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生菜供应链温度波动与微生物含量变化
本文关键词:鲜切生菜供应链温度波动与微生物含量变化
【摘要】:选取北京某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的6月中旬、12月下旬2条具有代表性的鲜切生菜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整个链条温度波动规律分别进行为期7d的实地考察测量;并根据调研的温度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供应链温度,测定鲜切生菜的微生物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条供应链温度都呈现出较大波动性:6月中旬实际供应链温度波动范围为在1.2~24.1℃,12月下旬为-6.1~16.2℃;运输过程温度波动较小,装车卸货等环节温度波动较明显。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得到的鲜切生菜微生物含量变化规律与供应链温度波动曲线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6月中旬0.849 77,12月下旬为0.847 99。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Harper
【基金】:食品工业及供应链管理研究项目(国际合作)
【分类号】:S636.2
【正文快照】: 鲜切生菜(fresh-cut lettuce)是指以新鲜生菜为原料,经清洗、切丝、包装等加工过程,再经冷藏运输进入配送中心或超市冷柜销售或快餐食品企业的即食产品。鲜切生菜食用便利、营养好,富含矿物质(Fe、Mg、Ca等)、酶类、维生素、苹果酸和琥珀酸等有机物质以及莴苣素、天冬碱精油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锡祥;生菜 生菜包 生菜会[J];烹调知识;2004年02期
2 张立奎,陆兆新,汪宏喜;鲜切生菜在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生长模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02期
3 张学杰;常希光;Robert Holmes;;鲜切生菜全程安全控制的HACCP管理模式[J];中国蔬菜;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利;刘静;;无公害鲜切莲藕生产的HACCP管理模式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12期
2 鲁丽莎;张俊芳;王海宏;乔勇进;;鲜切生菜发展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燕平梅;苏丽荣;赵惠玲;杜改亮;;超声波气泡清洗对鲜切豇豆菜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2期
4 赵跃萍;王晓斌;杨天宇;燕平梅;于鸿飞;;超声波清洗对鲜切芹菜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1期
5 宋留丽;郁志芳;;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建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刘新有;南海娟;郝亚勤;高愿军;唐雪燕;张芳;;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模型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7 高蕙文;冯华刚;董明盛;;豆腐生产质量控制与保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8 王跃河;肖建军;;微生物对冰箱冷藏食品的影响研究[J];家电科技;2006年09期
9 肖建军;;冰箱保鲜技术的研究[J];家电科技;2007年08期
10 夏业鲍;杨国荣;陆宁;吕玮;;HACCP在蔬菜冷冻干燥过程中应用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昊;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对果蔬保鲜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开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农产品生产关键控制点发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罗海波;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学杰;高压对鲜切生菜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雪霁;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饶先军;结球生菜冷链物流保鲜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孟蕾;微生物气溶胶在空气纤维滤料上的繁殖和次生污染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高蕙文;香兰素抑菌活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唐胜春;葡甘聚糖/生物高分子复合膜及其在鲜切生菜上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韩利英;淡水鱼保活及保鲜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石学彬;纳米包装材料对鲜切西兰花、生菜的保鲜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昱妲;杀菌液全蛋中沙门氏菌预测模型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于宁;熟制调理配菜的加工及保藏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10 包英才;鲜切青椒品种筛选及微生物一级模型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深;段青青;黄丹枫;;切割生菜的HACCP管理及质量控制[J];长江蔬菜;2007年06期
2 徐天宇;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J];食品科学;1995年01期
3 王俊宁,饶景萍,任小林,周会玲;切割果蔬加工与贮藏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向敏;实施HACCP认证应对蔬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中国蔬菜;2003年03期
5 林真;林梅西;郭丽华;陈锦权;;速冻菜用大豆HACCP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蔬菜;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友兴;鲜切莲藕酶促褐变机理与控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桃,任小林,饶景萍;国外洁净鲜切食品的原材料质量控制[J];中国果菜;2001年02期
2 孙书静;鲜切花的冷藏技术[J];北方园艺;2003年02期
3 紫色的日子;;切花也“吃”阿斯匹林[J];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09期
4 陈丹生,王精明,丁有雄;鲜切花的衰老与保鲜(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年01期
5 翁敏;;鲜切花的“驻颜术”[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4年01期
6 詹会泽;付业春;谌忠;梁文芳;;鲜切花引种栽培、保鲜研究及开发[J];华北农学报;2005年S1期
7 ;鲜切叶前景好[J];中国农业信息;2005年02期
8 樊振江;郝亚勤;张素君;南海娟;高愿军;;鲜切莲藕微生物模型的建立及货架寿命预测[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9 高愿军;司俊娜;张娟;;鲜切苹果保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10 潘永贵;石晶莹;陈维信;;鲜切荸荠黄化组织中微生物分离鉴定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选择鲜切花[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2 ;鲜切花的家庭保鲜法[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胡文忠;姜爱丽;何煜波;乌兰其其格;刘程惠;;鲜切香蕉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安全控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艳颖;景琳琳;胡文忠;;鲜切萝卜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伟勤;王奕文;许玲;;鲜切生菜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控制法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马跃;胡文忠;程双;姜爱丽;毕阳;;鲜切胡萝卜的生理生化及品质变化的研究[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7 姜爱丽;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草酸处理对鲜切富士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程惠;姜爱丽;何煜波;田密霞;王艳颖;胡文忠;;鲜切冬瓜保鲜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程惠;王艳颖;田密霞;何煜波;姜爱丽;胡文忠;;鲜切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及生理生化的变化[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高姗;姜爱丽;胡文忠;王艳颖;刘程惠;;乳酸钙处理对鲜切花椰菜生理生化及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亚鹏;本地鲜切花出省 政府出一半运费[N];贵阳日报;2007年
2 柏斌;云南前三季鲜切花出口821多万美元[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温燕;牡丹鲜切花芳踪缘何难觅[N];洛阳日报;2007年
4 柏斌;昆明鲜切花产值12亿元[N];云南科技报;2007年
5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蒋继真;我省鲜切花出口形势喜人[N];云南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王铭;我省鲜切花“香飘”世界[N];云南日报;2007年
7 常硕;让鲜切花鲜艳更久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记者 寇亚琴;产销地鲜切花价格全线飘红[N];中国花卉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正秉;鲜切花市场春节期间降温[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筱璇;临沂 鲜切花在摸索中前行[N];中国花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海波;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吴志霜;高压惰性气体处理对鲜切菠萝和苹果冷藏期间货架期延长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孟祥勇;加压氩气及其联合处理对鲜切青椒和黄瓜保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郁志芳;鲜切芦蒿的品质和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学杰;高压对鲜切生菜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王兆升;鲜切生姜褐变机理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蒋娟;鲜切莲藕褐变的生理生化机制及蛋白表达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洋;鲜切山药保鲜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祖鹤;鲜切菠萝加工保鲜关键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3 卢影;鲜切果品保鲜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范腾;鲜切胡萝卜白变及涂膜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敏;鲜切马铃薯保鲜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6 徐斐燕;鲜切西兰花的保鲜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梁东妮;鲜切蔬菜清洗、护色和包装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郭宽;胡萝卜鲜切技术及其生理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田维娜;热处理对鲜切荸荠冷藏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东梅;鲜切苹果保鲜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3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18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