景[J]. 刘亚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试论公共价值革命——关于公共管理范式对21世纪财政理论发展影响的若干思考[J]. 李俊生,王斌.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06)
[3]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J]. 孙柏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4]论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实现[J]. 汪辉勇.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2)
[5]社会复合主体与城市治道变革——以杭州市为例[J]. 毛寿龙,李文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6]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管理范式的后现代转型[J]. 贾利军,李金生,李晏墅.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1)
[7]“公共价值管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范式[J]. 何艳玲. 政治学研究. 2009(06)
[8]国家治理模式构建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张慧君,景维民. 社会科学. 2009(10)
[9]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及其民主意蕴[J]. 尹文嘉. 学术论坛. 2009(10)
[10]公共价值管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J]. 尹文嘉. 领导科学. 2009(26)
硕士论文
[1]公共价值管理:公共管理的一种新视角[D]. 郭清.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9025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兴起
2.1 现代治理危机的爆发
2.2 社会变迁对公共行政的挑战
2.3 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演进
2.3.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
2.3.2 新公共行政理论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2.4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诞生
第三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八大要素探析
3.1 视创造公共价值为核心使命
3.1.1 公共价值
3.1.2 公共价值使命管理
3.2 “无预谋性”的公共行政理念
3.2.1 “预谋性”与“无预谋性”
3.2.2 稳定与成长的均衡
3.2.3 技术和人性的均衡
3.2.4 效率与公平的均衡
3.2.5 理性与直觉的均衡
3.3 重新审视政治和行政的关系
3.4 重视公众偏好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3.5 主张灵活开放的公共服务供给途径
3.5.1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
3.5.2 公共服务伦理途径
3.6 构建合作性的主体间关系
3.6.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3.6.2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3.6.3 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关系
3.6.4 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7 采取社会设计途径的公共行政过程
3.7.1 社会设计途径及其特征
3.7.2 作为社会设计的公共价值管理
3.8 发展复合式公共责任体系
3.8.1 复合式公共责任体系
3.8.2 公共责任失灵问题
第四章 公共价值管理范式的启蒙:公共价值启蒙
4.1 公共行政价值的启蒙
4.2 公共行政主体的启蒙
4.3 公共行政客体的启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作性公共管理:现状与前景[J]. 刘亚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试论公共价值革命——关于公共管理范式对21世纪财政理论发展影响的若干思考[J]. 李俊生,王斌.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06)
[3]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J]. 孙柏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4]论公共价值的生成与实现[J]. 汪辉勇.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2)
[5]社会复合主体与城市治道变革——以杭州市为例[J]. 毛寿龙,李文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6]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管理范式的后现代转型[J]. 贾利军,李金生,李晏墅.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1)
[7]“公共价值管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范式[J]. 何艳玲. 政治学研究. 2009(06)
[8]国家治理模式构建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张慧君,景维民. 社会科学. 2009(10)
[9]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及其民主意蕴[J]. 尹文嘉. 学术论坛. 2009(10)
[10]公共价值管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J]. 尹文嘉. 领导科学. 2009(26)
硕士论文
[1]公共价值管理:公共管理的一种新视角[D]. 郭清.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5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