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及有效性判别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及有效性判别
更多相关文章: 供应链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实现机制 有效性
【摘要】:食品安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达到了高潮。从三聚氰胺到福喜过期肉,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大都难以预测和监管,发生的事件和地点也不存在固定的规律,这使得我国现有的政府单元监管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显得比较无力,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追根到底就是供应链协同问题,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涉及到供应链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关键环节,因此要治理食品安全,就要从供应链角度进行研究,形成协同治理。如何改革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引导食品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迫切需要完成的新挑战。本文以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协同理论、食品安全监管理论、全过程监管理论、质量可追溯理论和公共利益监管理等基础理论,从供应链角度分析目前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在借鉴前任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家的相关政策,研究设计出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现机制,就是要形成以供应链信息协同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为主线的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实现机制的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对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现机制有效性进行初步判别。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做出简要介绍,并简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础理论,分析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内涵和特点,界定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定义。第三部分我国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现状及困境分析,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得出我国尚未形成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结论。第四部分实现机制及其架构,从实现机制的定义出发,分析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动力,构建由政府、食品企业、社会公众三位一体治理结构、信息协同机制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形成的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运行机制。第五部分有效性判别,在总结现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出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有效性判别的初步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认,最终得到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判别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第六部分政策建议,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实现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实现机制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16
- 1.2.2 现实意义16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16-20
- 1.3.1 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相关的研究16-17
- 1.3.2 与供应链食品安全相关的研究17-18
- 1.3.3 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相关的研究18
- 1.3.4 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相关的研究18-20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20-22
- 1.5 研究方法22-23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23-26
-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23-24
- 1.6.2 主要不足之处24-26
- 第二章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基础理论26-34
- 2.1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基础26-31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26-27
- 2.1.2 供应链协同理论27-28
- 2.1.3 食品安全监管理论28-29
- 2.1.4 全过程监管理论29
- 2.1.5 质量可追溯理论29-30
- 2.1.6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30-31
- 2.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定义31-34
- 2.2.1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31-32
- 2.2.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涵32-33
- 2.2.3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特点33-34
- 第三章 我国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现状及困境分析34-39
- 3.1 供应链各节点食品安全问题分段治理35-36
- 3.2 协同监管机制不完善36
- 3.3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可追溯体系不完善36-37
- 3.4 尚未形成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37-39
- 第四章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现机制39-51
- 4.1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现机制及其框架39-40
- 4.1.1 实现机制的定义39
- 4.1.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框架39-40
- 4.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外部影响因素分析40-43
- 4.2.1 外部震慑40-41
- 4.2.2 实现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的政策支持41-42
- 4.2.3 供应链信息传播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技术支持42-43
- 4.3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内部动因分析43-45
- 4.3.1 内部利益驱动43-44
- 4.3.2 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间的内部风险分担44-45
- 4.4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分析45-51
- 4.4.1 政府、食品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治理结构45-46
- 4.4.2 供应链信息协同机制46-48
- 4.4.3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48-51
- 第五章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有效性判别51-96
- 5.1 现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概述51-60
- 5.1.1 供应链可追溯绩效评估指标51-54
- 5.1.2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54-57
- 5.1.3 食品安全社会公众监管绩效评估指标57-59
- 5.1.4 现有食品安全治理绩效评估方法概述59-60
- 5.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评估指标的构建60-76
- 5.2.1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61-62
- 5.2.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62-76
- 5.3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有效性评估76-96
- 5.3.1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评估方法76-78
- 5.3.2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指标的权重78-86
- 5.3.3 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性评估86-96
- 第六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96-100
- 6.1 研究结论96-97
- 6.2 保障对策建议97-100
- 6.2.1 完善的参与通道97
- 6.2.2 合理的利益机制97-98
- 6.2.3 完善的法律法规98
- 6.2.4 发达的科学技术98-100
- 参考文献100-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7-108
- 致谢108-109
- 附录1: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绩效指标评分表109-111
- 附录2: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有效请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111-115
- 附录3:供应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现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评分表115-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广庶;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4年08期
2 ;供应链管理引起商业模式转变[J];信息与电脑;2005年11期
3 向华,李建宇;供应链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1998年12期
4 邬雪芬;;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的竞争法宝[J];浙江经济;2002年06期
5 战书彬;从供应链角度探讨我国零售业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05期
6 吴燕子;小企业也应加强供应链管理[J];中国水运;2005年08期
7 张广敬;;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年12期
8 钱鸿燕;加强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年01期
9 魏修建;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资源与贡献率的分配思路与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虎;侯县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分析[J];经济论坛;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供应链管理引起商业模式转变[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2 孟庆岭;;供应链中的库存优化管理实践[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杨伟民;;基于供应链的乳业“一体化”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4 张亚炎;申玲;徐霞;;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型构建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5 江雨燕;;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晓轩;制胜供应链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代航;如何成为供应链系统中的“链主”[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蒋万全;用供应链管理铸就强大[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庄涤坤;把管理提升到供应链层面[N];华夏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亮;我们是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N];国际商报;2005年
6 王之泰;供应链带来的发展道路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谢企华;战略供应链 企业竞争的新焦点[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企业竞争的新焦点——战略供应链[N];中国冶金报;2004年
9 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内外贯通 上下融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杰雯;佳杰科技 欲做供应链管理第一人[N];中国经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峰;供应链协同调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伟国;基于供应链视角的我国医药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夏德;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机理与运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丁斌;反应式供应链客户服务型生产计划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5 林强;面向供应链合作协调机制的物流系统节点选择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艾兴政;竞争供应链渠道机制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杨天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延晖;基于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汤世强;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李海燕;面向资源与环境的关联供应链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基于产品的供应链类型及管理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郑晨诗;碳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低碳供应链运作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小敏;BD公司供应链快速反应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王捷;产品与供应链协同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卢海桦;医药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曹晨;共创价值背景下供应链价值分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莹莹;绿色工程供应链在火电检修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李刚;ZQ公司采购、库存与配送管理分析与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陈靖;港口供应链系统结构和激励机制的仿真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蔡亦斌;关于HZ公司的供应链问题研究和解决[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2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61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