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
发布时间:2021-01-10 00:10
本文剖析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伦理使命与伦理失灵的现象并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失灵成因进行了分析。为确保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实现弘扬非政府组织伦理精神的同时规避非政府组织伦理失灵的目的,必须完善其伦理建构,坚定其发展过程中的伦理精神。而完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其发展进程中的制度伦理的发展路径。从制度伦理层面,完善政府立法与规制,提升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制度环境,确保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完善组织监督机制,确保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完善组织自律机制,确保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志愿性。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1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1.1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1.2 非政府组织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第2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考量
2.1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勃兴
2.2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失灵
第3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考量
3.1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诉求
3.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失灵
3.3 中国非政府组织伦理失灵成因的制度剖析
第4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
4.1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主要目标
4.2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必要性
4.3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现实条件
4.4 建构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制度伦理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2005(04)
[2]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J]. 潘左华. 公共管理学报. 2005(01)
[3]社会资本、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J]. 马长山.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3)
[4]现阶段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研究[J]. 刘俊月,邓集文.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01)
[5]“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J]. 王文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6]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J]. 陈晓春,赵晋湘.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2)
[7]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 邓国胜. 中国行政管理. 2003(03)
[8]中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曾小龙. 党政干部论坛. 2003(01)
[9]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J]. 郭道晖. 法学研究. 2001(01)
[10]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陈庆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2967669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1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1.1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1.2 非政府组织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第2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考量
2.1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勃兴
2.2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失灵
第3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考量
3.1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诉求
3.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失灵
3.3 中国非政府组织伦理失灵成因的制度剖析
第4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建构
4.1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主要目标
4.2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必要性
4.3 完善非政府组织制度伦理保障的现实条件
4.4 建构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制度伦理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2005(04)
[2]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J]. 潘左华. 公共管理学报. 2005(01)
[3]社会资本、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J]. 马长山.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3)
[4]现阶段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研究[J]. 刘俊月,邓集文.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01)
[5]“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J]. 王文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6]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J]. 陈晓春,赵晋湘.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2)
[7]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J]. 邓国胜. 中国行政管理. 2003(03)
[8]中介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曾小龙. 党政干部论坛. 2003(01)
[9]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J]. 郭道晖. 法学研究. 2001(01)
[10]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陈庆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2967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6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