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收益分配研究——基于Shapley值法和组合权重法
本文关键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收益分配研究——基于Shapley值法和组合权重法
更多相关文章: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 收益分配 Shapley值法 组合权重法
【摘要】:本文针对一个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构成的鲜活农产品三级供应链收益分配问题,提出了"Shapley值法为基础,多因素(风险、损耗控制、质量安全、准时性、创新能力、合作程度)综合修正,组合权重法确定修正系数"的研究思路与具体方法,使得收益分配效果更加公平、合理。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博弈均衡研究”(71262029)
【分类号】:F224;F274
【正文快照】: 鲜活农产品作为一类特殊的变质产品是指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1]。实施供应链管理,构建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是改善我国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的关键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士华;王鹏;;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4期
2 戴建华,薛恒新;基于Shapley值法的动态联盟伙伴企业利益分配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炜;龚本刚;;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收益分配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李震;邓培林;王宇奇;刘妍;;基于Shapley值法模型的供应链联盟企业利益分配修正算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3 杨红雄;刘一骝;徐瑾;;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产品保证管理价值提升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华;高作峰;;考虑风险的Shapley值供应链利润分配策略[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5 文科;朱延平;;供应链成员企业相关利益分配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6 陈东灵;;基于Shapley值法的品牌联盟利益分配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肖燕;周康渠;田帅辉;王云;;JMI方式下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09期
8 王福胜;王燕;郑洲;;基于政府参与的电力企业供应链收益分配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05期
9 蔡椺;;修正的Shapley值法在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年32期
10 张迎建;;基于Shapley值公式的无动因成本费用分配[J];财会月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阶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愚;陈冬梅;张小敏;;基于和谐度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策略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Distributed Decision-making Based Research on Profit Distribu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4 吕代平;梅洪常;;考虑创新激励的改进shapley值供应链利益分配[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5 桂良军;张广斌;;基于第三方参与的供应链收益分配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金玉玲;刘洪春;景向永;李新凯;;基于组合赋权的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张捍东;严钟;;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进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捍东;严钟;王健;;对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荣辅;魏法杰;;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Chen Yaping;Gao Hao;Huang Min;;Study of Joint Ventures' Profits Distribution Based on Improved Maximum Entropy Method[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杨春丽;网络化协作条件下R&D动态联盟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军;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汤少梁;高科技企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赵晓飞;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联盟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黄洋;考虑风险的双源供应模式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山,郑国用,赵忠华;虚拟企业联盟对象间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J];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2 张青山,郑国用,赵忠华;虚拟企业的风险分析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01期
3 郑文军,张旭梅,刘飞,陈星明,雷琦;敏捷虚拟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延锋,刘益,李垣;战略联盟价值创造与分配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5 殷晓莉;王里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6期
6 赵恒峰,邱菀华,王新哲;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7期
7 钟德强,仲伟俊;基于获取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战略联盟效益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1期
8 戴建华,薛恒新;基于Shapley值法的动态联盟伙伴企业利益分配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9 杨建华,薛恒新,吴炎太;基于虚拟产业群的虚拟企业与企业虚拟化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21期
10 王学军;郭亚军;赵礼强;;一种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管理评论;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李杰;;基于组合权的灰色关联理想模型在节水灌溉项目中的应用[J];人民珠江;2010年02期
2 何华安;夏莹;;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以汽车行业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吕佳良;牛东晓;;基于BP神经网络的市场效率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年14期
4 陈晓慧;李素婷;;基于组合权重的成长期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J];价值工程;2010年10期
5 郁利花;;基于组合权重的浙江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J];价格月刊;2011年01期
6 张成考;;基于组合权重的生态化供应商评价与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弛;牛东晓;;基于组合权的TOPSIS模型在发电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8 郝成;李静;李雪梅;李学伟;;基于粗糙集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因素多元组合权重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6期
9 王爱领;;基于粗集的代建制项目风险因素模糊聚类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武菊;任鹏;;组合赋权法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志成;廖雪珍;胡斌;;运用logit回归方法进行组合定性预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伟;李元戎;苑秀娥;;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糜仲春;黄召明;;基于组合赋权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动态综合评价[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万强;丁静之;郎济芳;;顾客导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屠新曙;;证券投资组合中最优权重的确定[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刘又喜;;层次分析法在投标者资格预审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志航;程乾生;;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组合预测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8 薄斌;程洋;何黎升;刘彦普;赵晋龙;周树夏;;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颌面损伤严重度评价方法[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朱立龙;尤建新;;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商华;;基于AHP-熵值组合赋权的战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玲;不流动资产的定价与股权分置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培德;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卢新元;基于粗糙集的IT项目风险决策规则挖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孔峰;技术经济分析中的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5 张瑛;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栾海波;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范国斌;股票市场尾部风险与尾部相关性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成刚;基于定单流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基于组合权重模糊分析的满都拉图站站址方案优选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2 尹丹;基于最小偏差的组合权重模型的高速公路应急能力评价[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郭韵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方式选择评价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戴华娟;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贺巍巍;基于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李元戎;供电公司绩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刘毓芳;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辽宁省实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闫晓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测度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晓妍;基于G1-标准差的社会评价模型及副省级实证[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韩国庆;布莱克—李特曼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3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18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