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交易中心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本文选题:煤炭交易中心 + 关键成功要素 ; 参考:《中国煤炭》2013年03期
【摘要】:运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对煤炭交易中心如何成功运行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交易中心既是集中型电子交易市场,又是煤炭供应链管理中心,煤炭交易中心要想成功运行,必须立足以上特性,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并围绕集中性及流动性两大成功关键要素制定发展战略。立足其市场特性,采取以交易服务为中心、引入战略伙伴及动态价格机制的策略,立足其供应链管理中心特性,煤炭交易中心应采取为交易商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并依托自身优势,以一项极具吸引力的增值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市场流动性的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run coal trading center successfully by using key succes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al trading center is not only a centralized electronic trading market but also a co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enter. If the coal trading center wants to run successfully, it must base itself on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carry out accurat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focus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ity of the two key elements of success to formul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its market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rading service as the center, introducing strategic partner and dynamic price mechanism, and based on its cen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coal trading center should adopt various value-added services for traders. And relying on its own advantages, with a very attractive value-added servic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step by step to establish the strategy of market liquid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生院;
【分类号】:F42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晓东;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成功模式之研究与借鉴[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方宜宁;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李振东;;中国经济法:技术引进与制度变迁的同构性及其自主创新[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兴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8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梅芳,郑雪冬,金玉石;基于Kaplan-Norton BSC法的高科技网络及软件创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企业各项工作[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龚新宇;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矿石产品竞争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林峻;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李媛媛;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3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