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通过专利运营控制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4:40
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的定义出发,总结出三者是以价值链为导向,产业链为表现形式,广义供应链为链条实质的关系。基于此结论,通过假设技术信息源分别在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时,分析专利运营是通过管制与创造技术信息供应链来达到控制产业链、重新分配价值链价值的效果。作为国际化分工产物的跨国公司通过专利运营实现管制与创造技术信息供应链达到控制产业链,分配价值链环节价值份额,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最终演化为产业寡头。
【文章来源】:经济师. 2020,(0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企业价值链结构
供应链是与产业链、价值链紧密相关并同等重要的一个链条,是为保障企业能够按照生产计划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于企业内部而言是最基础意识最重要的只能链条,对于产业链、价值链而言,亦是如此。典型的供应链如图2。供应链在产业链中,主要的活动内容是在既定的价值链的结构中,从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出发,协调企业内外部的活动,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生产总成本最小化。而针对广义的供应链,资金、信息、知识是从产业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呈网络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换言之,产业链中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可能成为广义供应链中的上游或下游。
在此种假设下,一方面能够将技术信息带来的增加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专利强烈的排他性,专利运营将形成难以逾越的企业专利护城河,以达到对下游产业链的控制,对竞争对手的打压,因此,极易在上游产业中形成寡头技术垄断的局面,此时,一个或几个企业掌握对整个产业链的议价权是极为有害的。(二)技术信息源在价值链中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供应链整合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 秦立公,朱可可,胡娇.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7)
[2]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企业创新价值链——知识螺旋和供应链整合的作用[J]. 徐可,何桢,王瑞.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1)
[3]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 王岚. 统计研究. 2014(05)
[4]产业链整合、结构洞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公司为例[J]. 汪建,周勤,赵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11)
[5]集成电路产业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机遇[J]. 雷瑾亮,张剑,马晓辉.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7)
[6]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陈伟,张旭梅. 科研管理. 2011(11)
[7]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 吴金明,邵昶.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4)
博士论文
[1]生态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 黄莉.江西财经大学 2017
[2]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 杨锐.复旦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7190
【文章来源】:经济师. 2020,(0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企业价值链结构
供应链是与产业链、价值链紧密相关并同等重要的一个链条,是为保障企业能够按照生产计划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于企业内部而言是最基础意识最重要的只能链条,对于产业链、价值链而言,亦是如此。典型的供应链如图2。供应链在产业链中,主要的活动内容是在既定的价值链的结构中,从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出发,协调企业内外部的活动,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生产总成本最小化。而针对广义的供应链,资金、信息、知识是从产业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呈网络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换言之,产业链中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可能成为广义供应链中的上游或下游。
在此种假设下,一方面能够将技术信息带来的增加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专利强烈的排他性,专利运营将形成难以逾越的企业专利护城河,以达到对下游产业链的控制,对竞争对手的打压,因此,极易在上游产业中形成寡头技术垄断的局面,此时,一个或几个企业掌握对整个产业链的议价权是极为有害的。(二)技术信息源在价值链中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供应链整合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 秦立公,朱可可,胡娇.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7)
[2]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企业创新价值链——知识螺旋和供应链整合的作用[J]. 徐可,何桢,王瑞.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1)
[3]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 王岚. 统计研究. 2014(05)
[4]产业链整合、结构洞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公司为例[J]. 汪建,周勤,赵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11)
[5]集成电路产业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机遇[J]. 雷瑾亮,张剑,马晓辉. 中国科技论坛. 2013(07)
[6]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陈伟,张旭梅. 科研管理. 2011(11)
[7]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 吴金明,邵昶.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4)
博士论文
[1]生态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 黄莉.江西财经大学 2017
[2]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 杨锐.复旦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7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61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