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两党教育政策比较研究(1979-2015)
发布时间:2017-08-20 12:06
本文关键词:英国两党教育政策比较研究(1979-2015)
【摘要】:英国是以保守党和工党为主的两党制国家。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保守党信奉的是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在教育领域后撤,鼓励市场对教育的供给发挥积极作用,并且认为市场可以给予人们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传统的工党信奉的是社会民主主义,主张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以弥补市场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以达到教育上的结果公平。英国的教育政策的发展与政党的主张密不可分,它不仅是政党竞选、执政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和群众的满意程度也影响着英国政党在选举中筹码的多少。因此,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1979年到2015年两党教育政策的梳理,探讨英国两党交替执政对教育政策变迁的影响作用,分析英国教育政策在政党变迁中是越来越具有中立性还是越来越带有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选择1979年以后的教育政策的原因是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的教育政策与此前的教育政策之间有较大的断层,并且奠定了此后英国政党教育政策的基础。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政党的竞选纲领和执政党所发布的绿皮书和白皮书等政府文件作为研究教育政策的一手材料,对两党教育政策内容的梳理也基本上是基于这些政府材料。另外,本文还选取了与英国教育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材料,为笔者的观点提供支持和证据。另外作者还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较了两党教育政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1979年以撒切尔为代表的保守党上台后,在教育政策上对老工党时期的综合学校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教育准市场化,开放招生,赋予家长们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在对学校实行新公共管理式的管理模式,设定统一的国家课程和考核,定期公布学校表现的情况。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都是提高英国备受争议的教育水平。但这些教育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来自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学生,富裕家庭的学生和弱势家庭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不断拉大。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所推行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保守党政策的延续和深化,尤其是在推行高压式的学校考核和深化学校多样性这两个方面。但新工党在以教育水平为政策核心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教育公平的考量,希望通过建立教育行动区和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来提高弱势地区学校的教育水平。这种尝试试图通过合作来缓解市场竞争对弱势群体的冲击,但由于市场竞争与合作本身矛盾性,这种尝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2010年卡梅伦领导额联合政府上台后提出建立教育领域的“大社会”,促使包括家长和社区团体在内的更多利益方参与到教育的供给中,为教育市场提供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卡梅伦的举措模糊了教育这项公共服务中国家、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之间的界限,国家在教育中角色更加被弱化。这是对撒切尔教育私营化政策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对两党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英国的政党色彩在教育政策中越来越淡化。教育政策的发展呈现出右倾的趋同态势,也就是两党在教育政策上达到了以教育私营化为基础的共识。1979年以后,教育政策的变化波动不大,发展较为稳定,这种趋势可能会在未来维持一段时间。尽管英国整体的教育水准有所提高,但来自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业差距不断拉大仍然是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英国教育政策 政党政治 保守党 新工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6.1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导言9-16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4
- 1. 关于英国右翼教育政策的研究10-12
- 2. 关于英国左翼教育政策的研究12-13
- 3. 英国政党政治与教育政策关系的研究13-14
- 三、研究方法14
- 四、论文框架14-16
- 第一章:撒切尔政府的教育政策16-22
- 一、撒切尔政府与新右派16-17
- 二、撒切尔政府的教育政策17-19
- 三、撒切尔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19-22
- 第二章:新工党的教育政策22-28
- 一、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投资型国家”22-23
- 二、新工党的教育政策23-25
- 三、新工党教育政策的影响25-28
- 第三章:联合政府的教育政策28-31
- 一、卡梅伦与“大社会”28-29
- 二、联合政府的教育政策29-31
- 第四章:从撒切尔到卡梅伦时期英国教育政策变迁特征31-37
- 一、两党教育政策的连贯性与不同点31-34
- 1. 学校多样性31-32
- 2. 目标设定和考核制度32-33
- 3. 市场竞争机制33-34
- 二、从竞争到共识34-36
- 1. 保守党对老工党教育政策的挑战34-35
- 2. 两党基于保守党政策的共识35-36
- 三、未来的展望36-37
-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5
本文编号:706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70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