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新城区空间形态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5 11:10
快速的大规模建设活动推动着新城空间形态发生剧烈而复杂变化,通过对建设时序和速率动态变化分析,可以归纳出新城空间演变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用四期landsat4-5的TM影像和一期Landsat8的OLI影像,分为四个阶段,运用GIS、Space Syntax和GEOSOS等多种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构造空间分析模型,对南京市三大新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强度、方向和形态进行研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从定量与定性的角度,解释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演变的机理。建立Logistic-CA模型,预测空间形态演化趋势,提出促进城市结构合理生长的措施,优化城市用地布局。通过分析,得出南京新城区1994-2014年空间扩展迅速,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演变剧烈,外部形态方面,不仅存在规模上的差异,在拓展方向、拓展强度、拓展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区别;内部功能方面,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工业用地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仙林新城区用地结构趋向合理均衡,浦口新城区和东山新城区城市职能结构向不均衡方向发展。影响新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城区城市扩展与内涵提升并重
1.1.2 新城区具有复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
1.1.3 新城区成为扩展的主要空间
1.1.4 新城区成为城市新空间的载体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解析
1.3.1 新城区
1.3.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1.3.3 新城区空间形态演变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3 小结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数据来源
第二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演变特征
2.1 新城区空间拓展与外部形态特征
2.1.1 扩展速度与强度分析
2.1.2 扩展方向分析
2.1.3 扩展形态分析
2.2 城市用地变化与功能空间演替
2.2.1 分类用地演变特征分析
2.2.2 均衡度分析
2.2.3 更替度分析
2.2.4 动态度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演变机制
3.1 宏观政策分析
3.2 社会经济分析
3.3 微观区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拓展模拟及优化
4.1 新城区空间拓展模拟
4.1.1 选取主体变量因子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验证
4.1.4 模拟
4.2 新城区空间优化对策
4.2.1 轨道交通导向发展
4.2.2 精明增长,集中建设城市功能地区
4.2.3 城市修补与外延扩张协调发展
4.2.4 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建设具有城市功能的景观开敞空间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10230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城区城市扩展与内涵提升并重
1.1.2 新城区具有复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
1.1.3 新城区成为扩展的主要空间
1.1.4 新城区成为城市新空间的载体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解析
1.3.1 新城区
1.3.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1.3.3 新城区空间形态演变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3 小结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数据来源
第二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演变特征
2.1 新城区空间拓展与外部形态特征
2.1.1 扩展速度与强度分析
2.1.2 扩展方向分析
2.1.3 扩展形态分析
2.2 城市用地变化与功能空间演替
2.2.1 分类用地演变特征分析
2.2.2 均衡度分析
2.2.3 更替度分析
2.2.4 动态度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演变机制
3.1 宏观政策分析
3.2 社会经济分析
3.3 微观区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市新城区空间拓展模拟及优化
4.1 新城区空间拓展模拟
4.1.1 选取主体变量因子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验证
4.1.4 模拟
4.2 新城区空间优化对策
4.2.1 轨道交通导向发展
4.2.2 精明增长,集中建设城市功能地区
4.2.3 城市修补与外延扩张协调发展
4.2.4 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建设具有城市功能的景观开敞空间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10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91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