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的分销商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供应链 + 评价模型 ; 参考:《运筹与管理》2013年02期
【摘要】:随着制造业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供应链分销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分销商在该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选择和管理分销商的前提是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回顾分销商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分销商评价模型。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判在指标赋权方面的不足,采用组合赋权法加以改进,首先对多种指标权数计算结果进行事前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最佳组合方式,然后通过事后检验保证组合权数的合理性。指标权数确定后,再经过因素集与评判集的确定、单因素评判、综合评判等阶段对分销商进行评价。最后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某大型家电企业为例,验证了该方法能更为合理地解决分销商评价问题。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buyer's market, supply chai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Distributors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link. The premise of selecting and managing distributors is to evaluate them scientificall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method of distributor evaluation, a model of distributor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index weighting, the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improve it. Firs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index weights are tested in advance,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mbination weights is verified after the test. After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the reseller is evaluated in the stages of factor set and evaluation set,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o on. Finally,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aking a large household appliance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it is verified that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reseller evaluation problem more reasonabl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10107024,71171182)
【分类号】:F27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2 赵晓煜,汪定伟;选择分销商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3 虞晓芬,傅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4年11期
4 程鹤;耿双军;;模糊综合评价的改进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灵敏度分析研究——单个指标与组合指标[J];软科学;2009年08期
6 曾宪报;组合赋权法新探[J];预测;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刘友全;;观赏植物南天竹园林景观效果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王斌;赵帮宏;郑桂茹;;灰色关联分析在小麦成本收益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杜晓华;刘会超;朱方方;张凤娟;;基于主成分的三色堇聚类分析[J];北方园艺;2011年05期
4 刘长毅,徐诚;枪械自动机方案设计智能CAD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1期
5 费毕刚;刘晶波;刘恒;;办公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张顺堂,梁艳霞;基于信息熵的黄金资源集约化利用评价模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仇大勇;;包装物流功能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模型[J];包装工程;2009年12期
8 谢开贵,高翔,周家启,郑继明;应用遗传算法确定组合预测权系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刘文海,薄瑞峰,赵宏,薛立华;机械产品概念设计方案的评价决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王鸿奇;;基于绩效改善的供应商开发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杰;陈玖圣;张晓瑜;;航材维修商评估决策过程模型及实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吴波;邓书永;刘浪;;基于AHP的重庆地下空间影响因素模糊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叶晓梅;;科技研发项目优选评价系统的建立[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4 吴正佳;杜义贤;;基于熵权的施工机械选型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宋光兴;杨槐;;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宋光兴;邹平;;一种基于组合赋权思想和理想点法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裴菁;汪定伟;;联盟项目挑选的模糊偏好群体决策方法[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9 邓华;;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邵景波;张明立;;基于品牌效用的多品牌企业顾客资产测量模型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晓梅;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欧阳轶翔;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佟长福;鄂尔多斯市综合节水技术和需水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夏志远;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波;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松;博兴水库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莎莎;我国船舶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振;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剑;基于卖家视角的C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孙中义;高等教育信息化用户满意度主成分分析与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丽果;南京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世鹏;基于IE-UM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慧;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李洪燕,姜艳萍;基于OWA算子的群决策方法的灵敏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马良;基于集对分析的群决策灵敏度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李盛阳,张晓武,邢立宁;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动态指标选取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5年03期
4 郭显光;;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的确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11期
5 蒋艳,向学军,李宁;多目标决策中的权重敏感性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吴超,胡昆;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权重灵敏度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9期
7 孙世岩;邱志明;王航宇;刘忠;;一种PROMETHEE Ⅱ权重的敏感性分析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6年06期
8 曾宪报;组合赋权法新探[J];预测;1997年05期
9 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J];中国软科学;1998年03期
10 万星火,邢桂荣;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优化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伟民;刘晋;;模糊AHP在供应链敏捷性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轩;;供应链中已建配送中心的DEA评价模型[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3 钟含;殷志文;杨宏;;基于核心企业单方决策的供应链利润优化模型[J];物流科技;2008年11期
4 施泉生;苏白莉;叶盛凯;;网络层次分析法在火电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海波;;城市公交车辆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林斌;吴贵生;王剑;;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发展趋势探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运筹与管理;2010年01期
7 陈志祥,马士华,王一凡;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1999年03期
8 孙洪杰;供应链信息失真防范的目标激励机制博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9 吴艳娥;陈涛;高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营销渠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2期
10 顾桥;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缓解对策[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刚;李健;;供应链管理的新策略——协作运输管理[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曹智;霍宝锋;李垣;赵先德;;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匹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孙飞;熊孟英;;基于模糊优选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张光明;周荛阳;;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华;;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的绩效评价[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衣春光;张文杰;;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爱国;;基于BSC和AHP-Fuzzy方法的高技术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韩亚欣;谭跃进;沙红兵;;供应链的两层模型及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9 倪晓娟;;物流:竞争的利器[A];第五届中国商品学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孙超;;逐步实现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前瞻性思考[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军“煮汤”[N];现代物流报;2008年
2 宗采;宝洁供应链成于ECR[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上海市工商局松江分局 吴丽华;建议针对商品供应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模式[N];中国工商报;2011年
4 徐文静;供应链标准离我们还有多远?[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闫海琳;审时度势 勾画未来[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刘伟华邋周丽珍;封闭供应链:破解三鹿问题的源头方案[N];国际商报;2008年
7 王迪;Rx—360:供应链完整性的保护伞?[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世永 通讯员 韩福文;在供应链服务中成长[N];中国邮政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钧 郭晓静 夏元 实习生 汪海伦;铁路连通大海 供应链本土化[N];重庆日报;2010年
10 石军;辅料谱系确认将启程 剑指供应链回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晋;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2 陈阳;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精柔协同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马林;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与一体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曹如中;城市知识竞争力决定因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赵宜;基于供应链的回收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杨晓嘉;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董晓炜;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罗明;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黄q;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协同运作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秀奇;分销管理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刘爱雄;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6年
3 崔荣生;制冷行业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研发模式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4 朱晓玲;基于收益共享合约的库存路径协调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邵永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吴心茹;供应链中的群决策方法与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吴雪;多供应商条件下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采购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张先鑫;面向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邬小撑;基于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研究与实施[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王晓;供应链的建模与分析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7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87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