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非对称信息下存在逆向回流的供需网协调

发布时间:2018-05-04 12:37

  本文选题:供需网 + 收入共享合同 ; 参考:《系统管理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通过选择供需网的一个典型节点,在引入滞销品清仓收益共享这一逆向回流后,基于传统收入共享合同的观点,对非对称信息下两层组装供需系统的协调及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引入逆向回流收益共享后,单纯收入共享合同的实施,并不能促成系统的有效协调;进一步,在对存在竞争和信号发送的共享合同中,分别建立系统各主体的报童模型,表明只有同时引入"信号发送"机制和同类配件供应竞争,并在长期合作导向下,才能实现供需系统的有效协调。数值解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合理性;同时,这一结论也符合供需网本意。
[Abstract]:By selecting a typical node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 after introducing the reverse return of the unsalable goods clearance profit sharing,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traditional income sharing contract, The coordination and efficiency of two-layer assembly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re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can not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the system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reverse return revenue sharing. Furthermore, in the sharing contract where there is competit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The newsboy models of each agent of the system are established separately, which shows that only by introducing the "signal sending" mechanism and the competition of the supply of similar accessories at the same time,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long-term cooperation, th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can be realize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analysis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bove conclusion, and it also accords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网络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135) 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S30504)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JWCXSL1001) 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0YS105)
【分类号】:F27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福缘;何静;林凤;陈荔;陶倩;李希才;郑锦荣;;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2020)回溯[J];管理学报;2007年04期

2 何建佳;徐福缘;;面向和谐:管理的嬗变与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基于复杂性、人类合作视角的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03期

3 熊中楷;方衍;张聪誉;;以旧换新收购方式下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征彩;;协同管理在协力检修中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倪明;皮敏娟;;铁路物流角色定位研究:SDN(供需网)的一类节点[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何建佳;徐福缘;;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旋玻璃离散优化[J];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4 何建佳;徐福缘;牟欣;;SDN的一个供需流: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5 王宏伟;徐福缘;何建佳;;第三部门:复杂供需社会下的创新[J];管理学报;2011年11期

6 何建佳;徐福缘;;SDN供需流的两阶段及其优化分析——基于木地板生产企业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3期

7 商艳艳;徐福缘;陶洁;;企业间专利资源协同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李明亮;穆慧芸;吕文元;;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10年09期

9 刘彩虹;徐福缘;;供需网子网内部智能风险预测模型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10期

10 刘彩虹;刘小晶;徐福缘;;供应链企业向供需网转变的目标行为仿真建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玉莉;江西移动知识管理平台完善与应用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徐倩倩;基于供需网视角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程兰兰;含逆向物流功能的SDN企业物流网络模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静,徐福缘;SDN及其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2 徐福缘;何静;林凤;陈荔;陶倩;李希才;郑锦荣;;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2020)回溯[J];管理学报;2007年04期

3 罗艳,于长锐,徐福缘;供需网环境下企业动态结构建模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徐琪,徐福缘;多Agent企业供需网协调管理机制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何静,徐福缘;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成员企业合作关系的经济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罗艳,徐幅缘;基于多智能自主体的供需网环境下企业动态结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1期

7 徐琪,徐福缘;基于多Agent的企业供需网实时决策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32期

8 何静,徐福缘;供应链瓶颈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2期

9 徐福缘,顾新建,郑锦荣,黄晓萍;企业知识管理技术与工具在当今的发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05期

10 郑锦荣,徐琪,徐福缘;面向Web服务与智能体的企业供需网协作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代全;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J];财经科学;1999年02期

2 滕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J];南方金融;1999年04期

3 李成林;信息不对称与风险防范——对农发行监管职能的思考[J];西安金融;1999年05期

4 王琳;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金融论坛;2001年08期

5 杨国松;浅谈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金融;2001年04期

6 王齐 ,王鲁非;风险投资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及对策[J];软件工程师;2002年02期

7 王坚强,刘先建;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李建刚,郭立夫,刘清恩;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9 王广平,冯国忠;试论医药流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J];中国药业;2003年03期

10 干春晖;闫星宇;;掠夺性定价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刘华涛;;论公众知情权与政府规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文梅;彭泰中;;信息的不对称与农产品初级市场交易风险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连福;高楠;赵梦琳;;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股票回购效应的影响研究——来自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公开市场股票回购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秋菊;;企业员工招聘的风险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春慧;;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市场发育:来自食品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美娟;;中职学校招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汪洋;左慧;;高速公路企业剩余权配置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9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10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干臣;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胡蓉;打击旅游骗子靠什么[N];深圳商报;2007年

3 王永强;“炒”的就是信息不对称[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蒋奇;信息不对称下的寿险经营[N];中国保险报;2002年

5 赵叶 (作者: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警惕审计信息不对称影响证券市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卜春艳;应对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企业贷款借力中介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购房者始终被动[N];科技日报;2006年

8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9 林金芳;政府应保障房地产市场信息对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记者  蒋心和;外贸政策通报会为何听者踊跃[N];解放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运河;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预警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曾鸿志;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D];天津大学;2005年

4 张程睿;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翔;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非对称信息及互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陈欣;公立医院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贺向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雯;关于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袁明航;反保险欺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牛凤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契约[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王守智;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燕鸣;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D];厦门大学;2009年

7 莫万贵;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孟岩;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品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姜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3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843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