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光盘行动的经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4-08-12 20:31

  2013年1月16日,一位叫徐侠客的新闻工作者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网民纷纷响应,摄取照片,收集资料,迅速撰写出有关餐桌浪费的内参。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就内参作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201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光盘行动”一推出,各大主流媒体迅速跟进,以各种形式配合宣传,该曝光的曝光,该表彰的表彰,一夜之间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据悉,国家部委公务餐桌率先简约,社会各界团拜、年终聚餐的饭菜数量也大为减少。很快,网络世界也跟着凑趣,不断有热帖教人在饭店就餐如何点菜、点多少为恰到好处等等。

  笔者欣喜之余,产生一些忧虑:光盘行为能持续多久

  如何从根本上杜绝餐桌浪费

  餐桌浪费的经济学原因“光盘行动”的道德性、正义性,乃至科学性均毋庸置疑。然而,笔者认为,把减少餐桌浪费行为依赖于党和政府的号召,依赖于媒体的监督,或者束之于道德,乃至上升为文明习惯来倡导,或者凭国人的思想觉悟来遏制,凡此种种,虽然有效,但也有限。要让“光盘行动”持续下去,就要找到餐桌浪费的症结所在。有人认为,是国人好面子的文化心理导致了浪费现象的出现。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的确,无论公务招待还是私人宴请,点菜上酒时,主人总是希望宽备窄用;如果客人们将饭菜吃得盘光碗净,主人则觉得没面子,或许会被人看作小气。但是,笔者以为,仅仅把餐桌浪费的原因归结于文化心理未免偏颇。须知,中国人固然好面子,但是,亦有珍惜粮食、不能暴殄天物的文化传统。古代私塾课本《朱子治家格言》则教小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唐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主人请客,为了脸面,点菜丰盛些是有的,但绝不可能出现动辄满桌酒肉、稍动筷箸就被撤下的现象。据《健康时报》2013年1月14日刊登的文章称,“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年产生量不低于6000万吨。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相当于倒掉了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不仅如此,即或举家过日子,餐桌上的剩饭馒头随手丢弃,吃不完的饭菜当作垃圾倒掉的现象亦相当惊人。文中还透露:“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由此看来,餐桌浪费现象不仅来自于饭店宴请,家庭餐桌也存在餐桌浪费,即便是学生餐厅,浪费亦十分惊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餐桌浪费如此之惊人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农副产品价格过低;二是制度缺陷。先说农产品定价不合理,特别是食品定价过低。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浪费和短缺都是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的极端情况下的产物。浪费,其实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原因是价格低于均衡水平,从而造成资源不能高效利用。也就是说,价格,作为市场发挥机制的核心被扭曲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人为地压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笔耕论文,致使价格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餐桌浪费的经济根源是饭菜价格太便宜,人们不珍惜。或者可以这样认为,人们浪费的不是自己挣来的,而是农民辛苦所得;由于农副产品价格太低,农民劳动不被人重视。其实,农副产品价格过低,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有压低农副产品价格的因素;改革开放以后,农副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农民的劳动价值有所上升,但是,与其他产品相比,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是最小的;与其他阶层的劳动相比,农民的耕作劳动所得仍然是最低的。经过3O多年的发展,大家从吃上白面馒头、吃上肉,到吃饱了、吃好了,连富贵病都成难题了,猛然发现食物浪费居然如此惊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城里人收入高了,可是,这收入的一部分是农民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呢?你吃的一碗米饭本该值十块钱,现在只需要掏一块钱。所以,你吃一碗、扔一碗也不觉得可惜。发达国家食品价格都比较高,原因是它就值那么高,所以,少有餐桌浪费现象。

  运用经济学原理还能解释出造成餐桌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浪费的物质产权缺失。尤其是公款吃喝,常常点得多、吃得贵、吃得排场而造成浪费。公款招待时,为什么招待方点菜时专点高档菜,要酒时只要品牌酒,因为花的钱不是自己的,甚至这些钱只能化作招待费,你吃还是不吃,钱必须用来招待,否则就是违犯财务制度。相反,一对小夫妻到餐馆点菜,一般都要精打细算,即使吃不完往往还会打包,因为钱是自己的,从餐桌上省出来的钱可以另作他用。这就是产权的问题。产权一旦确定,这钱是我的,那么,就以花得少而吃得舒服为目标。如果钱是公共的,换句话说,不知道是谁的,反正不是我的,省下来也不能发到我手里,那就以吃得越贵越好为出发点。还有一点,就是资源的用途。在公共财政、资源管控的条件下,资源用途越是单一,资源利用率就越低下。虽然资源有多种用途,但体制规定用处只此一种,那么资源浪费就严重。比如预算规定这笔资金只能用于招待,买电脑和耗材不行,差旅交通不行,发工资福利更不行,那么不吃,这钱就花不出去;为了完成把钱花出去这项任务,那就算吃一半扔一半也要花掉这项经费。如此,焉有不浪费之理?

  2.根除餐桌浪费的经济学办法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凡欲根除多数人的浪费行为,规范的制度之治,解决问题的成本和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均要优于其他措施和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舌尖上的浪费”之根源,告诉国人尤其是管理阶层,要想彻底杜绝餐桌浪费,首先要逐步放开农副产品价格,还利于农民。这个问题在我国极其容易解决,因为农副产品的定价权在政府;如果对农副产品调价的幅度和频率像调燃油价格一样,那么,就不愁农副产品价格不合理了。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在科学制定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的同时,要注意平抑其他物价,乃至平抑国家单位人员的工资。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国家资本积累,有一大部分是靠“剪刀差”形成的,或者说是靠挤兑农民的利益得来的;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仍然没有足额得到合理的利益。所以,笔者断言,在我国,无论是在政策行为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剪刀差”的惯性一定要  遏制住。否则,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之后,不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反而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主体作用。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有人以粮食价格涨了、劳动成本提高了为理由,使其他物价和工资跟风甚至加倍上涨。到头来,不仅不能杜绝餐桌浪费,反而把农民害得更惨。这样调控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老大难问题—— 农民增收难问题,也是城乡居民收入悬殊过大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暂不予论述。

  其次,运用改革的手段,弥补制度缺陷。尤其是要加强公共财政的管控,使公共财产权真正属于公共。譬如,严控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其实,招待行为本身也是物质短缺时期的产物。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低,以丰盛的饭菜招待上级领导或远道来的客人,以示盛情和尊重。新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再用丰盛的饭菜来盛情招待,早已成为宾客的负担。所以,要对国家行政事业以及国企等单位的接待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一是减少接待费的总量,二是严格审批程序,三是加大公开与监督力度。甚至也可以在改革工资的过程中,把必要的招待费和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及个人工资捆绑在一起,实行经费包干。规定招待费超支那一部分由本人支付,另一方面节约可以归己,以此提高控制餐桌浪费的关切度和内动力。与此同时,建立严格的公款消费审计制度。

  其三,立法部门要尽快起草包括反对餐桌浪费在内的《反浪费法》。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有明确要求;我国历届领导人都有论述,最具权威的要数毛泽东同志“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论断。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只有立法,才能真正步入包括餐桌文明在内的现代文明社会。当然,要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各级党和政府人员的号召与表率作用,舆论宣传、公共监督、道德教育、文化建设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总之,笔者认为,餐桌浪费是惊人的,但我们相信是完全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的。运用经济学原理,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运用法治,既可以减少餐桌浪费,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又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净化社会环境,更有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

 



本文编号:4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4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