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治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平潭综合实验区治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摘要】: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条件下的国家政策,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基础条件的局限,定位于由单一"管理"转向两岸"共同治理"全新范式的先行先试区的平潭,在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法律制度建设、行政体制管理、公民社会培育等诸多迫切需要厘清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存在的上述制约治理格局形成的因素,并参考借鉴域外治理案例,提出下一步平潭综合实验区应从两岸"共同治理"这一主旨出发,加快解决法律机制保障问题,调适行政管理体制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而进行良好和有效治理,构建和谐美好的两岸共同家园。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治理 治理机制 平潭综合实验区
【基金】: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委托项目)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的形势条件下,为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作出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本质定位出发,其开放开发最大的特点是要实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探索“五个共同”的开放开发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清贤;;献策“两岸人民共同家园”建设——2012年海峡法学论坛有关平潭建设子议题研讨综述[J];海峡法学;2012年03期
2 丘昌泰;薛宇航;;台湾的第三部门与小区治理的创新:以六星计划为例[J];开放时代;2007年05期
3 陈瑞莲;杨爱平;;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刘国深;;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J];台湾研究集刊;2009年04期
5 孙柏瑛;李卓青;;政策网络治理:公共治理的新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5期
6 陈振明;李德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正;;两岸地方政府跨域共治机制浅析[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2 廖中武;;当前两岸政治困局的理论阐释——从“球体国家理论”的基本内涵说起[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成正;;两岸政治定位与“一中三宪”[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成正;;和平发展背景下“反独促统”新思维[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潘松挺;金桂生;李孝将;;政策网络的结构与治理:以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6 马学广;;大都市边缘区制度性生态空间的多元治理——政策网络的视角[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7 汪建昌;;构建区域行政协议运行的有效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8 刘能;;先行先试权探析[J];福建法学;2010年01期
9 何秋燕;;治理视角下的政策网络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9期
10 朱春奎;沈萍;;行动者、资源与行动策略:怒江水电开发的政策网络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桂生;张霁星;;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体制评估:一个制度分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薛刚凌;;中央地方间程序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骏;政府外部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赵锐;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宋德星;中国内河航运网络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郭春甫;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警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朱海伦;转型期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伟忠;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书明;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昝国江;我国城镇化泡沫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周望;中国“政策试点”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琴;政策网络视阈下的政府执行力提升机制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扬波;我国民办高校外部治理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殷文洁;网络化治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适应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吴静;互联网信息影响力形成过程中政府角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星;婺源回皖运动的政策网络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沈萍;行动者、资源与行动策略[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燕翎;我国海岸带管理中的政策网络治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刘荷;我国省级地方政府角色冲突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牧;网络化治理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星亮;网络化治理主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寿义;;天津滨海新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J];城市;2006年03期
2 马[F;两岸关系中的东南亚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2年03期
3 夏书章;公共管理的旧貌新颜和发展趋势——公共管理面面观[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4 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5 陈瑞莲,张紧跟;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杨爱平,陈瑞莲;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一种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7 郝寿义;高进田;;试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J];开放导报;2006年02期
8 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3年04期
9 陈瑞莲;谢宝剑;;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主要区域政策[J];政治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刘国深;两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J];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爱平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军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建华;;西方治理理论存在的内在缺陷[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钱海梅;;关于多元治理主体责任界限模糊性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年06期
3 刘良;;公共治理的空间结构及其转变——基于转型社会中公共权力行动边界的分析[J];理论探索;2009年05期
4 陈颢;;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江涛;袁青峰;;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冲突[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王先锋;;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区域公共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07期
7 贾西津;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结构变革的战略思考[J];社会;2004年04期
8 徐铜柱;危机处理能力——行政领导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谢岳;葛阳;;市场化、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10 朱和磊;;和谐社会下公共治理的展望[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生态文明与公共治理[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继力;;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和谐社会[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小平;宗文龙;;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综述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勇;徐晓林;;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海龙;;走向一种“合同制”的公共治理模式——合同型政府的兴起、主题及意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永安;;虚拟政府及其治理机制建构——兼论政府核心能力的整合与提升[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健彪;曾正滋;;公共治理的新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背景——兼论公共治理的中国意义[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戴歌新;李虹;;中国“后转型期”政府治理机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10 韩志明;;公共治理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高剑;公共治理如何拥抱市民需求?[N];东莞日报;2009年
2 佛山日报记者 管俊;内调结构外放权限走出公共治理新路[N];佛山日报;2011年
3 卢汉龙;积极发挥民间组织治理功能推进社会公共治理[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季晓莉;用居民满意度衡量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高剑;政府绩效评价须向公众开放[N];东莞日报;2008年
6 汪玉凯;公共治理的和谐与电子政务建设[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季晓莉;周业安:公共治理30年得失谈[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汪玉凯;公共治理的和谐与电子政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9 石敬涛;迷失在奖与罚之间的秩序与文明[N];工人日报;2010年
10 项文卫 天津市审计局副局长;对构建“小金库”长效治理机制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N];中国审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伶;公共治理范式下的地方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君;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叶金珠;网络突发事件蔓延及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马敬仁;政府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朝晖;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谢新松;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张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莉莉;网络治理的特征与机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彭轶;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李玉秀;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善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繁荣;区域海洋管理中地方政府间关系模式构建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5 时影;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多元协作治理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文;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公共治理改革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8 邓贵川;我国环保运动的公共治理参与:模式与发展[D];南京大学;2012年
9 李琴;公共治理的双轨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齐玉姣;公共治理中的公共理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2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87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