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6-06-15 06:01

  本文关键词:实施煤炭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考量与政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来源: 国研视点 | 时间:2013-04-11| 阅读数:

  内容摘要: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管理煤炭供应链实物流的重要载体,具有“五性四化”特性。在煤炭实物流转过程中,在煤炭生产地、中转地和消费地可分别建设三类不同的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不同类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建设重点各异。联创罕台川北站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国内率先建成的生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也是其他园区建设的标杆。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推动,如在制定《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时,应把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作为煤炭物流节点建设的重点模式,制定《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等。

  关键词:煤炭供应链管理,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政策建议

  一、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管理煤炭供应链实物流的重要载体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指具有煤炭集散、加工处理、储备、综合装运等多功能的场所,它把多样的煤种集运进来,并能对其进行筛分、洗选、储存、混配、装运等加工处理,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多功能示意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对多样的煤种进行多功能处理,运出的是标准化或个性化的成品煤,提升了煤炭的品质,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煤炭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煤炭供应链实物流的重要载体详见[①钱平凡2012,“实施煤炭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考量与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2年第225期。],其主要特点可归结为“五性四化”,“五性”是指服务性、多功能性、综合性、集散性与集结性,“四化”是指主题园区化、加工增值化、业务智能化与环境友好化。

  服务性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输出的产品不仅仅是煤炭,而是以煤炭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智能煤炭物流园区看似煤炭加工厂,但它属于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环节,而煤炭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服务。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服务性决定了园区本身是服务的载体,收取各项服务费,本身不占有煤炭物权,即不涉及煤炭贸易。

  多功能性是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往往具有如煤炭集运、贮存、破碎、筛选、配煤、运输等功能,不同园区的功能不一定相同,但均非单一功能,是多功能集合体。

  综合性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不仅功能多样而且综合性强,既有煤炭实物流,也有煤炭商流与资金流,还产生大量的信息流,因而被看作是管理煤炭实物流的煤炭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集散性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把多方向与多样化的煤炭集运而来,经过加工处理,再多方向与多样化地运出。园区的集散性表明,园区的煤炭来源与煤炭产品的去向必须多样化,如果煤炭来源单一或去向单一,园区的意义就大为降低。集散性是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与煤矿储运区的重要区别之一。后者单向而至、多向而出。

  集结性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运营涉及资源类型多样,既有煤炭采购与销售,也有煤炭运输,还有煤炭供应链金融,这些资源往往为不同群体所掌握。因此,园区运营不是把这些资源整合而是集结到园区之中[②资源整合(Resource Integrating)是把相关资源按照某种要求结合在一起,成为更好的整体。资源集结(Resource Mustering)是按照某种要求,把相关资源集中并结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整体,实现共同的目标,创造共同的价值,获得共同的收益。资源集结与资源整合类似,不过,资源集结只强调内在的产业联系,不要求发生产权变动;而资源整合不仅强调内在的产业联系,还要求发生产权变动。],实现“价值共创,收益共享”的共赢格局。

  主题园区化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煤炭流通这一主题,与之无关业务不在考虑范围;这些业务还应在集中地点开展,范围不可过大。另外,园区也有一定的规模要求,否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从实践来看,园区占地面积不可少于500亩,年煤炭加工处理量不低于1000万吨。

  加工增值化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必须围绕煤炭加工与增值开展。有助于煤炭加工增值的业务就可纳入其间;有损于煤炭加工增值的业务必须清理出去;而无助于煤炭加工增值的业务则要具体分析,有些间接有助于煤炭加工升值的业务也应纳入其间。

  业务智能化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建立在高效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的ICT技术实现配煤数字化,实物流可视化,信息即时化,等等。同时,园区业务运行辅以智能化设备,可根据情况的变化自发调整。

  环境友好化是指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属于环保型,尽可能全封闭运行与运输,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储、配、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难题。

  总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通过对煤炭供应链实物流的有效管理,不仅提高煤炭品质,保证煤炭品质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实现铁路装运的集约化与准时化,提高铁路运输效率;通过全封闭运行与运输,实现煤炭流通环节的环保;可谓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二、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建设重点

  煤炭出了煤矿的坑口就进入流通与消费环节,其中从坑口到用户的炉口为流通环节。煤炭可以从坑口通过某种运输方式直达炉口,但多数都经历或多或少的流转,形成煤炭实物流转路径。煤炭实物流转往往经历产地、中转地和消费地三次集散,如图2所示。

  图2 煤炭实物流转三个重要环节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在煤炭流转不同环节可分别建设产地型、中转地型和消费地型三类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其建设重点各不相同。

  (一)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重在煤源与铁路运力

  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指依托众多煤矿而建的园区,位于煤炭流转的起点,主要是对出坑口的煤炭进行汽车集运、洗选、破碎、标准化混配与铁路发运,其建设至少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要有可靠的铁路运力。这类园区重在对煤矿的煤炭进行集运加工处理并运往煤炭下游,往往对铁路运输依赖性较强,多建在铁路主干线的货运站点。因此,这类园区建设必须得到铁道部门的认可与支持,确保煤炭能准时通过铁路运出,打造园区的可靠性。

  第二,要有多个煤矿构成充足煤源。这类园区旨在对多个煤矿的煤炭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形成标准化的成品煤,可被看作多个煤矿共同建设的煤炭综合加工处理设施。因此,这类园区应建在多个中小煤矿的中心区域,与诸多煤矿的公路运距不超过30公里,没有任何一家煤矿的煤炭产量占据垄断地位,而且这些煤炭通过园区外运的附价值较高,进而形成园区与煤矿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

  第三,具备以煤质标准化为重点的煤炭集运加工等多功能。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具备煤炭集运加工等多功能,而产地型园区的煤源相对集中,煤质差异较小,其加工处理的主要工序是破碎、筛分与洗选,生产出品质稳定的标准煤,进而通过铁路运往他乡。

  在该类型园区中,集运而至的是质量有差异、不同煤矿的原煤和质量较稳定的洗选煤,经过园区加工处理,发运出去的是单品种质量稳定的标准配煤和少品种、质量稳定的标准配煤,如图3所示。

  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依托煤炭的产地优势,主要生产品种少、质量稳定的标准煤,其核心价值在于聚少成多的集聚性与产品标准化和煤质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单品种或少品种大批量的规模经济,尽可能减少配煤品种的多样性,毕竟这只是煤炭流转的起点,距离煤炭用户还较远,难以满足煤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图3 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煤炭输入与输出示意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二)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重在交通便利

  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指位于煤炭流转的中间环节,依托煤炭物流的便利性,对从多渠道运来的煤炭进行加工处理,再运往多个目的地。这类园区往往位于重要的煤炭专业港口或重要的煤炭集散与中转地,多通过铁路运入煤炭,经加工处理后,再通过水运至煤炭消费地;也可通过海运把国际煤炭运至国内沿海重要港口,经加工处理后,再通过某运输方式运往煤炭用户与消费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这类园区建设至少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具备枢纽港口的战略地位。这类园区所备选的港口往往是国内重要的海运港口,多是煤炭下水海港,也可是国际煤炭进口的上水海港,具备良好的铁水联运能力,有着较大规模的年呑吐量,码头煤炭装卸设施先进,在国内煤炭流通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是园区除了正常加工处理能力外尽可能具备较大贮备能力。这类园区在煤炭流通环节中承接着上游煤源并连接着下游煤炭用户,对煤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能够发挥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这类园区建设规模尽可能大些,煤炭年呑吐量超过3000万吨较佳。另外,这类园区除了必要的煤炭集运、洗选配、装运功能外,还要设计必要的空间用作煤炭储备库,既可作为上游煤炭企业的缓冲库又可作为下游煤炭用户的应急库,进而作为政府的煤炭战略储备库。

  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依托的优势条件是便利的物流,也意味着煤炭来源广泛与去向多样,这类园区在煤炭加工处理方面主要是对多样化的入园煤炭加工处理成为多品种、质量稳定的标准配煤,也有部分单品种、质量稳定的标准配煤,如图4所示。

  图4 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煤炭输入与输出示意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入园煤炭资源丰富,可配煤的选择性强,可以配置出多品种的标准煤,也可配置出个性化的成品煤,不过中转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距煤炭用户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这类园区运出的煤炭还是以多品种标准配煤为主,兼顾少量的单品种配煤,尽可能少的个性化配煤,主要获得规模经济与一定的范围经济。

  (三)消费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重在靠近用户

  消费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依托煤炭用户而建的园区,多位于煤炭消费企业较为集中的地点,而且离最远的煤炭用户最好不超过100公里,接近煤炭流通环节的终端,是为煤炭用户提供及时化与个性化服务的基地。这类园区的选址与建设亦应注意三点:

  一是园区周边的煤炭用户较多,煤炭用户相对集中。这些煤炭用户年度煤炭消费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消费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是为众多煤炭用户提供集中服务的场所。因此,在园区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至少不低于5家煤炭用户,而且这些用户的煤炭年度消费煤炭总量达到500万吨以上,否则失去建立园区的意义。

  二是园区具备煤炭出入园的良好运输条件。这类园区可以位于重要的海港、沿江与内河码头,也可以位于铁路直达的内陆地区,通过水运和(或)铁运运入多方煤炭,在园区加工混配后,再通过汽运和(或)内河水运把个性化配煤运往煤炭用户炉口。

  三是园区智能化程度高。可以根据煤炭用户的日常煤炭消耗情况自动发出配煤加工与发运指令,实现煤炭消费的JIT(即时化消费)。这类园区是多家煤炭用户共用的煤炭混配基地与储备库,最好与各家煤炭用户的信息系统对接,根据用户的煤炭消费实况自动配送煤炭,实现煤炭供应链管理的6R[③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商必须做到,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另外,园区的配煤加工能力较强,尤其能够根据用户炉型的需要配制个性化成品煤,实现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延迟制造,为煤炭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再有,园区必须具备较大的库存空间,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煤炭,才能保证6R的实现。

  消费地型的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临近煤炭用户,可以为用户配送个性化成品煤,这类园区的煤炭输出以个性配煤为主,如图5所示。

  图5 消费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煤炭输入与输出示意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通过个性化配煤实现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延迟制造,即在煤炭流通的客户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而配送个性化产品。当然,这类园区也可配送一定比例的多品种的标准配煤,以及少量的单品种配煤,从而满足煤炭用户在炉口自行配煤的需要。

  三、联创罕台川北站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成标杆式园区

  自2009年以来,国内掀起建设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热潮。全国已建成与在建的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有三十多个,率先初步建成者当数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创罕台川北站煤炭物流园区。该园区位于包西铁路罕台川北站,占地1000亩左右,其效果图如图6所示。

  图6 联创罕台川北站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效果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该园区属于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2009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26日初步投入运营,随后边建设边运营。目前,除洗选煤厂和全封闭工程尚在建设外,其他系统均已正常运营。截止2012年10月底,该园区共发运成品煤500万吨。

  该园区周边1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20家中小煤矿,如图7所示。

  该园区的原煤由汽车运至封闭的原煤存储场内,根据智能化煤炭加工系统的指令,由ICT控制,原煤经地下通道流向煤炭加工中心,经过破碎、筛分、洗选等处理,再进入万吨筒仓内,并根据装车计划自动进入装车系统,装煤车经整平压实和喷洒抑尘液或防冻液后运出园区。上述活动很少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高。

  该园区建设包含了产地型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的核心要素,建成后的园区充分体现了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五性四化”特性。该园区自初步投入运营以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不仅成为铁路部门战略装车点示范基地,也是众多园区建设单位参观学习的样板。

  图7 联创罕台川北站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周边中小型煤矿分布示意图

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建设精要与政策建议

  [④本报告略去图中各煤矿名称,仅以编号代表各煤矿,并用括号标明各矿年生产能力,单位为每年万吨,具体如下:1(90)、2(80)、3(35)、4(90)、5(75)、6(60)、7(75)、8(45)、9(60)、10(60)、11(30)、12(30)、13(60)、14(30)、15(60)、16(80)、17(60)、18(60)、19(60)、20(30),共1170万吨。]

  四、政策建议

  一是把建设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作为煤炭流通行业,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战略工程,打造绿色煤炭实物流,实现煤炭供应链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时,应把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作为煤炭物流节点建设的重点模式,要求有关煤炭铁路发运站、战略装车点以及煤炭装运港区按照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标准改造。

  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在重点煤炭生产地、中转地和消费地规划建设一批煤炭智能物流园区,推动“散、乱、脏”的煤炭流通业向“五性四化”的智能物流园区化发展。

  四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煤炭智能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如土地、资金与税收优惠政策等;铁路部门应把需要铁路运力的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列为大客户,对其配置铁路运力指标。

  五是国家在建设煤炭战略储备体系时,可把适宜的煤炭智能物流园区列为国家煤炭储备库,实施煤炭动态储备战略[⑤详见钱平凡:“我国煤炭储备体系可建成三级动态库存的煤炭供应链管理网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专刊》,2009年第87期。],进而实现国家储备煤炭的可视化管理与调运。

  六是把煤炭智能物流园区作为拟开展的煤炭期货交易与煤炭中远期现货交易的规范交割库,并为此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




本网声明:

   未经辽宁省信息中心的正式书面许可,对于辽宁省信息中心网站上的任何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变更或出版,不得在非辽宁省信息中心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辽宁省信息中心充分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对于转发的稿件,均注明作者,指明出处,但是限于作者众多、地址不明和人力不足等因素,我们尚无法保证与全部作者及时取得联系,如有疏漏,烦请告知。对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如果您对辽宁省信息中心网刊用您的稿件存有异议,请及时通知我们,如涉嫌侵权,我们将立即移除相关稿件。

 


  本文关键词:实施煤炭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考量与政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57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