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创新对企业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供应链伙伴逐渐主导着企业未来创新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产业内和区域内合作,形成了不断拓展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市场、技术、策略等趋同性逐渐降低,而异质性大大增加,企业无论是关系、认知还是结构嵌入等特征都已经不明显了。此外,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供应链创新网络中的企业需要依靠其网络的耦合性来获取、学习、整合网络资源。那么这些是否会对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产生影响?对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提升来说,明确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三者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和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分析了供应链创新网络的结构和特征,并基于自组织理论、协同演化理论和生物耦合仿生学理论对供应链创新网络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构建了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中所提出的假设,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成员异质性的三个维度中,资源异质性、能力异质性和生态位异质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网络耦合性的四个维度中自组织与自适应、耦合与共生、竞合与协同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吸收与反馈对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成员异质性中的资源异质性与网络耦合性呈正相关关系,能力异质性和生态位异质性对网络耦合性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本人的研究结果,分别针对企业、供应链创新网络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企业层面,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差异性,提高识别伙伴的能力。在供应链创新网络层面应引入差异化资源,培育成员企业差异化的能力,促进网络的耦合与共生。在政府层面,建议构建供应链创新网络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发展中介组织,为供应链创新网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供应链创新网络 成员异质性 网络耦合性 创新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8-9
- 1.2.1 研究目标8
- 1.2.2 研究内容8-9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11
- 1.3.1 研究方法9
- 1.3.2 技术路线9-11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1-19
- 2.1 相关概念界定11-12
- 2.1.1 供应链创新网络11-12
- 2.1.2 成员异质性12
- 2.1.3 网络耦合性12
- 2.2 文献综述12-18
- 2.2.1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12-13
- 2.2.2 成员异质性的相关研究13-15
- 2.2.3 网络耦合性的相关研究15-17
- 2.2.4 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17-18
- 2.3 文献评述18-19
- 3. 供应链创新网络构成与耦合机理分析19-26
- 3.1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构成分析19-20
- 3.1.1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节点19
- 3.1.2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关系19
- 3.1.3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网络体系19-20
- 3.2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特征分析20-21
- 3.2.1 多维性20
- 3.2.2 多样性共生20
- 3.2.3 自组织演化20
- 3.2.4 开放式协同20
- 3.2.5 主体适应性20-21
- 3.3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21-22
- 3.3.1 集中式内向型创新21
- 3.3.2 考虑外部性的协同创新21
- 3.3.3 生态系统化跨组织创新21-22
- 3.4 供应链创新网络的耦合机理22-26
- 3.4.1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供应链创新网络耦合机理22-23
- 3.4.2 协同演化理论视角下的供应链创新网络耦合机理23-24
- 3.4.3 耦合仿生学视角下供应链创新网络的耦合机理24-26
- 4. 概念模型的构建及研究设计26-36
- 4.1 变量定义26-28
- 4.1.1 成员异质性26-27
- 4.1.2 网络耦合性27-28
- 4.1.3 创新绩效28
- 4.2 假设提出28-31
- 4.2.1 成员异质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28-29
- 4.2.2 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29-31
- 4.2.3 成员异质性与网络耦合性的关系31
- 4.3 概念模型构建31-32
- 4.4 研究设计32-36
- 4.4.1 变量测度32-35
- 4.4.2 问卷设计35-36
- 5. 实证分析36-45
- 5.1 样本及数据的采集36
- 5.2 供应链创新网络基本特征分析36-37
- 5.3 信度和效度分析37-38
- 5.3.1 信度分析37
- 5.3.2 效度分析37-38
- 5.4 探索性因子分析38-42
- 5.4.1 成员异质性的因子分析39-40
- 5.4.2 网络耦合性因子分析40-41
- 5.4.3 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因子分析41-42
- 5.5 相关分析42
- 5.6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42-45
- 5.6.1 成员异质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42-43
- 5.6.2 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43
- 5.6.3 成员异质性与网络耦合性的关系43-45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45-50
- 6.1 研究结论45-46
- 6.1.1 成员异质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45
- 6.1.2 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的关系45
- 6.1.3 成员异质性与网络耦合性的关系45-46
- 6.2 对策建议46-48
- 6.2.1 企业层面46
- 6.2.2 供应链创新网络层面46-47
- 6.2.3 政府层面47-48
- 6.3 研究的创新点48
- 6.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48-50
- 6.4.1 研究局限48-49
- 6.4.2 研究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6
- 附录一56-58
- 致谢58-59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市成立国内首家以“供应链”命名的公司[J];物流技术;2002年04期
2 卢少华;;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3 郭轶群;;供应链盲点[J];信息产业报道;2007年04期
4 周长兰;;同步供应链实施策略研究[J];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02期
5 徐立勇;;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努力[J];信息与电脑;2010年05期
6 刘忠泽;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湖南经济;2001年12期
7 王虎,郭箐楠;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J];科技与管理;2001年04期
8 白洪声;供应链同步化实施策略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5期
9 彭志忠;同步化供应链联合策略研究[J];经济师;2003年09期
10 郭成;4PL:供应链外包的革命[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清秀;王成果;王青云;宋廷贵;张立忠;王亚玲;;供应链——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管理法[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陶秀丽;;电子商务影响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国文;;从物流到供应链: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A];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荣山;集装箱供应链技术研发应用驶入快车道[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洋;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钥匙[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卢宇峰;强化供应链追溯乃遏制食品问题的重要法宝[N];现代物流报;2014年
4 沈建苗 编译;是什么决定供应链的成败?[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王国文 博士;决胜供应链![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牧子冰;“全球采购”成败皆系供应链[N];中国商报;2005年
7 ;供应链在亚洲成功之七招[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倪娜;你控制住了你的供应链吗[N];国际商报;2003年
9 汪沁;供应链管理开始走俏[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晶;金融危机与高油价下的供应链策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阳;区域供应链协同效应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陆杉;基于关系资本和互动学习的供应链协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魏文清;汽车工业精准供应链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黄伟建;多Agent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黄丽娟;图书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网络营销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张水潮;基于供应链的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王毅;面向用户的整车制造二维供应链及其信息集成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利;供应链下游成员经济合作关系与利润分配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文胜;基于响应时间的供应链协同决策与优化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坚;A公司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嘉;一汽—大众停产备件供应链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邬松萍;ITT公司供应链人员激励方案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妙华;上海爱姆意供应链管理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胡晓青;面向策略型顾客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刘明;重大工程技术资源供应链管理主体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国俊;C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屈双山;EA公司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下的绩效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9 侯宇;大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刘俊伏;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成员异质性、网络耦合性与供应链创新网络绩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43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