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于全民治安和分类治理的广东省深圳市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22 14:35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人、财、物大流动,社会处于矛盾、问题易发处各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剧增,犯罪方法多样化、智能化,社会控制难度加大,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我国治安现状的严峻形势下,单一性的治安服务提供模式也难以满足公民多样化的治安需求,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现实需求下,打破公安机关垄断供给治安服务的局面,将契约型治理机制引入治安服务供给过程为显著特征的治安承包孕育而生。如何应对这种治安环境下公众对城市治安服务的安全需求,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一项值得深思的现实课题。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将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从治安防控体系的一般理论概述出发,对现在的社会治安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作者本人长期从事公安刑侦工作,以Z市公安局全面开展“全民治安”工作背景下突显的案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因、发展的趋势,公安系统在打击犯罪、惩治罪犯中面临的困难,进而探讨如何在已建的治安防控体系下如何以开展“全民治安”工作来全面提升打击犯罪的能力,充分发挥公安系统的职能作用。本文包括引言和三个部分,其内容如下:引言对城市治安防控这一选题的背景、相关研究理论、意义、写作框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一部分,对城市治安防控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并详细的论述了城市治安防控体系以及运行机制,以此学理为依据,可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以G省Z市的治安防控工作为个案,从其机构设置与警力配备的现状,近些年来Z市治安状况分析,其中分别以三个个案作为切入点实证分析Z市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诱因与特征。第三部分,针对Z市治安防控工作中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实行“全民治安”战略与合理配置警力;网格化管理等整体治理。切实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惩治地缘性犯罪等精细化分类治理的举措。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论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新观点:第一,突出整体治理。包括:“全民治安”战略与合理配置警力;网格化管理。第二,精细化分类治理。包括:切实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惩治地缘性犯罪。 


第1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与模式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是防控体系建设追求的核心目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模式是防控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和运行机制,两者是防控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1.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防控体系在打击现行犯罪和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功能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预测功能,即通过违法犯罪表现出来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治安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趋势进行评估和判断,帮助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制定出有效控制今后治安走势的对策和措施;二是防范功能,是指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利用多种措施及时发现、制止、控制违法犯罪的苗头和影响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控制功能,是凭借治安形势信息为依据,运用多种措施对危害社会治安行为和事件进行调节制约,以帮助社会治安防控主体对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治安行为和事件实施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四是处置功能,即意味着社会治安防控主体要善于处置已发生的违法犯罪以及各种治安问题;五是管理功能。作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力军,公安机关在防范违法犯罪方面担负着主导作用;六是矫治功能,是针对那些对社会有一定潜在危险但犯罪恶性较低、可塑性较强且有教育改造可能的犯罪人进行思想、心理、生理、行为等一系列矫正、医治和治疗,以促使其重新回归社会;七是规制功能,就是通过正确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来规制整个社会秩序使其趋于和谐稳定。

 

1.2   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模式

(1)  “三三式”模式:2007年华东政法大学金其高教授根据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共由三个“三”组成,第一个“三”是指防控系统的主体系统,即是由党组织和国家政权进行地域防控,由公安司法机关、职能机构、社团单位进行职能防控,由公民个人进行个体防控。第二个“三”是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措施系统,即积极防范、行政管理、刑事处置。第三个“三”是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客体系统,是指社会问题发生之前、之中、之后三个阶段。

(2)  三个基本模式: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不同分为特大城市的北京模式、中等城市的昆明模式和小型城市的廊坊模式。北京模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有软硬件一流的指挥中心、覆盖社会面的巡逻网络、快速反应网络和对重点区域的掌握控制。昆明模式是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分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五个层次,包括第一层的指挥系统,第二层的指挥中心和第三层的指挥系统和指挥中心下的五个功能系统等。廊坊模式是按照社会治安管理的内容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分为八大简单易操作的系统。

(3)  “一元化和二元化模式”:一元化和二元化模式以城乡差异为标准。二元化模式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别构建自己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市体系包括:指挥系统和报警中心;快速反应机制;社会面巡逻网;社区警务;犯罪防控体系;信息预警机制。农村体系包括:乡镇级联防、村里群防、农户自防三级联防;治安检查站;普法教育“四到家”,即法律条文传到家,学法用法查到家,守法责任定到家,法律服务送到家。一元化模式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纳入一个防控体系中,有统一的指挥系统、报警中心和信息预警机制,各级防控主体各负其责,以预防为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城乡联防,共同构建覆盖城乡的防控体系。

 

第2章广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状分析

 

2.1   成绩与突破

2010 年以来,广州公安机关抓住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契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城市地理治安热点为支点,以“人、地、事、物”等治安要素为对象,结合治安视频、缉查布控、管控系统等作战子系统,布建起结构合理、反应灵敏、协同动作的社会面治安动态打防控网络,集打击现行、巡逻防范、治安管理、人口控制、卡口截查、社会服务等警务功能于一体。这种信息引导、多线扩展、多层叠加的防控网,从三个方面扩展治安防护空间,细化治安防护内容,提升治安服务品级,成为广州过滤现实治安危害依重的安全屏障。

(1)  布建层次递进、快速响应、机动灵活的城市治安巡查防控网。由以覆盖全市的治安视频和卡口缉查布控子系统为核心,由中心城区向外辐射,建成金字塔结构、一体化运行的“拱卫羊城三道防线”和“守护社区四张网络”。 对外,可依托缉查布控系统,与周边城市形成并网运行的环粤、环珠三角经济圈和环穗治安防控线,可对锁定嫌疑目标进行跨区域的“一点布控,全网响应”;对内,可依托治安视频系统,由城市交通主干道延伸,部署近 3 千多个纵横交错的机动巡逻组队和社区治安防范小组,实施整体规划、24小时在线的街面动态勤务。

(2)  创建净化社会、控制源头的信息化治安管控机制。通过治安和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人、屋、车、场、网”等治安要素的信息关联。一方面,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重点地区、场所,按 A、B、C 三个等级纳入系统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黄、赌、毒”三级查处问责制;另一方面,对聚集于城中村、出租屋的流动人口,根据系统分析确认可能会对社会治安构成现实或潜在威胁的高危群体,由系统锁定目标、划分等级,引导派出所、社区民警实施对应强度的全程管控。

(3)  推行互联网警政服务。依托桥接公安网的“公安金盾网站”和网上社区警务论坛,将遍布全市的警务综合服务中心和近两千个社区警务室提供的社会服务移植到互联网。这些社会服务包括提供治安信息预警、受理社会报警投诉、回复警政业务咨询、办理公民证照等丰富内容。同时,各级警队借助网络渠道,充分与社会公众多渠道在线交流,在互动中倾听民意,吸收有益建议改进警务策略。

 

2.2   存在的问题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面对日益严峻和复杂的治安形势,仍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甚至一些地方因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漏洞,出现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管不牢、控不住的尴尬局面。

(1)  孤军防控普遍存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程,党委、政府将之结合城乡规划、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统筹考虑,真正纳入到社会动态化管理的大环境中去。公安机关只是治安防控的主要职能部门,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但在具体实践中,各级各部门仍存在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沟通协调不力的现象。一些单位、部门存在依赖公安的思想,认为治安防控是公安部门的事,参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造成了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

(2)  重打轻防长期存在。治安防控理念尚未根本树立,重打轻防观念长期存在。一方面,某些领导、民警工作中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那就是重打轻防。破案能出成绩,能立功受奖,而治安防控似乎就很难出成绩,即使有了成绩也难以立功受奖,不愿花大力气抓防控,加上对治安防控缺乏整体的规划和部署,缺乏人、财、物的相应支持,防控建设的力度相对薄弱,导致治安防控时紧时松。另一方面,还有些领导、民警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打击犯罪与基础防控工作的关系,把打击犯罪绝对化、孤立化,甚至把两者对立化,直接影响到各类案件的预防和侦破。1这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导向机制,对治安防控工作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治安防控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导致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弱化。

(3)  专业巡防严重不足。集中巡逻勤务不完善,直接导致主动防控作用减弱。一是指挥中心中枢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警情研判发布指导不到位,街面指挥调度快速反应不及时,情报平台等信息化运用不深入等突出问题。二是全时空网格化巡逻布局尚未形成。视频监控与街面巡逻对接机制还不完善。点线面巡防布局需要进一步整体优化,网格化巡逻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夜间社区不设防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专群结合的巡逻队伍有待加强。民警干线巡逻、设卡盘查作用须进一步加强。派出所巡防守点力量须及时归位,检查盘查能力须进一步提高。社区、单位“红袖标”等义务巡防力量整合利用、邻里守望成效须进一步提升。

 

第3章  国内外其他城市社会治安防控经验借鉴 ......... 13

3.1  英国、澳大利亚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 13

3.2  国内其他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经验............. 15

第4章   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广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19

4.1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19

4.2  广州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与主要成效........ 20

4.3  广州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4.4  加强广州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8

 

第4章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广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1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治安环境变得复杂多变,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科技化,使治安防控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来,才能真正实现防控科技化,把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

(1)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日益动态化、复杂化治安形势的内在要求。以宽带互联网、3G 电话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违法犯罪的助推器。手机短信诈骗、银行卡犯罪、网络犯罪等产生并迅速蔓延,成为治安管控的瓶颈问题,必须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为导向,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机融合,才能显著提升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解放人力资源,降低防控成本,促使防控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2)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警力不足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最大困难,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特征日益突出,繁重的防控任务与警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警力增长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促使队伍建设向知识型、规范型转变,实现在不增加警力的情况下提升警务效能的目标。

(3)  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破解防控难题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递增,社会治安形态复杂多变,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当前社会风险加大,打击、遏制和预防犯罪的任务空前加重。过去,公安机关侦查破案仅靠拼体力、拼消耗和大兵团作战,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设,将科学的装备、手段和管理方式应用于防控工作,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已经成为破解现时防控难题的必然选择。

 

结语

通过对海量信息的归纳总结,此文最终得以成稿,我总算如释重负。回顾本文的撰写过程,使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进入21世纪,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适合地区实际需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和实践过程,其涉及的学科范围之广、涉及深层次社会因素之多、理论研究要求之高、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需求之强,是其他专研究领域无法比拟的。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以最少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社会效益,坚持效益优先,转变思路,依托精确情报信息,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实现最好的打击、预防、控制、管理效果。

在撰稿过程中,由于参考资料欠缺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文中所提观点缺乏强大理论支持甚至出现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对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推进广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构想还需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仅奢望此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人关注和研究社会治安问题,推动完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民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9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