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政府再造
发布时间:2021-03-24 09:13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要,迎接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困难,提高政府效率以赢得公众的支持和拥护,纷纷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因此,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由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发展而来的政府再造理论为指导,目的是创建一个具有高度企业家精神的效率政府。从各国的政府再造实践来看,多数是由中央政府牵头并采取暴风骤雨的方式推进的。因而,西方政府再造运动体现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从重新设计流程着手、彻底变革、显著进步等特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再造必然会受到西方政府再造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也十分需要参考和借鉴其合理成分,使人类先进政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但因我国政府再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不同于西方国家,进行地方政府再造也必然要符合中国国情并体现中国特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使之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完成各项社会事业的全新理论。进行地方政府再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标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才能使地方...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学术意义
1.2.3 研究的实用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政府再造研究现状
2.1 国外“政府再造”理论研究综述
2.2 国内“政府再造”理论研究综述
3 中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必然性
3.1 地方政府再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3.2 地方政府再造是迎接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3.3 地方政府再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3.4 地方政府再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
3.5 地方政府再造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
4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再造
4.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2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再造的关系
4.2.1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4.2.2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4.2.3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最终目的
4.2.4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以“实现五个统筹”为衡量标准
5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地方政府和官员执政观念上的误区
5.2 地方政府职能、机构和管理机制上的弊端
5.3 地方性法律法规上的缺陷
5.4 地方政府诚信危机
5.5 地方政府职员素质上的差距
6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原则
6.1 地方政府再造原则的参照依据
6.1.1 国外政府再造的成功经验
6.1.2 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
6.2 地方政府再造的基本原则
6.2.1 以人为本、公众导向的原则
6.2.2 透明化原则
6.2.3 无缝隙原则
6.2.4 成本优化原则
6.2.5 业务集成原则
7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目标和根本途径
7.1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目标
7.1.1 现代责任政府
7.1.2 现代责任政府的涵义
7.1.3 现代责任政府的特征和标志
7.2 地方政府再造的根本途径
8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对策探讨
8.1 地方政府执政观念的再造—构建行政文明
8.1.1 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8.1.2 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观
8.1.3 树立市场竞争的效益观
8.1.4 树立公众至上的服务观
8.1.5 树立科学崇德的政绩观
8.1.6 树立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观
8.2 地方政府与行政环境关系的再造—使政府更具应变性
8.2.1 正确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
8.2.2 正确处理与下级政府及自身各部门的关系,进一步下放权力
8.2.3 正确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实行党政分开
8.2.4 正确处理与企业的关系,做到政企分开
8.2.5 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监督、规范并培育其发展
8.2.6 正确处理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还权于民于社会
8.3 地方政府内部体制再造—使政府更具活性化
8.3.1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全民与社会
8.3.2 精简机构和人员,达到灵活高效
8.3.3 改革人事制度,追求开拓进取
8.4 地方政府外部形象再造—保持清正廉洁
8.4.1 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 推进依法行政
8.4.2 扩大公民参与,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防腐保廉
8.4.3 加强诚信建设,逐步取信于民
8.5 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推行政务电子化
8.5.1 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8.5.2 电子政务: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目标
9 结束语
9.1 本文的结论
9.2 本文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关键在建设诚信政府[J]. 陈景云,王进敏. 学习与探索. 2006(05)
[2]从政府信息公开到透明政府[J]. 严荣.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3]论现代新型政府及实现的根本途径[J]. 周庆行,王洪增. 行政与法. 2006(02)
[4]浅议信息社会政府再造的新途径[J]. 夏葵媛.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5(03)
[5]构建和谐社会 再造政府职能[J]. 陈永昌. 北方经贸. 2005(06)
[6]中国政府改革目标的三层次定位[J]. 张尚仁. 学术研究. 2005(05)
[7]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我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J]. 王明春.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5(01)
[8]政府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陈永刚. 理论探索. 2005(02)
[9]我国政府再造面临的三大问题[J]. 洪海松.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01)
[10]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J]. 张秀兰,徐月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097466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学术意义
1.2.3 研究的实用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政府再造研究现状
2.1 国外“政府再造”理论研究综述
2.2 国内“政府再造”理论研究综述
3 中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必然性
3.1 地方政府再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3.2 地方政府再造是迎接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3.3 地方政府再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3.4 地方政府再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
3.5 地方政府再造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
4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再造
4.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2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再造的关系
4.2.1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4.2.2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4.2.3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最终目的
4.2.4 地方政府再造必须以“实现五个统筹”为衡量标准
5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地方政府和官员执政观念上的误区
5.2 地方政府职能、机构和管理机制上的弊端
5.3 地方性法律法规上的缺陷
5.4 地方政府诚信危机
5.5 地方政府职员素质上的差距
6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原则
6.1 地方政府再造原则的参照依据
6.1.1 国外政府再造的成功经验
6.1.2 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
6.2 地方政府再造的基本原则
6.2.1 以人为本、公众导向的原则
6.2.2 透明化原则
6.2.3 无缝隙原则
6.2.4 成本优化原则
6.2.5 业务集成原则
7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目标和根本途径
7.1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目标
7.1.1 现代责任政府
7.1.2 现代责任政府的涵义
7.1.3 现代责任政府的特征和标志
7.2 地方政府再造的根本途径
8 我国地方政府再造的对策探讨
8.1 地方政府执政观念的再造—构建行政文明
8.1.1 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8.1.2 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观
8.1.3 树立市场竞争的效益观
8.1.4 树立公众至上的服务观
8.1.5 树立科学崇德的政绩观
8.1.6 树立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观
8.2 地方政府与行政环境关系的再造—使政府更具应变性
8.2.1 正确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
8.2.2 正确处理与下级政府及自身各部门的关系,进一步下放权力
8.2.3 正确处理与执政党的关系,实行党政分开
8.2.4 正确处理与企业的关系,做到政企分开
8.2.5 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监督、规范并培育其发展
8.2.6 正确处理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还权于民于社会
8.3 地方政府内部体制再造—使政府更具活性化
8.3.1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全民与社会
8.3.2 精简机构和人员,达到灵活高效
8.3.3 改革人事制度,追求开拓进取
8.4 地方政府外部形象再造—保持清正廉洁
8.4.1 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 推进依法行政
8.4.2 扩大公民参与,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防腐保廉
8.4.3 加强诚信建设,逐步取信于民
8.5 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推行政务电子化
8.5.1 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8.5.2 电子政务:地方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目标
9 结束语
9.1 本文的结论
9.2 本文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关键在建设诚信政府[J]. 陈景云,王进敏. 学习与探索. 2006(05)
[2]从政府信息公开到透明政府[J]. 严荣.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3]论现代新型政府及实现的根本途径[J]. 周庆行,王洪增. 行政与法. 2006(02)
[4]浅议信息社会政府再造的新途径[J]. 夏葵媛.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5(03)
[5]构建和谐社会 再造政府职能[J]. 陈永昌. 北方经贸. 2005(06)
[6]中国政府改革目标的三层次定位[J]. 张尚仁. 学术研究. 2005(05)
[7]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我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J]. 王明春.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5(01)
[8]政府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陈永刚. 理论探索. 2005(02)
[9]我国政府再造面临的三大问题[J]. 洪海松.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01)
[10]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J]. 张秀兰,徐月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097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9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