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设计
本文关键词: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设计 出处:《银行家》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授信 商业银行 批量 企业信息 供应链 经济周期 第三方 核心企业 解决方案 风险因素
【摘要】:正在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问题上,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存在一些争论。有些人认为小微企业授信不能批量操作,因为批量模式难以控制形态各异的风险因素。另一些人认为小微企业批量授信代表了小微企业业务的未来,劳动密集型的模式难以持续。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倾向于后者。通过与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的结合,重建与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相一致的流程、技术与信息系统,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理念和做法,将把小微金融推进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信息甄别与风险过滤机制设计之所以众多实务界的人士坚持认为小微企业授信难以批量操作,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反复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小微企业千差万别,授信尽职调查阶段、风险评价、审批阶段、授信后管理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唯有通过精细化的现场调查才能够取得。其实,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获得授信业务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甄别机制、风险过滤机制的设计,实现逐户尽职调查达到的效果,从而支持批量操作模式全流程所需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批量授信模式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建立与小微企业批量授信模式相一致的信息收集渠道。在
[Abstract]:On the issue of batch credit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ere are some argument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can not operate in batches. Because the batch model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others believe that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bulk credit will represent the future of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business, and the labor-intensive model is not sustainable. On this issue. 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e latt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franchis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atch credit of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The model of batch credit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ubverts traditional ideas and practices. Information screening and risk filtering mechanism design is the reason why so many practitioners insist tha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in batches. Because the practice of commercial banks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e fact tha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vary widely, credit due diligence stage, risk evaluation, approval stage, post-credit management stage all need a lot of information. In fact, the commercial banks can find a new way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the credit business, but also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screening mechanism. The design of risk filtering mechanism realizes the effect of door-to-door due diligence so as to support the information need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batch operation mode.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batch credit model for commercial banks. Establish information collection channels consistent with the batch credit model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F276.3;F832.4
【正文快照】: 在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的问题上,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存在一些争论。有些人认为小微企业授信不能批量操作,因为批量模式难以控制形态各异的风险因素。另一些人认为小微企」E批量授信代表了小微企业业务的未来,劳动密集型的模式难以持续。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倾向于后者。通过与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佳;ERP与企业信息化[J];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11期
2 林声强;;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金融;2011年06期
3 王艳华;;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牌”[J];IT经理世界;2008年23期
4 左创宏;;EVA视角下的现金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0年04期
5 谢清河;;企业并购:基于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6 张明;韩瑞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物流融资模式的收益模型分析[J];物流技术;2010年21期
7 单春玲,赵含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ERP之痛[J];政策与管理;2002年12期
8 陈淙;;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年30期
9 厉永忠;张琴;;襄樊市商业银行争创微小企业贷款品牌[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年11期
10 王效南;;我国商业银行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平;张欣;;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与出路[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审计分部课题组;;试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完善方向——基于中国建设银行实践经验的思考与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中国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课题组;麦仲山;;构建新型银企关系[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4 秦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资融资问题探讨[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5 曹智;霍宝锋;李垣;赵先德;;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匹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浦徐进;梁梁;唐林彬;;考虑产品结构的两级供应链协调合作策略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曹洋;向勇;;供应链物流信息共用平台建设问题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8 杨敏;刘志学;;定制ECR—有效客户反应的进展[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温德成;吴耀华;;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蔡淑琴;梁静;鲍晓莉;付红桥;石双元;;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共享信息模型[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 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 杨林;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邮政报;2011年
2 陈振勇;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破解贷款难题[N];金融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邹靓;商业银行酝酿小企业信贷“更多作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川报集团记者 张睿;服务中小企业打造百年商行[N];四川日报;2009年
5 张继军 吴劲军 蔡旭;从零售到“批量式”开发[N];金融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我市将实行企业信息上网建站终身制[N];盘锦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苑;结伴中小企业携手共创未来[N];桂林日报;2009年
8 白洁纯邋刘诗平;企业“小”生意也能做出金融“大”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董少广;商业银行怎样与中小企业互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王青山;中小企业太差钱商业银行太吝惜[N];湘声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2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孔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陈潘武;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余江;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周勇士;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查敦林;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8 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陈阳;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精柔协同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艾上钢;供应链嵌入性结构及合作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某商业银行金融部的架构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运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颜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张丽娟;基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电子商务架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4 何军;商业银行基层员工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付雨红;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聂鹏娟;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晓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安志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余莉娟;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郑昭平;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1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44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