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智慧供应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5:25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规划,文中提出构建农业智慧供应链这一实现路径。文中基于苏州市农业智慧供应链发展现状提出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本框架:供应链基础架构层、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和供应链业务层,同时分析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农业智慧供应链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42(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传统农业供应链
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苏州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最初从事农副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经营。在三港公司发展成熟后,开始对自身供应链架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于2013年成立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等业务拓展,打造了集种植配送为一体的农业品牌三港福康,其供应链结构如图2所示。三港福康致力于供应链整合,身兼农副产品供应商和物流配送商双重角色,在巩固自身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的同时也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2.2 供应链信息系统层:生产种植环节信息化
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在生产种植环节应当建立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之上,以可视化、自动化和可追溯为目标。其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首先由种植大棚内的光照、湿度、温度等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进行捕捉,并利用RFID等技术将环境信息传输至生产基地或者云计算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此时计算机系统将按照特定算法进行智能化分析,远程控制大棚内的加热降温装置、喷灌设备等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调节,保证农作物在最佳环境下生长。同时,农业生产者可通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可视化操作平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控,并能够直接通过搭载操作平台的终端对大棚内的装置进行远程操控,大幅度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控来记录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和检测的全过程,并将所有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以备将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追溯[3]。苏州对于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生产种植环节的应用已逐渐成熟。例如,常熟农业科技园,采用温室物联网系统,对近三万平方米的栽培温室进行智能化监控与控制。这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1个室外气象站、1个点阵式LED显示屏、4台球型摄像机、13种室内外环境传感器和15台定焦摄像机。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控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通过计算机系统智能化分析并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滴管、喷灌等设备,从而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常熟农业科技园的问世物联网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供应链生产环节的运作效率,节约了30%左右的劳动用工,使得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 陈锡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葛文杰,赵春江.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7)
本文编号:3336405
【文章来源】: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42(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传统农业供应链
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苏州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最初从事农副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经营。在三港公司发展成熟后,开始对自身供应链架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于2013年成立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等业务拓展,打造了集种植配送为一体的农业品牌三港福康,其供应链结构如图2所示。三港福康致力于供应链整合,身兼农副产品供应商和物流配送商双重角色,在巩固自身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的同时也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2.2 供应链信息系统层:生产种植环节信息化
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在生产种植环节应当建立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之上,以可视化、自动化和可追溯为目标。其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首先由种植大棚内的光照、湿度、温度等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进行捕捉,并利用RFID等技术将环境信息传输至生产基地或者云计算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此时计算机系统将按照特定算法进行智能化分析,远程控制大棚内的加热降温装置、喷灌设备等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调节,保证农作物在最佳环境下生长。同时,农业生产者可通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可视化操作平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控,并能够直接通过搭载操作平台的终端对大棚内的装置进行远程操控,大幅度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控来记录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和检测的全过程,并将所有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以备将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追溯[3]。苏州对于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生产种植环节的应用已逐渐成熟。例如,常熟农业科技园,采用温室物联网系统,对近三万平方米的栽培温室进行智能化监控与控制。这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1个室外气象站、1个点阵式LED显示屏、4台球型摄像机、13种室内外环境传感器和15台定焦摄像机。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控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通过计算机系统智能化分析并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滴管、喷灌等设备,从而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常熟农业科技园的问世物联网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供应链生产环节的运作效率,节约了30%左右的劳动用工,使得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 陈锡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农业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葛文杰,赵春江.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7)
本文编号:333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33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