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性偏好视角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
本文关键词:互惠性偏好视角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
更多相关文章: 项目导向型供应链 互惠性偏好 合作创新 知识协同
【摘要】:在假定项目型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投入-创新阶段努力成本的线性关系,植入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构建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激励模型,剖析项目型组织互惠性偏好等对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项目型组织提高某一阶段的努力水平能够降低另一阶段的努力成本时,最有利于实现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项目型组织的互惠性偏好并不一定能促进整个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实现,但能够增强项目价值增值分享及知识协同的激励效果。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71301065)
【分类号】:F281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商业环境下,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是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提升组织绩效尤为关键[1]。要快速获取可靠的信息,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项目型组织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在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进行跨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合作关系一旦确定,其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迪f ;罗进辉;赵建锋;;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努力水平——基于两阶段的序贯互惠博弈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7期
2 李双燕;万迪f ;史亚蓉;;互惠的激励作用研究:经验证据及启示[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刘敬伟;张同健;林昭文;;互惠性环境下研发型团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经验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7期
4 施建刚;吴光东;;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基于知识流的研究视角[J];科研管理;2011年12期
5 唐俊;王翊;;互惠行为下不确定阶段公共产品提供理论模型[J];求索;2012年01期
6 唐俊;;社会偏好下的互惠行为博弈扩展模型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健;尤建新;张同建;韩志强;;互惠性视角下的知识型企业知识转化机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程妤;尤建新;;工程项目供应链合作绩效系统的定性模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9 刘雷;李南;;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收益分配改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韩姣杰;周国华;李延来;蔡屹;;基于互惠偏好的多主体参与项目团队合作行为[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莹;;ITO接包联盟内部协同:依据、成因和组织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柴国荣;赵雷;;中小企业管理监督与员工努力程度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3 许娇;周小亮;;知识生产激励锦标赛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4 王建雄;;图书馆知识管理协同环境的构建[J];沧桑;2008年04期
5 张荣武;贾战宁;;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21期
6 马志强;李钊;朱永跃;;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行为选择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7 王艳梅;赵希男;郭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团队运作条件模型分析[J];管理学报;2008年02期
8 马卫华;刘佳;樊霞;;产学研合作对学术团队核心能力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11期
9 石玉对;陈云;;附加惩罚成本的最优转移支付设计——批发价格合约的一种制度改进[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10 刘涛;谢振宇;张同建;;我国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的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杰;李亚平;方志耕;;考虑逆向选择的国防装备采办合同定价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银;基于集成模拟的电子商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卫华;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敬伟;基于互惠性偏好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和谐经济的贡献[D];重庆大学;2010年
4 苏姗姗;企业研发团队成员满意度评价与提升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戴万亮;内部社会资本对产品创新影响研究: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D];天津大学;2011年
6 薛小龙;建设供应链协调及其支撑平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魏光兴;公平偏好下的报酬契约设计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马彩雯;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张光进;基于绩效特征的考评方法权变选择——对知识员工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朱学红;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由页);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优化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凡荣;外来民工个体经营的社会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丁;基于虚拟企业的协同配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宋海燕;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海军;飞行员团队协作能力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迟冬梅;指导关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职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汪洪;基于博弈论的PPP项目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岳峰;组织互惠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李延超;知识管理在PPAS软件公司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协作相关因素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勇健;;植入“公平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一个贡献[J];当代财经;2007年03期
2 刘雷;李南;;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运作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3 郑文军,张旭梅,刘飞,陈星明,雷琦;敏捷虚拟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永平,孟卫东;供应链企业合作竞争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朝孝,蒲勇健;团队合作与激励结构的关系及博弈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6 田盈,蒲勇健;团队协作激励机制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7 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8 吴晓波;马如飞;毛茜敏;;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9 林昭文;张同建;;基于知识转化的我国东西部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10 李顺才;邵凤英;;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障碍及其化解[J];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休宁;戴振;;产业集聚环境中的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2 梁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3 庄越;吴建平;;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J];科技和产业;2006年06期
4 陈旭;李仕明;;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5 李刚;刘文彬;;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基于中间组织理论的博弈模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王晓新;邹艳;叶金福;;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多层次优属度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7期
7 周荣辅;单莹洁;吴玉文;;合作创新中的“囚徒困境”及其防范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8 王仙雅;慕静;;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态博弈分析与伙伴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9 王惠东;;河北省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冲突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年01期
10 宋涛;杜传忠;;寡占型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模型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新;倪慧;;企业合作创新的伙伴选择问题:决策程序与关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雪;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慧军;张晶敏;;企业间合作创新动力机制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杨仕辉;;研发合作博弈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易伟义;余博;;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于晓丹;韩伯棠;;供应链中企业纵向合作知识创新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米尔;姜福红;;创立标准的结盟行为及对自主标准的作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陈理飞;袁建辉;;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房庆方;蔡瀛;宋劲松;罗小虹;房予;;打造粤港澳全球城市区域[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华;“垃圾专利”刺痛国人神经[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龙群;我市荣获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合作创新奖[N];九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云中;合作创新打击假冒侵权[N];国际商报;2011年
4 奚晓阳 王宁 张益 宋黔云 杨春凌;优势互补 发展共赢[N];贵州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张书;“9+2”城市群市长共栽一棵树[N];湖南经济报;2007年
6 记者 刘志强;贵州重大科技专项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7 张海志;北京为外商合作创新搭建平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常思哲;沈阳企业自主创新闯新路[N];经理日报;2007年
9 颜廷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区域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卢飒;“软硬兼施”促创新[N];贵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企业合作创新风险的识别、传导与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星;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5 冯庆斌;基于群落生态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于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永锋;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方厚政;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选择和组织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兰建平;集群嵌入性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唐小旭;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晓妍;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合作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杜明洁;金融企业间服务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尹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合作创新环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周青山;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知识协同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梁嘉伟;企业跨文化合作创新协调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施慧斌;知识协同概念分析及其心理契约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金辰;企业合作创新中组织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立昌;基于竞合博弈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合作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俊英;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在合作创新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8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23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