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重庆市“农商对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5:11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农商对接”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庆市因其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重庆市政府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损耗等开始引导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农商对接”作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一种创新,能充分发挥商超在管理和掌握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让其参与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整个过程,成为衔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还能为消费者提供质优的生鲜商品。农户在产销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愁产品销量,跟进市场需求生产更多优质畅销的农产品,从而增加收入。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和商超对接,利于减少流通环节,优化供应链条,让消费者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农商对接”模式中超市与农户直接对接,签订合作契约,双方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后,在减少农产品进超市费用还缓解了零供矛盾,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这是零售业提高商品经营水平,创新营销模式的有益探索,更是零售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农商对接”模式能有效的促进农户增收,提高食品安全,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对重庆“农商对接”现有模式进行了研究。从模式中参与主体农民、超市、消费者角度分析农商对接的优势。重点分析重庆市场农商对接的几种模式。运用实地调查、对比分析方法,通过调研究获得数据,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理论、超市发展和专业合作社理论,对各种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对策。对重庆市“农商对接”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流通主体间缺乏利益对等机制,物流成本高,农产品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策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结合重庆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进一步推进“农商对接”模式的对策建议:(1)建立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完善物流系统(2)加大税收、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3)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4)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加强信息平台搭建(5)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建设(6)进一步扩大农商对接规模,搭建多元化对接平台
【关键词】:模式 农产品流通 农商对接 专业合作社 供应链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3
  • 1.2 文献综述13-17
  • 1.2.1 “农产品流通”相关研究13-14
  • 1.2.2 “农商对接”相关研究14-17
  • 1.2.2.1 国外“农商对接”研究综述14-15
  • 1.2.2.2 国内“农商对接”研究综述15-17
  • 1.2.3 简单述评17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17-18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技术路线图18
  • 1.4 研究方法18-19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19-22
  • 2.1 概念界定19-20
  • 2.1.1 农产品流通19
  • 2.1.2 农商对接19-20
  • 2.2 相关理论基础20-22
  • 2.2.1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20-21
  •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21
  • 2.2.3 超市发展理论21-22
  • 3 重庆市“农商对接”推进现状22-28
  • 3.1 重庆市“农商对接”模式概况22-24
  • 3.1.1 重庆市“农商对接”发展情况22-23
  • 3.1.2 重庆市开展“农商对接”的超市分布情况23-24
  • 3.2 重庆市“农商对接”现有模式概况24-28
  • 3.2.1 “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批发市场+超市”24-26
  • 3.2.2 “生产基地+超市”模式26-27
  • 3.2.3 “基地+配送中心+社区便利店”模式27-28
  • 4 重庆市“农商对接”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28-37
  • 4.1 “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超市”模式存在的不足29-32
  • 4.1.1 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29-30
  • 4.1.2 利益对接机制不健全,超市门槛高30-32
  • 4.1.3 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品牌化意识差32
  • 4.2 “生产基地+超市”存在的不足32-33
  • 4.2.1 农产产品缺乏深加工,自有品牌少32-33
  • 4.2.2 基地建设投入大,收益小33
  • 4.3 “基地+配送中心+社区便利店”模式存在的不足33-36
  • 4.3.1 物流设施,冷藏链建设落后,物流成本高33-34
  • 4.3.2 配送落后,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4-35
  • 4.3.3 社区便利店设施设备差,缺专业生鲜人才35-36
  • 4.4 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36-37
  • 4.4.1 税收负担压力大36
  • 4.4.2 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服务的不完善36-37
  • 5. 对策建议37-44
  • 5.1 农业专业合作社应加强自身建设和信息平台的搭建37-38
  • 5.1.1 政府要适时引导促进合作社发展37
  • 5.1.2 专业合作社应推进的规模化建设37
  • 5.1.3 专业合作社应推进管理水平的建设37-38
  • 5.1.4 加强“农商对接”信息平台搭建38
  • 5.2 建立完善“农商对接”中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机制38-39
  • 5.2.1 加强农超一体化联盟建设38
  • 5.2.2 规范超市和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方式38-39
  • 5.3 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建设39-40
  • 5.3.1 推进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发展39
  • 5.3.2 对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管理39-40
  • 5.4 建立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完善物流系统40-41
  • 5.4.1 加大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40
  • 5.4.2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40
  • 5.4.3 提高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40-41
  • 5.4.4 提高物流配送能力41
  • 5.5 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41-42
  • 5.5.1 加大税收减免力度41-42
  • 5.5.2 扶持农村金融42
  • 5.6 政府部门应搭建多元化对接平台,进一步扩大农商对接规模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商网与信息扶贫[J];互联网天地;2007年05期

2 郑雪;;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商:新中国六十年农民之嬗变——基于新型农民典型个案的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3 郑雪;;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商的嬗变——基于浙江新型农民典型个案的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4 郑雪;;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商:新中国六十年农民之嬗变[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5 胡法根;;对“农商通”设备试点的探讨[J];中国信用卡;2012年05期

6 吴景双;;破解农商对接难题[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5期

7 金漫盈;;以战略的眼光看“农商通”业务的发展[J];贵州农村金融;2012年07期

8 董立,于伯之,吴涵杰,徐真;积极推行农商结合合同[J];安徽财贸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9 黄进;推行农商合同中的几个问题——广西、广东部分地区推行农商合同的调查[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05期

10 张西生;浅谈农商联营[J];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玲;农博会农商项目签约37亿元[N];辽宁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雷黎丽 方方;农商携手 互利双赢[N];乐山日报;2009年

3 张葵 董炜;“农商通”年底将实现“村村通”[N];重庆日报;2012年

4 赵士军;“农商通”工程需做到“四个跟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黎忠刚;中国古代“农商社会·富民社会”高端学术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14年

6 曹汉衍;投资12亿农商大市场落户余干[N];上饶日报;2014年

7 邓年武;武汉城市圈开行“农商直通车”[N];长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石元清;农商对接 农民受益[N];乐山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陈兴鑫;农商“大拼盘” 能拼多大盘?[N];乐山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雷蕾 通讯员 张钦炜;云和“农商流水线”培养4万“农商”[N];丽水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永琼;重庆市“农商对接”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胜杰;大理渝农商村镇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农商对接”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18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