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的商业信用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可持续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的商业信用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可持续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金融危机期间,商品市场上,消费锐减,坏账频现,大量企业开始破产;资本市场上,银行很可能会提高贷款门槛,股东也倾向于减小投资规模。无奈之下,现实中很多企业开始寄希望于商业信用,试图通过增加对商业信用的占用来获得流动性,降低财务风险。但是这种方法真的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吗?本文采用了2004-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作为样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这一问题。重点研究企业对商业信用的占用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替代性融资理论”在危机发生前后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一系列重要兼具指导性结论。首先,在金融危机期间,市场会担心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从而不愿为其提供融资,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短缺。同时,存款人也更愿意持有更多的流动性,导致银行资产规模严重缩水。而且,在此期间,企业的产品销售出现严重困难,利润大幅减少,银行对企业的前景产生忧虑。所以,银行会大幅提高贷款门槛。因此,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难以获得足够银行贷款,而且随着危机的加深这种状况会更加严重。其次,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濒临破产,此时企业的第一任务是生存而不是盈利,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因此,企业会尽力增加对商业信用的净占用。在经济正常的状况下,商业信用通常由银行信用充足、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为条件较差的企业提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其盈利状况较好,平时也更容易获得更充足的银行信用,因此在正常经济状况下往往充当“商业信角授予方”的角色。在金融期间,由于对未来经济的不乐观预期以及对客户信用的担忧,这些企业会首先减少对客户商业信用的授予。如果可能的话,它们还会增加对供应商商业信用的占用。但是金融危机期间,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小企业的资金状况甚至更为紧张,这种利用“市场势力”增加对商业信用占用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一段时间过后,即使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恶化,这些企业对商业信用的净占用反而会减少。另外,虽然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更迫切,但这些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对其前景持相对悲观的态度,而且,金融危机会进一步助长这种悲观情绪,交易伙伴更不愿意为其提供商业信用。因此,随着危机的加深,供应商将越来越不愿意给这些企业提供大量的商业信用。此外,国有企业通常给人抗风险能力强、偿债有保障的印象,债权人更愿意给它们提供借款,而非国有企业则正好相反。自然地,在金融危机期间,其也很难获得供应商和客户的青睐。随着危机的恶化,供应商和客户会对其背景的担忧会进一步增加。供应商有强烈的愿望减少对其商业信用的授予。最后,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是企业的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当企业需要筹资时,如果能够获得银行的充分支持,其往往不会再去占用更多的商业信用,反之,如果商业信用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其也不会大规模向银行贷款。很多学者的研究也说明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银行借款难以获得,按照“替代性融资理论”的观点,企业会增加对商业信用的占用,而且越难获得银行借款的企业越会大量增加对商业信用的净占用。但现实情况是,难以获得银行借款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市场势力小、财务状况差、非国有企业等等。按照前述分析,相对于市场势力大、财务状况好、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过度占用的商业信用更难以维持,因此,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被减弱。总之,商业信用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均衡,是资金在供应链上的重新分配。金融危机中,它只能提供暂时的资金支持,而不能“一劳永逸”。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替代性融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19
- 1.1 问题的提出13-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实践意义16-17
- 1.3 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18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18-19
- 2 文献综述19-26
- 2.1 商业信用文献综述19-23
- 2.1.1 降低交易成本19-20
- 2.1.2 价格歧视20
- 2.1.3 提供质量保证20
- 2.1.4 融资优势理论20-21
- 2.1.5 买方市场理论21
- 2.1.6 替代性融资理论21-22
- 2.1.7 其他22
- 2.1.8 文献评述22-23
- 2.2 金融危机文献综述23-25
- 2.2.1 金融危机与银行信用23
- 2.2.2 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23-24
- 2.2.3 文献评述24-25
- 2.3 政治关联与企业融资文献综述25-26
- 3. 研究设计26-36
- 3.1 研究假设26-28
- 3.1.1 金融危机与银行借款26
- 3.1.2 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26-27
- 3.1.3 财务状况及产权性质、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27-28
- 3.1.4 银行借款、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28
- 3.2 变量定义28-33
- 3.2.1 因变量28-30
- 3.2.2 自变量30
- 3.2.3 控制变量30-33
- 3.3 模型构建33-36
- 4 实证分析36-64
- 4.1 统计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6
- 4.1.1 统计方法36
- 4.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6
- 4.2 描述性统计36-44
- 4.2.1 数据统计分析36-39
- 4.2.2 变量变动趋势分析39-42
- 4.2.3 变量相关性检验42-44
- 4.3 回归结果分析44-64
- 4.3.1 金融危机与银行借款44-47
- 4.3.2 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47-50
- 4.3.3 财务状况、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50-60
- 4.3.4 产权性质、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60-62
- 4.3.5 银行借款、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62-64
- 5 案例分析64-69
- 5.1 研究设计64-65
- 5.1.1 演绎式案例研究方法64-65
- 5.1.2 案例选择65
- 5.2 案例回顾65-69
- 5.2.1 公司基本状况65-67
- 5.2.2 银行信用变化67-68
- 5.2.3 商业信用68
- 5.2.4 替代性融资理论的解释力68-69
- 5.3 案例发现69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69-72
- 6.1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69-71
- 6.1.1 研究结论69-70
- 6.1.2 对策建议70-71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8
- 个人简历7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泽华;;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年18期
2 龚凯颂;;我国企业投融资理论研究30年回顾[J];财务与会计;2008年24期
3 龚凯颂;;我国企业投融资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会通讯;2009年01期
4 向泽华;;从隐含假设看现代融资理论的适应性[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5 严静;;行为融资理论概述[J];当代经济;2009年02期
6 屈航;;谈融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7 金晓斌,陈向阳,张远;论公司的融资理论与治理结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7年04期
8 李连华,倪伟才;融资理论的实践效应及其验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张朝兵;;项目融资理论构成与分析[J];求索;2006年01期
10 周运兰;;浅议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融资阶段性[J];财政监督;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秀生邋余爱军;现代融资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秀生邋余爱军;现代融资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宋德松;探索中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N];天津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浩;基于行为融资理论的融资偏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士运;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的商业信用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可持续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明;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策略的比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陈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蔡香香;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盛华;四川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周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的商业信用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可持续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6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