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企业库存控制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3:43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企业库存控制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 节能减排 碳排放配额 库存控制模型 企业运营决策


【摘要】:近年来,人类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一系列气候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降低碳排放的呼声日渐高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共识。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最早在《京都议定书》中提出,即允许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管制和市场双重手段以达到有效控制碳排放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逐渐推进企业层面的碳排放市场交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企业制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约束。企业碳排放量被严格限制在规定的碳排放配额内,超过者需从碳交易市场上购买,节约者则可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出售以获得收益。库存控制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节能减排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碳排放与库存控制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从微观运营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企业库存控制模型。基于存贮论的理论基础,从确定性需求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到随机性需求逐步深入、逐渐扩展,从优化运营的视角衡量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对企业运营决策的影响,为企业碳减排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管理启示。首先,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成果,包括以配额为基础的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企业库存控制理论以及基于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的企业运营决策等部分,并介绍了企业库存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以及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其次,研究引入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后不允许缺货、延时到货库存控制模型问题,这类模型适用于流水线生产企业。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不允许缺货、延时到货库存控制模型,分析引入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前后最优订购量、总成本和碳排放量的变化,以及碳排放配额、碳交易价格因素的波动对企业库存结果的影响。再次,通过构建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库存控制模型,得出最优订购量,并比较引入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前后最优订购量、总成本、碳排放量的变化,以及碳交易价格、碳排放配额因素的变化对库存结果的影响趋势,此模型可用于解决离散型生产企业的库存问题。最后,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随机性需求库存控制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比较引入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前后最优订购量、期望成本、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碳排放配额、碳交易价格的波动对库存结果的影响趋势,这类模型适用于日用消费品生产等中小企业。此外,三个模型都以数值算例分析各参数对企业运营决策的影响,得出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量,企业通过调整库存决策能达到节能减排和经济收益的共赢。
【关键词】: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 节能减排 碳排放配额 库存控制模型 企业运营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背景13-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20
  • 1.3.1 研究内容17-19
  • 1.3.2 技术路线19-20
  • 第2章 文献综述20-27
  • 2.1 以配额为基础的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研究20-22
  • 2.2 企业库存控制理论22-24
  • 2.3 基于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的企业运营决策24-26
  • 2.4 研究现状评述26-27
  • 第3章 企业库存系统碳排放量核算方法研究27-30
  • 3.1 企业库存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27
  • 3.2 企业库存系统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27-30
  • 3.2.1 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27-28
  • 3.2.2 企业库存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28-30
  • 第4章 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不允许缺货、延时到货库存控制模型研究30-40
  • 4.1 问题描述30-31
  • 4.2 模型的建立31-33
  • 4.3 库存控制模型的比较分析33-37
  • 4.4 算例分析37-39
  • 4.5 本章结论39-40
  • 第5章 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允许缺货、瞬时到货库存控制模型研究40-49
  • 5.1 问题描述40
  • 5.2 模型的建立40-42
  • 5.3 库存控制模型的比较分析42-45
  • 5.4 算例分析45-48
  • 5.5 本章结论48-49
  • 第6章 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随机性需求库存控制模型研究49-57
  • 6.1 问题描述49-50
  • 6.2 模型的建立50-51
  • 6.3 模型的分析51-54
  • 6.4 算例分析54-56
  • 6.5 本章结论56-57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7-60
  • 7.1 论文结论57-58
  • 7.2 研究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工作及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天皎;;碳交易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简述[J];中国矿业;2007年08期

2 刘倩;王遥;;碳金融全球布局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3 何大义;马洪云;;碳排放约束下企业生产与存储策略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716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716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