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As Found与《这就是明天》

发布时间:2017-10-14 19:41

  本文关键词:As Found与《这就是明天》


  更多相关文章: 独立小组 As Found 这就是明天 波普艺术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英国波普艺术团体——独立小组的展览方式、艺术作品、艺术实践,揭示出其背后支撑他们的艺术理论As Found。研究该艺术理论的具体涵义,梳理由它指导下的独立小组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及进一步阐释As Found这个艺术方法论与美国波普艺术的方法论之间的影响关系。 在本文中,将会出现一个主要逻辑推理过程:通过分析独立小组的包括展览、研讨会、艺术作品在内的所有艺术实践活动,得出作为独立小组艺术方法论的As Found是何如指导、影响独立小组这些艺术实践活动。另一个逻辑推理是在前一结论的基础之上,试图将独立小组所代表的英国波普艺术的艺术方法论与美国波普艺术的艺术方法论进行比对,解释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独立小组 As Found 这就是明天 波普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导论9-15
  • 第一章 独立小组的语境与活动15-31
  • 第一节 独立小组的语境15-23
  • 一、历史背景:独立小组产生的历史环境15-18
  • 二、ICA与冷战环境下现代主义的转向18-23
  • 第二节 独立小组的形成与发展23-31
  • 一、独立小组成员构成23-28
  • 二、艺术实践活动28-31
  • 第二章 As Found31-54
  • 第一节 As Found的概念阐释31-33
  • 第二节 独立小组的理论研究与As Found的形成33-44
  • 一、“年轻小组”时期(1952年1月至1952年6月)34-35
  • 二、机器美学(1952年9月到1953年6月)35-37
  • 三、当代艺术的美学问题(1953年10月至1954年12月)37-40
  • 四、美国大众文化(1954年至1955年)40-44
  • 第三节 As Found实践运用44-54
  • 一、《生命与艺术的平行》(1953年)45-48
  • 二、《人类、机器与运动》(1955年)48-50
  • 三、《一次展览》(1957年)50-54
  • 第三章 As Found与这就是明天54-70
  • 第一节 《这就是明天》展览缘由54-58
  • 第二节 《这就是明天》展览状况58-67
  • 第三节 As Found与实践创作的关系67-70
  • 结论70-75
  • 参考文献75-77
  • 附录77-96
  • 致谢9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殷婷婷;;“整合”亦或“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技术介入”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王小翠;;试析《简·爱》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黄吉宏;李兴华;;景德镇陶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都市景观”规划中的品牌效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3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7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金长江;陈小娟;;三峡工程新闻传播:动力、影响、战略与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9 黄光伟;;“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丹;谈概念设计对现代设计和未来生活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2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032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