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的延续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22:31
公共政策是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工具,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从事公共活动过程中“看得见的手”。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以政府为核心主导力量的公共管理者如何适应其发展需求,建设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特点和意义的公共政策并使之全面有效地施行,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大课题。本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延续管理”理念,基于公共政策本质特性并结合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公共政策有机延续性建设概念和论点,以期从一个相对独特的角度来探究我国现代公共政策的建设。文章指出,所谓公共政策的延续,是指公共政策本身确保得到稳定而持续有效的执行,以及其对后继政策具有现实、持续而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就其外延而言,延续性公共政策至少包涵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本身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二是当前阶段已经或正在确保该公共政策有效落实和执行;三是该政策具有可延续性,作为上阶(前阶)政策,它理所当然成为下阶(后阶)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即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完善与延续。当然,文章所指的“延续”并非简单、片面而机械的连续和延伸,而应该是有机的,是在结合实际基础上的、经过有效完善后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承继行为。由此,推进公共政...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及其本质特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延续性的提出
第三节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必要性
二、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建设实践
第二节 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 公共政策的决策与制定层面
二、 公共政策本体层面
三、 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层面
四、 公共政策阶段延续层面
第二节 深层成因剖析
一、 现代管理意识和理念的缺失
二、 传统历史文化中“人治”思想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政策延续性建构的实践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中延续性管理的理念
一、 公共决策模式中的延续性理念
二、 公共管理与责任机制中的延续性理念
第二节 延续性政策问题的应对和借鉴
一、 法治化政府与社会公众法治理念
二、公务员职业化配置与规范化管理
三、 管理与责任机制
四、 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第四章 推进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
第一节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革新
一、 公共精神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灵魂
二、 诚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基石
三、 法治化公共政策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最高准则
第二节 推进延续性政策建设的方向与对策
一、 建立健全现代科学决策制度,建设现代公共决策体系
二、 提升公共政策本体质量,确保其稳健的制度活力
三、 加强公共人力资源建设,加大管理与执行监管力度
四、 建立健全政策及其运作效能评估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362980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及其本质特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延续性的提出
第三节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必要性
二、 推进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建设实践
第二节 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问题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 公共政策的决策与制定层面
二、 公共政策本体层面
三、 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层面
四、 公共政策阶段延续层面
第二节 深层成因剖析
一、 现代管理意识和理念的缺失
二、 传统历史文化中“人治”思想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政策延续性建构的实践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中延续性管理的理念
一、 公共决策模式中的延续性理念
二、 公共管理与责任机制中的延续性理念
第二节 延续性政策问题的应对和借鉴
一、 法治化政府与社会公众法治理念
二、公务员职业化配置与规范化管理
三、 管理与责任机制
四、 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第四章 推进我国公共政策延续性建设
第一节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革新
一、 公共精神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灵魂
二、 诚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基石
三、 法治化公共政策是公共政府与公共管理的最高准则
第二节 推进延续性政策建设的方向与对策
一、 建立健全现代科学决策制度,建设现代公共决策体系
二、 提升公共政策本体质量,确保其稳健的制度活力
三、 加强公共人力资源建设,加大管理与执行监管力度
四、 建立健全政策及其运作效能评估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362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6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