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矿难的制度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0 05:24
  为找出矿难形成的原因和防范的措施,本文从公共管理、法律和行政监督、经济转型期的矿难三个角度,用制度性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矿难形成的公共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传统公共管理方式在采矿业管理上存在不足、政府官员考核和激励机制扭曲、责任机制不健全。这些缺陷表现为强势政府下的弱势治理、政绩考核只考核“显绩”、形成了GDP偏好、采矿业管理中各方的责任不明确等。监督上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尚处在“人治”向“法治”的转换过程,法制环境不完善、立法和执法未能协调好等。正因为法律监督不完善,对采矿业的监督仍然采用行政监督方法,但是行政监督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采矿业管理。公共管理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失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以矿难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要有效应对矿难就必须在采矿业管理上进行制度性创新,通过保证矿工的话语权、完善政府官员综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改善采矿业的公共管理体制来防范和减少矿难,制度创新可以使采矿业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监督制度上,必须实行依法治矿,发挥法律监督的稳定性、强制性、客观性等特点,使行政监督逐渐退出主导地位,并且在监督方式上要有所创新,例如实行独立第三方监督、变“自上...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专栏一 矿业数据摘录
    表格一 2005年8月1日至12月15日发生的死亡10人以上的矿难
上篇:矿难发生的制度性原因
    第1章 矿难发生的公共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1 强势政府下的弱势治理在采矿业管理中的不足
            1.1.1 传统行政的特点:强势政府下的弱势治理
            1.1.2 采矿业的特点
            1.1.3 强势政府下的弱势治理在采矿业管理中的不足
        1.2 矿难反映出政绩考评的结构性偏失
            1.2.1 GDP偏好
                专栏二 新伊索寓言:GDP的增长
            1.2.2 地方政绩和煤炭(矿产)经济结合下扭曲的矿业产业链
            1.2.3 政府官员扭曲的制度激励机制纵容了矿难
        1.3 政府不当作为和权力寻租对矿难的推波助澜
            1.3.1 公共管理在采矿业管理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1.3.2 政府官员“经济人”假设下的“理性”选择
        1.4 采矿业管理中的责任机制未能有效建立
            1.4.1 政府承担矿难的无限责任而个人的责任不明确
            1.4.2 矿工的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2章 监督制度在防范和减少矿难上的失效及原因分析
        2.1 立法逐步完善和执法不力反映法律监督失效
            2.1.1 立法逐步完善
            2.1.2 依法治矿遭遇各方阻力造成执法不力
            2.1.3 执法主体、客体对抗法律的几种表现
                专栏三 湖南桂阳非法煤矿数百人持砍刀围攻执法干部
        2.2 行政监督在防范和减少矿难上的制度失效
            2.2.1 监督主、客体模糊
            2.2.2 监督机制不健全
        2.3 部分政府官员、矿主、矿工在安全和矿难之间的博奕
            2.3.1 矿业企业的成本与矿难的关系
            2.3.2 法律经济范畴内政府官员、矿主、矿工对安全与矿难的博奕
                2.3.2.1 部分政府官员在政绩、法律、矿难中的博奕
                2.3.2.2 矿主在风险、成本与矿难间的博奕
                2.3.2.3 矿工在生存与矿难之间挣扎
    第3章 经济转型期的矿难特点及原因分析
        3.1 从不同角度对矿难的比较
            3.1.1 矿难的新特点
                表格二 国际油价变化情况
            3.1.2 矿难比较
                表格三 2001~2003 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比较
                表格四 2001~2003 年全国煤矿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10~29 人)比较
                图例一 2001~2003 年全国煤矿产量情况
            3.1.3 结论
        3.2 经济转型期采矿企业的安全性投入分析
            3.2.1 逐利本性使矿主减少安全性投入
            3.2.2 转型期其它利益主体对采矿企业的安全性投入
        3.3 经济发展模式对矿难的影响
            3.3.1 矿难是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3.3.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3.3.1.2 矿难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3.3.2 矿难反映出经济转型中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不和谐
下篇:应对矿难的制度创新
    第4章 采矿业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4.1 制度设计要保证弱势群体——矿工的话语权
            4.1.1 制度设计应该保证矿工的话语权
            4.1.2 要保证矿工的知情权、生命权、劳动权
            4.1.3 制度设计怎样保证矿工获得话语权
        4.2 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创新
            4.2.1 民生、民富、民本的综合考评机制
            4.2.2 民生、民富、民本的实现:“显绩”与“潜绩”均考核
                专栏四 湖州市的政府绩效考核之变
            4.2.3 绩效考核主体和考核方法变革
            4.2.4 安全(矿难)一票否决制
        4.3 政府监管方式在采矿业中的转变
            4.3.1 管理机构的由“多”到“少”,由“全”到“精”
            4.3.2 政府部门权力的制衡
            4.3.3 采矿业管理中政府服务“以矿工为本”
        4.4 明确界定责、权、利是防范和减少矿难的有效途径
            4.4.1 股份制企业的特点和启示
            4.4.2 采矿业管理中政府责任的确定
            4.4.3 建立采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制
                专栏五 试验中的风险抵押金制度
    第5章 采矿业管理中监督方式及其制度的创新
        5.1 他山之石——美国和澳大利亚依法治矿经验借鉴
            5.1.1 美国和澳大利亚依法治矿介绍
            5.1.2 对比找差距
                表格五 煤矿法律法规修订时的进步
        5.2 监督制度和方式的转变
            5.2.1 真正确立第三方独立监督机制
                表格六 国际透明度组织发布的腐败排行榜
            5.2.2 监督方式之变:由“自上而下”到“由下至上”的监督新方式
                5.2.2.1 “自上而下”监督的缺陷
                5.2.2.2 从“自上而下”到“由下至上”监督方式之变
                    专栏六 瓜农护瓜的故事
        5.3 依法治矿是有效防范和减少矿难的保证
            5.3.1 由“人治”向“法治”、“权大”到“法大”的采矿业管理
            5.3.2 依法治矿之路之一:依法提高矿难赔偿标准
            5.3.3 依法治矿之路之二:团体维权
    第6章 应对矿难的制度创新新思维
        6.1 从危机角度重新认识矿难
            6.1.1 危机与矿难
            6.1.2 从治理危机和公共管理危机角度重新认识矿难
        6.2 矿难防范、救治和处理制度化
            6.2.1 矿难防范、救治制度化: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6.2.2 矿难处理制度化:远离“政治运动式”的“问责风暴”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广西南丹“7 17”矿难
附录二: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矿难营救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矿难 拔起萝卜带出泥[J]. 余茂君.  劳动保护. 2005(11)
[2]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四)[J].   煤炭企业管理. 2005(10)
[3]三亿元就能“摆平”矿难?[J]. 张培元.  江淮法治. 2005(10)
[4]煤矿安全 根本在于体制(三)[J].   煤炭企业管理. 2005(09)
[5]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二)[J].   煤炭企业管理. 2005(08)
[6]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一)[J].   煤炭企业管理. 2005(07)
[7]采矿权负外部性内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J]. 康纪田.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
[8]安全生产培训解读[J]. 简军峰.  煤炭企业管理. 2005(06)
[9]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何在[J].   煤炭企业管理. 2005(06)
[10]解读矿难频发的深层原因及预防措施[J]. 沈小平.  政府法制. 2005(11)



本文编号:3333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33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