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动,社会格局和利益分配结构也在进行着不断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导致社会矛盾的增多,社会建设特别是作为最基层公共部门的社区建设,已日益成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由于当前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部分尚不完善,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当前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人员素质偏低、工资待遇偏低、职业认同度偏低、人员稳定性偏低的“四低”状态,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D街道社区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把握社区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从职能定位、政策待遇、队伍素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找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可行性举措。本文认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应从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入手,通过严格准入门槛、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推进“选聘分离”、“居站分离”和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等方式,促进社区工作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在队伍稳定性上,要大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拓宽晋升渠道,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从组织角度加强关心关爱,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自我认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引入社会资源,一方面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投资力度,充实社会建设与管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渐进式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探索网格化、扁平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 队伍建设 北京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5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4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4-15
- 1.2.3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评述15
- 1.3 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分析17-24
- 2.1 社区17
- 2.2 社区工作17-19
- 2.3 社区工作者19-20
- 2.4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理论20-22
- 2.4.1 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21
- 2.4.2 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1-22
- 2.5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22-24
- 2.5.1 基本情况22
- 2.5.2 主要特点22-24
- 第3章 北京市西城区D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24-29
- 3.1 调查对象总体情况24
- 3.2 问卷调查的情况24-27
- 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25
- 3.2.2 满意度总体情况及分析25-26
- 3.2.3 信度检验26-27
- 3.3 调查结果分析27-29
- 3.3.1 社区工作者自认经济待遇偏低27
- 3.3.2 社区工作者政治地位略低27
- 3.3.3 社区工作者办公环境仍有待改善27
- 3.3.4 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不均衡27-29
- 第4章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9-34
- 4.1 社区工作者职能不清,,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较低29-31
- 4.1.1 社区工作者准入门槛较低29
- 4.1.2 社区工作者社会认同度不高29-30
- 4.1.3 社区工作行政化色彩较重,工作任务繁重30
- 4.1.4 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足,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较为缺失30-31
- 4.1.5 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明显缺乏31
- 4.2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到位31-32
- 4.2.1 社区工作者普遍待遇偏低31
- 4.2.2 社区专职工作者缺少上升空间31-32
- 4.2.3 社区工作者流失问题较为严重32
- 4.3 外部环境问题32-33
- 4.4 系统性问题33-34
- 第5章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34-44
- 5.1 推进社区工作者向职业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34-38
- 5.1.1 严格社区工作准入门槛35
- 5.1.2 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35-36
- 5.1.3 进一步推进“选聘分离”、“居站分离”36-37
- 5.1.4 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岗位37
- 5.1.5 加大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37-38
- 5.2 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38-40
- 5.2.1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38-39
- 5.2.2 拓宽社区工作者的晋升渠道39
- 5.2.3 改善社区工作的软硬件环境39-40
- 5.2.4 加强考核管理和关心爱护40
- 5.3 整合外部资源促进社区工作多元化发展40-42
- 5.3.1 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41
- 5.3.2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41
- 5.3.3 严格社会组织管理41-42
- 5.4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42-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磊,丁建定;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初探[J];青年探索;2005年03期
2 陈清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调查——对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 魏永娟;;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认同感的培养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春霞;;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龚晓洁;丛晓峰;;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探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仲宁宁;;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王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初探[J];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03期
8 吴鹏森;王慧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问题分析——以上海S高校为例[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3年06期
9 陈微;浅议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许莉娅;专业形象的定位与塑造——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策略性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雪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2 黄耀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的老年人机构照顾[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贾冰;孔凡飞;;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问题探讨——从中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兼容性视角[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4 张弘;;西部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矫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童敏;;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的基本角色[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萍萍;;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工作实务教育——浅谈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耀明;;外展社会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实践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动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浅谈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仁宣;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终身学习的网上家园[N];中国社会报;2012年
2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詹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落户广工[N];广东科技报;2013年
3 姜秋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吉林日报;2014年
4 潘宇;社会工作专业 教材能否紧跟发展步伐?[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沫;我省大学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N];太原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子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基地成立[N];鞍山日报 ;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希;要将城乡社区作为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阵地[N];中国社会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苏天真 通讯员 李登奇;安徽省出台“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N];中国社会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娟;湖北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朋杰;中国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海艳;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4 孙文婷;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王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尹骏怡;优势视角下社工专业学生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马波;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与本土文化的契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文宇;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9 彭宁;以服务项目为依托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伦理困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吴昊;社会工作专业在期刊论文中的文本呈现—一项计算机辅助的内容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78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78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