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10 12:47
  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整个社会的公共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社会关系结构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交换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社会需求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政治体系的改革相对迟缓,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特征当前仍比较明显;政治体系的制度容纳能力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还不太适应;政府过程的各环节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回应比较乏力。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政治体系与政府过程面临的结构性缺陷,对于这些结构性缺陷,只有通过政治体系和政府过程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根本的是实现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两大变量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过程方法是研究政府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本文研究政府过程的角度是制度与角色的互动,这是分析政府过程的一个新角度。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在重点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制度与角色互动场域与表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及其成因,最后指出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本文共包括七章内容...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对政府过程各阶段的研究
        (二) 对政府过程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角度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制度与角色: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重要变量
    一、政治系统论: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输入——输出系统论
        (二) 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二、政府过程中的制度及其功能
        (一) 制度主义的回归:政治科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
        (二) 作为政府过程环境一部分的制度及其功能
        (三) 作为政府过程输出的制度设计及其功能
    三、政府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功能
        (一) 角色理论: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
        (二) 作为决策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三) 作为执行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四) 作为监督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五) 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场域与表现
    一、政治输入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遵守
        (二) 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排斥
    二、政治转换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听证制度的形式化:以"逢听必涨"现象为例
        (二) 专家与思想库失灵:政府咨询项目"闭合循环"过程的局限
        (三) 地方政府政治转换过程中的地方保护
        (四) 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五) 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不平衡
    三、政治输出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利益相关方对制度的抵制
        (二)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保护
        (三) 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四) 决策中枢对制度执行力的强调与监督
    四、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反馈信息失真
        (二) 第三方评估主体与制度互动不足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分析
    一、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
        (一) 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
        (二) 损害政府的公共性
        (三) 削弱政府的权威性
        (四) 影响社会稳定
    二、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
        (一) 社会的安全阀
        (二) 达成政治共识
        (三) 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
        (四) 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成因分析
    一、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与人利益意识的觉醒
        (一) "经济人"假设:对人利益意识觉醒的理论抽象
        (二) "公共人"假设:对现代公共管理中政府人的定位
        (三) 政府人"公共人"特性的获得不是天然的
    二、政府角色错位:委托——代理机制的天然缺陷
        (一) 政府行动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二) 社会转型期政府越位、缺位并存
    三、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制度供求关系失衡
        (一) 社会公共需求快速扩张:中国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
        (二) 制度供求关系失衡:制度供大于求与供小于求并存
        (三) 制度供求失衡的根源:需求失灵与供给失灵并存
    四、社会组织发展:组织化权利主体在行动
        (一)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过程的重要力量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主体
第六章 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
    一、构建"社会基础秩序":制度优先与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
        (一) 社会基础秩序的内涵与要素
        (二) 良好的社会基础秩序:决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三) 制度优先: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二、增加政治机会:增强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透明度
        (一) 政治机会: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公共空间
        (二) 打通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前端环节
        (三) 借力信息技术,增强政治系统开放性与透明度
    三、培育公民社会: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类型
        (二) 积极发挥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功能
        (三) 充分认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两个主要环节
    四、加快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 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型政府的经验与不足
        (二) 政府转型的目标及其难题
        (三) 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推动服务型政府构建
        (四) 提升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与监督力
    五、促进理性生长:增强制度、角色互动的协调度与社会和谐度
        (一) 构筑政府信息传播的"双管道":克服政府信息失真
        (二) 由经济理性到政治理性:坚守公共领域的核心价值
        (三) 社会和谐度:政府政治理性生长的目标定位
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个案分析
    一、电动车新国标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决策主体对意见征求制度与公共听证制度的排斥
        (二) 诉求激增: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之争与利益表达
        (三) 互动的成果:暂缓执行
        (四) 小结
    二、"钓鱼执法"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一) 张晖、孙中界等的主动维权:政治参与主体在行动
        (二) "钓鱼执法"违法
        (三) 部门利益与群体寻租:助推"钓鱼执法"
        (四) "钓鱼执法"的危害
        (五) 终结"钓鱼执法"
        (六)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行政服务中心重塑的整体性路径——由“收发室”到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平台[J]. 周健,孟祥瑞.  天府新论. 2011(03)
[2]人际互动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冲突的消解——上海市24个社区调研的启示[J]. 周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论我国整体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与平台建设[J]. 周健.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4]协商机制嵌入社区公共治理的路径——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为例[J]. 周健.  党政论坛. 2010(11)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J]. 逄先知.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0(06)
[6]“经济人”假设的哲学思考[J]. 刘巧云.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6)
[7]环保部公布排污黑名单 部分国企成环保钉子户[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09)
[8]上海交通“钓鱼执法”实质分析[J]. 张伟,章友德.  唯实. 2010(03)
[9]遍地都是钉子户[J].   新财经. 2010(03)
[10]协作性公共管理: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J]. 秦长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 王科.吉林大学 2010
[2]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 徐越倩.浙江大学 2009
[3]“两会机制”研究[D]. 盛林.南开大学 2009
[4]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政府管制研究[D]. 徐云鹏.浙江大学 2009
[5]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量度、绩效与进路[D]. 傅广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政治动员与政策过程[D]. 孙远东.苏州大学 2008
[7]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 张启强.厦门大学 2007
[8]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D]. 罗依平.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偏离与回归[D]. 周健.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政府的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章羽.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3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3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